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台湾问题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来源 :两岸关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chengju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营造有利于我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也需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其他文献
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于12月10日在美丽的鹭岛拉开帷幕.本届论坛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的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交流活动,安排青年交流、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41场活动,台湾各界嘉宾跨越海峡共襄盛会.相比往届,本届论坛虽然推迟举办,但两岸各界依然充满期待、热情不减,用实际行动表达期盼与支持.
期刊
认识论的“飞跃”理论是哲学史的重要维度.毛泽东认识论在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下,赋予了“飞跃”理论以更加合理丰富的内涵.在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下,物质基础—意识反思—辩证过程,这三者具有复杂的交织关系.毛泽东认识论的“飞跃”理论对此三者关系进行了妥善解答.基于认识论的这种“飞跃”论证,毛泽东认识论为历史唯物主义在实践哲学的维度缔造了坚实的合理化基础.毛泽东认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在哲学通史中也具有高峰地位.
近年来,福建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既着眼大局大势,又注重落实落细,积极探索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推动闽台融合升级加温,以经济、社会、文化等三大领域为主轴的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深化.rn一、积极探索以“通”促融,闽台经济融合站上新台阶
期刊
在传统中国,尤其是明清时期,“孝道”作为象征支配,成为绅权支配的文化粘合剂,联结了“大传统”和“小传统”,即正统伦理观和民间意识形态.“孝道”为绅权支配提供了正统伦理观的支持,也在民间意识形态上为士绅领导权和民众反抗提供支撑.在家产制支配中,赋税甚至“俸禄化”,成为“州县官的银两”,而贡赋制榨取方式却通过民间意识形态得以合理化.象征支配的政治经济学表现为财产关系的“委婉化”.“地主制经济”的道义经济学也将剥削赢利和庇护效忠有机结合起来.民间意识形态的象征支配进一步表现为历史本体论意义上的二重生产方式.
2019年12月,集美区被确定为福建省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改革试点单位.改革启动以来,集美区聚焦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目标,做细做实“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三篇文章,努力建设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服务示范区.
期刊
金门缺水由来已久,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就十分关心、重视从福建向金门供水问题.围绕如何供水,两岸从构想、规划到供水工程建成和通水,历经23年终圆“共饮一江水”的梦想.rn福建省1995年做出“尽快帮助解决金马民众用水难题”的承诺,20多年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动下,水利等有关部门锲而不舍、不畏困难,终获成功.原福建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国樑现已80多岁高龄,仍然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回忆23年艰辛历程,陈国樑感慨万千,“为做成一件当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深感欣慰,为了两岸亲情,为了金门乡亲,所有付出
期刊
12月10日,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论坛大会并致辞.本届论坛继续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安排论坛大会和青年、基层、文化、经济交流四大版块41场活动.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岛内人为阻挠,海峡两岸新老朋友仍以线上线下方式积极参加,畅叙乡情、交流互鉴、洽谈合作,讲述血浓于水的生动故事,展望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充分说明两岸交流合作的大势不可挡,同胞走近走亲的意愿不可违.
期刊
今年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30周年.30年前,在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民间交流蓬勃兴起的历史背景下,经党中央批准,对台商谈受权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30年来,海协会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的直接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努力践行“促进海峡两岸交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宗旨,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致力于推动两岸协商谈判,广泛联系台湾各界人士,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交流,维护两岸同胞正当权益,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不懈努力.
期刊
2021年,民进党滥权贪渎严重,施政无能突显,派系恶斗加剧,引发岛内民意强烈反弹.面对“执政”危机,民进党为转移矛盾焦点,继续攫取政治私利,甘当美国“以台遏华”棋子、加码操弄“反中”民粹、不断制造两岸关系对立,把台湾推向危险境地.
期刊
毛泽东对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思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内涵包括:从加强学习教育的自我提高中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解决党自身突出问题的自我净化中锻造党的优良作风;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我完善中加强党的战斗力;从反对腐败与防范风险的自我革新中塑造党的崇高形象.这些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自我革命,增强政治免疫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提高政治鉴别力、激发政治活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