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视阈下体育旅游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yu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两型社会”建设视阈下体育旅游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什么是“两型社会”及它的提出和发展,探讨了“两型社会”建设与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依存与矛盾关系,重点分析了体育旅游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要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体育旅行社社会责任感, 做好体育旅游规划工作,认真进行环境监控, 加强体育旅游法律法规建设等措施。
  关键词:两型社会;体育旅游;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05
  在21世纪,健康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提高生活质量的标志,过去那种“储蓄金钱、透支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发生转变,花钱买健康成为大众体育消费的时尚。体育旅游参与者人数呈上升态势,体育消费比重进一步增加,朋友之间流行“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的说法。健康观念的形成为体育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闲暇时间的增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集健康与快乐于一体的体育旅游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本研究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切入点,分析了后奥运时代体育旅游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及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两型社会”的含义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首先提出的,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十八大报告又提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展望,并指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1]。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我们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表明了当前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紧迫性。
  2.“两型社会”建设与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
  2.1 依存关系
  “两型社会”建设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之下,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象,是既能保护资源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产业。因此,又被誉为“无烟工业”。它塑造了企业的公共形象,承担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伴随着后奥运经济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的契机,体育旅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鲍明晓(2010)对全国8个省份(市、自治区)的统计资料显示,体育旅游全年的营业收入约90亿元,实现利润超过19亿元,此外带动宾馆、交通、餐饮等服务业收入200多亿元[2]。可见體育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2.2 矛盾关系
  两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每个时期有不同的重点,每做出一项决策都事关长远,因而,应从眼前着手,长远规范,做到科学布局。但是目前体育旅行社的营利只注重短期效益,忽视长期发展,如新疆国际体育旅行社张、彭二人收取旅游团费用后却私自改变接待计划或诱逼对方再额外现付款问题,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目前所立8例案件中的金额就超过30万元[3],过多地占有了游客的利益,不顾及游客的感受,以后必将导致企业声誉和形象受损,收益也会萎缩。并且传统的体育旅游发展方式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
  3. 两型社会建设视阈下体育旅游资源、环境问题
  广义的资源和广义的环境,实际上是相互重合的。正是由于资源与环境之间互相交叉的复杂关系,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资源是环境的一部分,是环境为人类提供的一种服务功能;另有人则认为,环境是资源的一部分,可以称为环境资源。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把资源和环境作为两个概念,资源为人类提供有形的生产资料,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如水资源。环境提供生命支持、废物吸纳、生活舒适和美感等功能,如大气环境[4]。上述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本研究主要讨论了体育旅游对水资源的污染,大气环境的影响,地质、地貌的污染和破坏。具体表现如下:
  3.1 对水资源的污染
  水上体育旅游项目如漂流、泛舟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及固体垃圾会对水资源产生污染,破坏水的生态平衡。此外,像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与草坪的维护需要消耗的水资源非常惊人。据业内人士估算,中国已建成的600多个高尔夫球场每天耗水156万吨,扣除北方冬季因素,每年耗水量至少4亿吨。拿严重缺水的京津冀地区来说,其拥有100多个高尔夫球场,每天的耗水量相当于南水北调中线调京总量的1/10。加上草坪的养护需要使用化肥、农药等,这些化肥农药从球场渗透到地下,可能污染地下水,造成球场周边土壤板结和环境危害。而极其恶劣的是,不少球场因为没有水浇灌,就偷偷开采深层地下水,或者用饮用水浇灌,却把渗着农药化肥的污水直接排入水库,造成了饮用水的污染。
  3.2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观赏体育竞赛作为体育旅游一种重要形式,无形之中加重了大气的污染。大量观赏体育竞赛的流动人口对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游客选择自驾车旅游时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影响景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所排放出来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严重的污染了景区大气环境。而且目前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水平低,相当于国外七十年代中期水平,单车污染排放水平是日本的10-20倍,美国的1-8倍。如果北京市机动车数量仅为洛杉矶或东京的1/10,但这三个城市的汽车污染排放却大致处于同一水平[5]。此外汽车拉力赛,摩托车拉力赛,卡丁车比赛等动力性比赛都是大功率,排污强的比赛;热气球运动,跳伞运动等对旅游工具依赖都会产生影响。这种因体育旅游产生的污染虽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也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对体育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有不利影响[6]。   3.3 对地质、地貌的污染和破坏
  一些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如旅馆、道路、娱乐设施等的 修建必不可少的会改变地表、地物, 破坏复杂而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7]。现在滑雪已成为我国冬季旅游的新时尚。越来越多的滑雪场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纷纷上马。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大量树木被砍伐、部分河流遭污染等。据资料显示,滑雪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滑雪场大多建在坡度适宜的山地、丘陵地带,这里往往林木茂密。国内每条专业雪道的宽度平均在30米左右,长度最短二三百米,最长几千米;而初级滑雪训练场的面积动辄数千平方米大小。出于安全考虑,雪道所经之处,树木必须连根拔起。目前,北京已有10个滑雪场,滑雪场建设对树木植被的破坏程度已比较严重。二是雪道上面的植被遭到人为破坏后又历经风吹、日晒、雨淋,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三是随着游客增多,大量的排泄物、废弃物加重了环境负担。
  5. 两型社会建设视阈下体育旅游发展对策
  5.1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体育旅行社社会责任感
  首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传媒工具,向游客、体育旅游从业人员和区附近居民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其次,体育旅行社要提高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旅行社的经营管理,维护行业的整体形象。把节约环保和提高社会责任感当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大事要事,切实抓紧抓好。
  5.2 做好体育旅游规划工作,认真进行环境监控
