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原谅“三个人”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文里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禅语中其实包含了许多人生哲学,而宽容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古人云:“智不足,量不大。”我认为做一个宽容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人的一生至少要用宽容心原谅三个人。


  原谅自己。宋人方岳有诗云: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人生之路,有许多艰险,也有许多的不可预知和难以琢磨。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发生不幸,出现失误,偶尔犯错,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有的人,一旦陷入困境,常用一种自我惩罚的方式折磨自己,自责、自恨、自卑、自弃,使自己沉陷于无法解脱的“危险漩涡”之中,把自己推向一条永远看不到光明的“死亡之路”。就像祥林嫂那样,孩子被狼叼走后,她痛苦至极,精神恍惚,逢人便说:“我的阿毛。”事情已经发生,无休止的自责、痛恨,于事无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尽快解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走好以后的路,即是对死者的告慰,也是对生命的负责。当我们陷入困境时,有的人在冷眼旁观,有的人在落井下石,有的人在无端指责,如果我们自己也给自己施压,那我们将看不到希望,见不到曙光。这个时候,一定要原谅自己,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抚慰自己因失败、挫折、不幸而痛苦不堪的心灵,使黯然的心理图景上闪现出希望之光。当然,原谅自己,并不是一味的放纵、娇惯自己,而是走出困境的一种积极途径,是一种理性的提升和肯定,给自己创造出站在困境之上的另一个新的生活起点,是给受伤和绝望的心灵,重新以光明、希望和信心。


  原谅敌人。“凡能恶人,必为仁者。恶出于私,人将仇我。”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喜欢人,才能讨厌人。因为仁者是大公无私的,会用公理来评价人。“爱其人者,爱及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储胥。”就是说,喜欢一个人,连同人家屋上的乌鸦都会一样的喜欢;而憎恨一个人,就连他的房子也会憎恶。古今多少悲剧,大部分都是因为仇恨所引发,人和人之间难免有碰撞、有摩擦、有抵触,特别是当今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难免会有人跟你想法不一样,他可能会在背后议论你、诽谤你,即使你与世无争,可麻烦偏偏会找上你,是让自己变得和敌人一样心胸狭隘,还是时时记恨伺机报复?俗话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或许对方本是无意,或许有难言之隐,亦或许是身不由已,这时不妨给别人一次机遇,真诚地去原谅他。原谅不是让步,它意味着你把过去丢开,从此,感情将不会再受羁绊,内心也不再纠结,对生活的体味也将更加深刻。原谅了一个个敌人,你最终会发现,他们其实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同伴,由于他们的存在,我们才知道了人生的艰难、道路的坎坷、做人的不易。记得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在接受《艺术人生》的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将人生的各种经历视为宝贵的财富,我觉得我所经历的痛苦太少,以至于幸福来临的时候忘了心存感激!
  原谅朋友。徐志摩曾说:“朋友是一种奢华。且不说酒肉势利,那说不上朋友,真朋友是相知,但相知谈何容易,你要打开人家的心,你先得打开自己的,你要在你的心里容纳人家的心,你先得把你的心推放到人家的心里去,这真心或真性情的相互流转,是朋友的秘密,是朋友的快乐。”一个哲理就是不能以自己为标准来要求朋友。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人,在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事物、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与自己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经验来衡量朋友的所作所为,要承认朋友与自己的差别,并能容忍这种差别。对朋友不可吹毛求疵,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宋代文士袁采说过:“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朋友之间在日常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分歧,这时不要动辄横加指责,大声呵斥,甚至恨不得将他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而是做到“乐道人之善”,多看到朋友的长处。《论语?阳货》中有“宽则得众”的思想,即不要怨恨朋友。若朋友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么过错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怀恨在心。因为怨恨不仅会加深朋友间的误会,影响友情,而且会扰乱正常的思维,引起急躁情绪。凡事要站在朋友的角度想想,这样或许能够理解朋友的所作所为。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会,令你不称心如意。如果每一个人都拿出一份宽容、一份谅解、一份真诚,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越是睿智的人,其心胸越是广阔,越能容。因为他们能洞察世事、人情练达,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能谅解别人。常言道:“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份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其他文献
原发于淋巴结外组织器官的淋巴瘤被称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nmary extra-nodal lymphoma,PENL),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中较多见.我院从1994年1月至2000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指肺间质内组织即气道、血管、小叶间隔周围的支持组织以及肺泡壁靠近肺间质一侧的支持组织呈弥漫性增加,是以
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臧克家先生,不仅是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也是当代三大耄耋文豪(巴金、冰心、臧克家)之一,更是养生有术的大寿星。 臧克家,号孝荃,字士先,山东诸城县
病史摘要患儿,男, 12岁,因反复发热 2个月,发现肝脾肿大、黄疸、腹水、血三系减少 2周,下肢水肿 4天于 2002年 2月 28日入院.患儿于 2001年 12月下旬起发热、咳嗽,体温在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