“去野”是他的常态访野外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ntha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野”是他的常态,野生动物是他的朋友,他选择用相机作为人类的眼睛,去探索和观察万物生灵,去记录他们的一举一动。他认为,一切生命本应和人类共享同一片蓝天,在他看来,再也没有比与野生动物不期而遇来得惊喜,再也没有比以一己之力唤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来得更开心。
  他,著名的野外摄影师奚志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去野”的真正概念。
  问=中国摄影,答=奚志农
  问:“去野”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作为野外摄影师,您是如何看待这次The North Face?发起 “去野”主题活动的?
  答:“去野”只是一个概念,如果我们经常去野外的话,会发现大自然本身每天都是变化莫测的。现在,城市里的人们每天体验的是不见天日的水泥森林,不断扩大的城市,快节奏、机械化、高强度的工作生活压力,每天地铁里拥挤的人群,严重污染的城市空气。生活本不该如此。
  “去野”本质上是鼓励大家走出户外,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净化心灵。大多数人是偶尔去一次,而我作为一个野外摄影师,“去野”是我的标准状态,我工作在野外,我要融到自然中去,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样拍下来的图片才能体现野生动物最安详、最自然、最真实的一面。
  问:您应该是一名野外生存高手了,在拍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危险,又是如何自救和化解的?
  答:自然界有阳光灿烂就有暴风骤雨,所谓危险主要来自于陡峭的崖壁,特别泥泞危险的道路,这些都有可能是潜在的威胁。你对自然了解越多,你的经验也就越丰富,应对自然界的危险和突如其来的状况才能越自如。
  作为一名野外摄影师,这是我的选择,也是通过30年努力,才达到的一种状态。我从大自然汲取的力量和获得的心灵的宁静,与大自然产生的那种共鸣,比起遇到的那么一点点的困难不足挂齿,不值一提。
  问:现在拍摄自然和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吗?
  答:现在有很多摄影爱好者去野外拍摄,去拍野生动物,这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干扰了它们的自然生存状态。
  摄影人认为摄影是艺术,为了拍到绝美的图片,会想尽各种办法去引诱和惊吓它们,这种行为让我很遗憾。
  旅游倡导负责任的旅游,摄影也要倡导负责任的摄影,我们要对大自然负责,要对拍摄对象负责,摄影才能产生力量,因为你的照片有可能改变一个物种。我们倡导的是对自然没有损害,对野生动物没有干扰的拍摄行为。
  事件链接
  2012年3月22日,The North Face? “去野”主题活动正式启动。The North Face? 秉承坚持探索永不停止的品牌精神,发起The North Face? “去野”主题活动,倡导每个人去户外,去发现,去释放,去收获,去野,一起去诠释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为此,The North Face? 特别携手著名导演陆川,通过其执导的“去野”系列短片,讲述孙斌、奚志农、孙冕、张小砚,这四名主人公不同的“去野”故事,激发每个人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去野”理由,迈出“去野”的第一步。
  活动当晚,陆川导演亲自揭开“去野”短片的神秘面纱,来自全国的媒体伙伴及嘉宾作为首批观众在雨中体验了一把全方位的“去野”盛宴。
其他文献
如果我扯得太远,你一定要把我拉回来。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社交网站上,有人说,沙尘暴正趁夜色袭来,大家得赶紧关窗户;另一人宣称他将建立一个有关空气质量的账号,我却只是觉得冷,不得不去烧一壶水冲个热水袋暖暖身子。  那个通报“你在干什么”的小方框,苛刻地让你最多只说140个字,它的出现显得那么无厘头,却让无数人沉迷,人们争相用它发出“我仍存在”的声明。有人在其中发现一些端倪,声称“西方掀起Tw
期刊
