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解剖对于确定诊断,查明死因,协助临床,提高诊治水平,发现和确诊新的疾病,积累病理资料深入研究疾病和教学等方面有重要意义[1]。涉及患者死亡的医疗纠纷,尸体解剖可以明确死因,为医学司法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对解决纠纷或民事责任处理起关键作用。同时,严谨细致的操作、规范的诊断及死因分析是做好医疗纠纷尸体解剖工作的关键[2]。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中的死因分析,是司法鉴定意见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尸检(包括尸体解剖和法医病理学诊断)作为判断死因的“金标准”,在分析医疗过错与死亡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特别是确定过错参与度时
近年各种内镜及细针穿刺活检小组织标本越来越多,由于取材的局限性,取材组织数量少、体积小,给技术员在制片过程中带来困难。目前国内外对于小标本的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有酸化的伊红液[1]、未酸化的伊红液、伊红-固定液[2]等预染法,均采用水溶性伊红配成的各种预染液。由于试剂配置方法、剂量等均无统一标准,采用常规的伊红滴染法效果不佳。为了增加组织的肉眼识别度,提高包埋、切片的速度和质量,笔者在日常外检工作中采用醇溶性伊红在脱水中对活检小标本进行预染,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及支气管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d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7例原发性气管及支气管Ad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进行分析,并获取患者随访资料。结果7例患者发病年龄42~67岁,平均52岁;临床表现多以咳嗽、胸闷为主。发病部位:气管2例,左主支气管4例,右主支气管1例。4例侵及肺,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6例行手术切除治疗。镜下软骨腔内肿瘤由大小一致、形态温和的基底样细胞构成,部分腔隙内富含嗜酸性基膜样物质,形态学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