  在体育旅游开发前,要先做好可行性分析,并且制定当地体育旅游发展的规划,切忌项目盲目上马。如滑雪场开发尽量与原有设施和其他景点设施相结合。滑雪道的定位,要尽量避开林地及大动土方工程,需要砍伐的珍贵树木,尽量移植。重点地域内应禁伐、禁采、禁摘、禁挖、禁捕,依法保护“原始”环境资源。必要时可设立“禁区”。此外,在观赏体育旅游竞赛中,要认真的进行环境监控,游客尽量减少自驾车的出行。对于大功率、排污强的比赛,需要控制排放指标,同时加大科技创新,组织零排放的汽车拉力比赛,降低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5.3 加强体育旅游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体育旅游环保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按照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的环境原则,对体育旅游生态破坏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高尔夫球场对水资源的污染,在它的违建背后,是行政权力的滥用,更是开发商、地方利益、部分官员之间的“互惠互动”。必须加强相关法规,规范已建高尔夫球场的运营,严格控制对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督促并落实高尔夫球场配套环保设施的建设,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
  6.結束语
  在“两型社会”建设视阈下,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旅游发展方式,需要诸方面的协调配合,认真处理好体育旅游经济发展及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同时挖掘体育旅游所具有的政治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使体育旅游有更广阔的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倪琳:论两型社会建设视阈下生态消费模式的构建[J]. 经济纵横理论月刊,2013(3):142-144
  [2]鲍明晓: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EB/OL]. 中国论文库,2012-1-9
  [3]中国网:新疆国际体育旅行社因纠纷被通报并限令整改[EB/OL].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TR-c/692068.htm
  [4] 简新华、叶林:论中国的两型社会建设:[J].学术月刊,2009(3):65-71
  [5]360个人图书馆:中国环境污染有关数据 [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314/20/1241083_271537823.shtml
  [6]刘雄:对我国旅游、体育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7]于素梅:小康社会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J].体育科学,2007,27(5):23-2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TV73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投资水利项目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水利建设项目规模迅速扩大,水电站的建设也增多,本文主要首先讨论了项目管理的内容,对对水电站建设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施工质量的检查监督、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鍵词:项目管理;水电站;建设;应用研究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利项目得到了大力发展,
期刊
摘要: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各国都积极为提高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寻径探索。尤其在我国,农村老年问题则尤其突出,农村老年社会保障问题关乎到农业现代化,社会公平与稳定等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和改进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对策,从而抓住时机, 敢于面对, 积极构建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
期刊
文章摘要:宁夏作为国内的欠发达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城镇化水平低、地域发展差距过大、中心城市辐射力不足、金融政策环境不佳等都是其突出的表现。而宁夏城镇体系中的不同区块也因区划调整的不合理而出现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因而,针对宁夏城镇体系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适合其发展的金融支持,以期对宁夏城镇化的发展有所参考。  关键字:城镇化水平 宁夏 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D912.28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运用,网络购物因其价格优惠、快捷、且突破了传统购物中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优势而迅速发展起来。网上支付在此背景下也被推广和运用,其中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最为迅速,运用也较为广泛。然而,由于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与法律的滞后性严重不相符,传统的法律在对消费者与网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一些法律关系调整时无所适从,因此,构建有效的第三方支付消费者保护体系属于当务之急。  本文正
期刊
摘 要: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形式,自其标志性栏目《南京零距离》开播至今,诸多业内期刊杂志对其的讨论从未消减过,之所以广受关注正是因为它有着不同于以往新闻播报形式的鲜明特色,但时至今日这些“特色”是推进其提升的动力还是束缚其发展的障碍,换言之,怎样运用“特色”趋利避害、使民生新闻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 节目现状  中图分类号:G222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信息安全技术为基础,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进行探讨,克服了传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固有的缺陷。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系统 安全技术 因素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536-02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影响因素  (1)不可抗力因素。一般是指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
期刊
[摘 要]无线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涌现出的一股强大力量,在移动通信领域散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和效应,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追捧。研究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并对其前景做出分析,还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对上述话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现代通信;3G;蓝牙;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5
期刊
[摘 要]事业单位绩效量化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面临黄蓝战略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建立深度挖掘当前事业单位绩效量化考核存在的诸多问题,建立符合服务型政府要求的事业单位绩效量化考核机制对于激励、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工作效能,全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推动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事业单位绩效量化考核工作中存在三类八种问题,以及三类问题的存在导致目前绩效量化考
期刊
[摘 要]智能电网作为崭新的智能化电能服务网络,通过建立开放互通的信息系统和分布共享的信息模式,灵活地整合、调度需求侧资源,尤其强调与用户信息和电能的双向互动;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引导用户改变传统的用电方式,让用户更直接、更便利、更积极地参与到电网运行管理中来。  [关键词]智能电网 需求响应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542-01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及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农业科技成果推陈出新,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有些农民对新技术了解不透,只是照搬照抄,结果看不到新技术的增产优势,甚至减产。文章所以结合实际,就要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当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快速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缩小山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