2012年3月末,一年一度的TIPA年会及TIPA大奖评选活动在南非开普敦举行。此时正是开普敦夏末转秋的季节,气候依旧温暖,雨水尚未来临,处处美丽的海湾沿大西洋及印度洋的海岸铺陈延展,或波涛汹涌,或平静安然。  今年是《中国摄影》杂志第二次参加TIPA的评选活动。尽管参会的大多数人都经历了十几、二十个小时的飞行,但旅途的疲劳显然抵不过见面的愉快,当晚的SAY HELLO活动悉数到场,谈论甚欢。西班
期刊
编者:尤金·阿杰之后的百年街头摄影史,竖着卡蒂埃-布勒松的超现实主义观看、罗伯特·弗兰克的社会反讽、盖瑞·维诺格兰德的个人化影像三面大旗,旗帜之下,虽然镜头无数,但近30年来却少有真正的突破,直到阿历克斯·韦伯推出他的大型展览和摄影集《光之苦》。这个展览集韦伯1978年以来30年的街头照片,且全是彩色的,这一下就把自己与三位前辈区别开了。而韦伯那双超毒的眼睛,将抽象、印象、意象、想象汇于一个瞬间的
期刊
回望四年前,当新闻业界几乎不约而同地被卷进一股“多媒体旋风”的时候,其实我们对“何谓多媒体”以及“多媒体何为”都近乎一无所知。只是山雨欲来的行业环境让全世界媒体同仁都感受到了转型的紧迫性,路在何方无人知晓,风雨兼程却已然成为共识。  四年后,这种摸索虽仍未达成太多明晰的结论,但总结已有的尝试却变得尤为重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新闻摄影行业中素有“权威”盛名的荷赛,也开始其设立近60年以来最大的调整
期刊
在北平度过的岁月是我人生的成长阶段。令我十分高兴的是,我有机会目睹了中国往日的风采,那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现在这一切都已永远消失。  ——海达·莫理循,中文名“韩小姐”  “消失的部落”与斯文 · 赫定的赞美:  “海达小姐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  1936年8月,北平进入了一年中最闷热的季节,海达·韩墨(Hedda Hammer,1908-1991)小姐,中文名“韩小姐”,也就是后来的海
期刊
任何竞争领域都有强弱之分,强者们的游戏圈只对最强者开放,而不会让弱者混入其中。胶片相机时代,135单反相机领域曾经出现过尼康、佳能、美能达、宾得、奥林巴斯、康泰时等群雄逐鹿的局面;数码时代大浪淘沙,高端135数码单反相机领域现在仅剩下佳能和尼康的“双雄会”。让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和拍摄体验,看看在新一轮游戏中,谁是最后的赢家。  2012“强者的游戏”新规则  “心脏”—全画幅的影像传感器  “大脑”
期刊
拿到尼康D4之后,我们感到很惊奇的是:尼康D4除了CF卡槽外,还有一个XQD卡槽,D4的标准配置包含一张16GB的XQD卡以及专用读卡器。XQD卡比CF卡小很多,只是比SD卡略大一点点,其三维(宽、长、厚)尺寸是29.6×38.5×3.8mm,重量仅为10g。  在CF卡日渐受冷落、SD卡逐渐“统治”世界时,索尼为何要另立山头,重新开发一种崭新品种的存储卡呢?  XQD卡是由索尼、闪迪和尼康三方共
期刊
相对以像质好但机身性能稍差的EOS 5D Mark Ⅱ而言,EOS 5D Mark Ⅲ已经完全进化成一款全能机型了,非常适合我这种经常在复杂环境工作的摄影师使用。  操作方式有所变化  初拿到EOS 5D Mark Ⅲ,本想着佳能机型一贯良好的操作继承性应该不用读说明书就能上手。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错误的,EOS 5D Mark Ⅲ在操作和菜单方面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按键经过重新定义,弄
期刊
“神奇”的控制环  PowerShot家族的S系列的定位其实有点尴尬,上有性能强大,颇受资深摄影人士喜欢的G系列,它没有IXUS系列那样时尚简便,所以S系列似乎成了佳能便携式数码相机里面的夹心系列,连佳能都不知道怎么发展它才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S90的出现,才有了改观,一直到现在的S100V,佳能S系列成了既有G系列的性能优势,又兼备IXUS系列的时尚感,变成了一个具有“跨界”能力的“全能”相机
期刊
高像素到底能带来哪些好处?我们到底需要多高的像素?现有的镜头素质是否能够满足高像素相机的要求?在像素指标方面,尼康和佳能的准专业数码单反相机采用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尼康D800和佳能EOS 5D Mark Ⅲ哪款更有优势呢?  陈奇军:佳能EOS 5D系列相机一向以高像素见长,但是佳能EOS 5D Mark III的像素数量仅仅比上代产品多出120万,因此它一经发布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您怎样看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