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贷”犯罪的侦查难点及对策探究

来源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hzjhzjh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套路贷”案件多发于沿海发达地区,由于犯罪分子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其犯罪行为往往也身披“合法”的外衣,在流通领域利用复杂的程序达到目的。在侦查实践中,公安机关就面临着对案件的定性难、取证难、犯罪组织严密且具备一定法律素养导致审讯难、事后对被害人的财物追赃难等侦查难点。针对“套路贷”案件难点,公安机关首先与检、法机关联系,密切互动,在专业问题上寻求法律支援,其次要查清事实,最后打击追缴需同步配合,及时追赃挽损。
其他文献
日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实质性进展.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期刊
基因编辑时代,人格尊严遭遇到了来自于基因科技的巨大威胁与挑战,引发了诸多伦理风险、技术风险以及法律风险。人类基因胚胎技术一旦被滥用,将可能对人格尊严、意志自由、平等存在、公正追求、安全目标等法律价值与道德理念产生挑战。剖析基因编辑可能造成的多维风险,指出其伦理争议与立法体系缺位,可以厘清其蕴含的责任追究与权利救济等法律问题。基因编辑立法应以人的主体性、价值性与尊严诉求为基准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从人格权保护的视角对此有了初步的立法关照,但关于基因编辑的立法还待细化。而要实现风
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不仅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经济发展的潜在驱动力。调整和规范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是稳定技术成果的价值,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技术带来的创新突破有利于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而如何固定新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福利则是规范构建的目标。诚实信用原则是民事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原则,调整民事主体行为模式,分配民事权益和利益,构建稳定有序的行为秩序作为基本制度目标。对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诚实信用原则能够通过制度功能协调不同主体参与技术应用的行为模式和利益需求,为人
摘 要:我国现行职务发明奖酬立法由于法出多门、体系化不足,相关法律规定存在诸多不一致及不合理之处。在驱动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新要求下,针对奖酬立法存在的问题,需要坚持明确新人本主义基础上的利益平衡理念、促进职务发明奖酬立法体系化、体现奖酬意思自治原则的宏观思路,对整个职务发明奖酬立法体系和具体措施加以优化,避免职务发明奖酬立法成为职务发明奖酬实现的阻碍。  关键词:职务发明奖酬;立法;优化  中图
摘 要:民法典时代,诸多法律规范尤其是侵权法规则需要修正甚至重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遇到新的挑战。《著作权法》乃至整个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并未明确引入间接侵权的相关规则,而版权引诱侵权本身更非立法用语,但相关司法实践并没有止步,以至规则指向教唆、帮助侵权并将教唆、帮助两者混同,甚至出现跳过版权引诱侵权直接认定侵权的情况。对此,可以对比美国相关制度的建立和运用,构建我国版权引诱侵权规范体系,即厘清
大数据时代,公安警务模式正在向智慧警务方向迅速转型升级,而作为智慧警务关键支撑的现代警务指挥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迫切需要各级公安机关深化警务运行机制改革,清醒认识构建现代警务指挥体系的重大意义,着力构建现代警务指挥体系。结合当前警务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创新构建了现代警务指挥体系“呼得通、看得见、调得快、研得好、打得准”的初阶形态以及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的“智能预测、智能部警、智能调度、智能处置”的进阶形态,并设想通过统一五级情指机构、健全情指业务规范、科学绩效考核来推动,并以大数据、警务云、大情指平台建设为
摘 要:过去商标侵权物品处置主要以行政处罚等公权力手段为主,不能满足私权救济的需要。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第63条确立了废弃请求权规范,有助于弥补公权力手段处置商标侵权物品的不足,完善“原权-救济权”的权利链条,降低社会治理的成本。在平等主体的私法领域内,权利人请求处置商标侵权物品,与他人对载体享有的物权产生了冲突。从权利起源看,物权与知识产权都是人为设计的产物并无法
鉴于个人信息安全立法滞后性与大数据技术算法的高速迭换性和前置性,大数据技术在侦查应用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其一,进行数据深度挖掘有过度使用个人信息风险之虞。其二,技术背后算法不透明情况下的侵权行为更具隐蔽性。其三,依赖数据模型方法和技术,形成争议事实的客观基础,存在压制司法主观能动性的风险。在这一形势下,以“事前标准、事中监督、事后救济”的实现路径构建法律规制体系,对大数据技术在侦查应用中的风险进行法律规制有着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国首例“图解电影”案中关于合理使用的认定分歧源于对《著作权法》第22条第2项的不同解释。该案一审观点认为在引用的“适当”性和对作品的“介绍、评论或者说明”之间,后者具有决定性功能。而二审法院认为“适当”性和对作品的“介绍、评论或者说明”不存在功能上优劣性。一审法院的“介绍、评论或者说明”功能决定论将引发合理使用规则的失灵。一审裁判观点是开放式合理使用立场的反映,受到美国合理使用制度的影响,却忽视我国合理使用法律文本的本土化含义。应当从影视解说视频的作品属性,影视解说视频与演绎、重
摘 要:合法来源抗辩是保护善意相对人,强化源头打击侵权的重要规则。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59条的分析,可以明确销售者应为合法来源抗辩的主体。著作权法上的合法来源抗辩不仅需要抗辩主体满足合法的购货渠道、合理价格等客观要素,还应具有主观善意。注意义务应只是法官在进行说理时的重要依据,而非合法来源抗辩的构成要件。在判定侵权主体具有合法来源后,其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