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红尘无恙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建于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鄂州(今湖北)西山,一生放浪琴酒,漫游山水。诗人进士及第后,不幸而“沦为一尉”,渴望摆脱世俗羁束,坚持自我个性的独立,向往自由的山林生活。当时,讲求从内心获得自我解脱,尤其注重从大自然的陶冶欣赏中获得超悟的禅宗已逐渐在思想领域渗透,这正好与诗人的精神追求相契,百年古寺特有的宁静幽邃的环境氛围,使诗人妙然心会、体悟良深。题下了这首空灵玄远的《题破山寺后禅院》。鉴于此,我定下诗歌的主题是一场诗人与山水的最美遇见。
  “相约清露  相约山林/阳光明媚着古寺/俯视一个个脚印/就是俯视一生的过往/那么多枝繁叶茂 /那么多蜿蜒曲折/雾岚迷离了群山/唯有此时的幽静/失去尘世的纠缠/时光记录鸟语花香/和山风停歇的痕迹/所有的俗念在潭影中突围/用一朵山花灿烂千山叠翠/讲述生命之初的愉悦/和一些不忍说破的秘密”。在这里,想写出: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如此清幽的环境让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的心境。
  禅宗的核心是“出世”,讲究“顿悟”。顿悟不以推理把握世界,甚至和一般的直觉领悟也有不同:一般的直覺领悟往往带着明显的意图,要洞察某个秘奥,尤其是要洞察人生意义;而禅悟是不带任何主观设定的意图的。正因为没有执着的追求,所以能出现顿然的妙悟;在没有思量人生意义的场合,反而被自然触动,在无意中发现人生真谛。诗人常建是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用世”思想熏陶的传统文人,要进入“拈花一笑”的禅悟妙境其实是不容易的。也许,正是在破山寺特有的禅意氛围之中,他才渐入“儒释”结合的佳境吧。破山寺和常建,究竟是谁成全了谁?于是便写下:“与飞鸟贴得更近/愿望便可以触手可及/古寺听风/吟诗给草木,也给自己/木鱼声声  声声木鱼/每一个节奏都在敲击尘世的起伏/敲击一场最美的遇见”。
其他文献
/作者自画/  我喜欢写作、绘画、打篮球,从小立志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在生活中,我常有许多新奇的点子,喜欢思考各种奇怪的问题,乐意与大家一起探寻宇宙的奥秘与生活的谜底。  门开了。  “尹老,您还好吗?”年轻的护士小林从门边探出脑袋来,轻手轻脚地走近窗边的一张病床,手里还端着一碗温热的薏米粥。  “尹老?”小林见躺在床上的老人没有丝毫动静,一下子慌了手脚,将手中的粥往床边的柜台上胡乱一放,赶忙用
期刊
放胆作文中的“放胆”二字,会令我联想到那些冲破内心藩篱,“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敢于表达真我的“新青年”。他们重新定义写作,他们追求真实和创新,他们让文字在方格中尽情舞蹈,他们也让我警醒着自己:别光顾着灌输给学生应付考场作文的“葵花宝典”,别忘了写作是心灵的舞台而不是桎梏和束缚,不是八股和套路。  我記得与《新作文》相识,是结缘于几篇屡投不中的读史札记。这是我班一个酷爱读史书的孩子完成的《史记》读书
期刊
/作者自画/  就读于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性格开朗乐观,健谈,喜欢与他人进行阅读分享。爱好广泛,如绘画、阅读、溜冰、打击乐。担任班上的历史科代表,喜欢收集古人逸事,追根溯源,发挥想象并加工创作。  门开了。  不堪重负的木门痛苦地“吱呀”一声,透进了星星点点的阳光,敌不过初春的风带着寒意强势挤进来,刮过屈原的肌肤,他没有动容。就像哀莫大于心死,他已经无力再动一根手指,战火落下的轰鸣声令人失措,
期刊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曰:“酒酣胸胆尚开张。”其意为“喝酒畅快之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放胆”作文亦与此同理,皆在一 “酣”:“酣”以叙事,“酣”以抒情,“酣”以明理。行文抒怀中更加注重语言文字的细腻敏感,同材异质的独特体验,感性情绪的自然流露,理性哲思的深入探寻。  放胆作文,何以放胆?不拘形式,开阔视野,写得尽兴,写得畅快,要有写作者独特的生命体悟;收放自如,虚实有度,合乎逻辑,而非天
期刊
“老师,我报名参加放胆作文征集活动。”当我把本次放胆作文征集活动的四个题目发给学生的时候,学生的眼睛顿时就明亮起来。“我要写第一个!”“第二个有意思!”“我觉得门开了到门关了才有故事。”“时光暂停片刻多好玩!”看着学生兴奋的表情,不由得佩服放胆作文征集活动的题目真是太棒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而且真正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课标》明确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一百年前,有一本叫《新青年》的杂志伴随着党的创立成为党的机关刊物。党的第一届代表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大部分也都是青年。“新青年”,既是一本作为白话文运动阵地的杂志,激励过五四运动的产生,同时,也是一个百年大党的创立者。一百年后,我们该如何继承先辈的志向,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新青年?  《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是由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初名
期刊
诗,从言,从寺,言为诗言,寺为精神之庙宇。诗人,用诗言构筑精神之庙宇者。  他们用自己的诗言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庙宇,虽然稚嫩,已可观一些精神气象,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儿童,天然的诗人,本是最应写诗的年龄,天真、同情、善感、豁达,与万物同呼共应。诗歌召唤少年,如同朝霞召唤大地,潮汐召唤海洋。每一次心灵的日出,都将是崭新的开始,每一次青春的潮汐,都将是精彩的回应。在诗的年龄读诗写诗,是生命最美的体验
期刊
/作者自画/  我的世界,有海洋,蔚蓝色的,充满神秘;有花圃,粉红色的,充满浪漫;有森林,漆黑色的,充满冒险……每首音乐,可能都会成为我的写作原型;每一幅原创插画,也可能是我对文字的诠释。  我看的第一篇散文,是《瞬息与永恒的舞蹈》。那“昙花一现”我深有感触。那种明丽的文字,每一次发问,都扣在我的心弦上,不沉重,却也不轻浮。所以我也试着用我的文字,去引起读者共鸣,引发灵魂深处的思考。  门开了,门
期刊
提笔书写的今夜,想起木心的诗来,“万头攒动火树银花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返璞归真。”一字一句,仿佛解释了我心中的“放胆作文”。  放胆作文是什么?正是这纷繁生活中抛却功利和束缚的一次真挚的观察。万头攒动,火树银花,我們总是容易沉浸在生活的表面,却缺少片刻的真挚细腻的观察,挖掘出独属于自己的独特角度。“放胆”之“放”就是不必束缚自己的眼睛和思维,睁眼看世界。疫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自然也是学生抱怨最多的。拥有好的文笔,如高山景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生存的竞争桎梏了我们的脚步,遮蔽了生活的色彩,弱化了对自我对社会的感悟。每次写作,外表光鲜,腹内草莽。只落得文不对题,叙事直白,描写生硬,最后无病呻吟。  一个人不可能事事亲历,我们需要口耳相传,需要借助书本、媒体等积累间接经验。开阔眼界,扩充知识。我们要从自身出发,描绘眼前景,关注身边事,感悟日常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