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02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老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必要措施,每个教师都需要进行深刻思考,努力做好相关工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极其重要的。自从我国教育实践新课标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以学生为教育的根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够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科技才能够真正得到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进一步增强。
  一、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小学教师作为许许多多孩子的知识启蒙者,常常是学生首先模仿的对象,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先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改变一眼一板的教育方式,把课堂变得更生动形象。
  比如在讲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这篇生机盎然的文章时,恰临春天,笔者就摒弃了传统的生字、词语、内容的讲解方法,而是准备了一个教学方案。在课堂前十分钟,笔者先教给学生相关知识,比如银白的雪是冬天的披风,黄色的叶子是秋天的围巾。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小小的任务,让他们用自己看到的东西造一个类似的句子。之后,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在户外自由活动十五分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感受春天与其他季节的不同之处与美好之处,观察那些平日里忽略的美景。回到教室后,便让他们提问与探讨。有了自己想法的孩子十分积极主动,他们说出了很多让大家啼笑皆非的句子,但这是他们开动脑筋后想出来的,是他们通过观察与联想的自我创新,是值得鼓励的行为。以此为切入点,对这篇课文无论是生字还是含义的教材内容的讲述都顺畅许多,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以这样的方法教学,将生活融入课堂,让孩子思索探寻,不仅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兴趣是驱使自己做一件事的动力。若学生对于学习语文没有一点兴趣,那么对他们来说,听语文老师上课就如同听天书。自从新课标实行之后,小学语文课本难度逐渐增加。比如,现在小学语文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是宋代绍康节的《一去二三里(山村咏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古诗的原文大意是面会原野的美丽风光,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和社会人文的描写。对于刚刚开始学习语文的小学生来说,这首诗朗朗上口而且简单易懂,并且易引起他们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不适当,只是强制性地让学生背诵这首诗然后默写出来,最终学生就一定会觉得苦不堪言,不愿意学习语文。因为这不是语文学习,而是变成了单纯的体力劳动。学生会对这样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三、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教育方法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坐在课桌前默默地记着老师所讲的内容,然后在课下死记硬背,语文课堂十分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慢慢褪去甚至转成厌恶。新课标改革实行之后,小学语文老师使用设置悬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划分小组进行竞赛及借助多媒体技术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进行小学语文课本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对于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课文内容记忆深刻。比如说,语文老师进行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时,可以在讲解课文、识字写字等教学备案之前,提问学生谁知道有关竹子的知识,让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正确后,语文老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评论,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回答问题正确的喜悦和成就感,并且激起其他学生对积极参加这种活动的渴望;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语文老师指出错误之处时也要勉励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回答下一个问题的信心。小学语文老师在和学生进行互动的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竹子的相关信息,从而在进行《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讲解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做到让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激情,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不是一片沉默,让学生对于学习语文充满兴趣,并且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玩和学巧妙别致地结合起来,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四、鼓励质疑问难
  孔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出疑问或者迷惑不解的地方。有时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质疑,让学生从不同立场或者各个方面考虑,从而激发学生发散性思考问题,进而激活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有一次笔者在上《燕子》这节课时,讲到“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班上有一个长得特别机灵的小男孩举手问笔者说:“老师,为什么燕子是掠过去的啊?它们不是滑冰滑过去的吗?我平常看小燕子在天空中,感觉就像看哥哥在家里滑冰那样的呢。”在这之后的教学中,笔者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虽然仍然会告诉他们考试的时候尽量不要写类似太阳是红色的句子,但是他们在创新思维的发展上迈开了一大步,并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4(12).
  [2]谷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育,2012,(2).
其他文献
摘 要: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努力把它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让爱缓缓流入学生心田。本文通过分析情感教学的作用,探究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情感教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情感教学 学生方式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非常实用的
培智学校语文教材是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教材中有教育学生爱父母、爱老师、敬长辈、爱祖国等社会伦理;有生活实践、技能方法、日常自理;还有社会风俗、生活习俗、自然常识
摘 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数量偏少,盲生课外阅读途径受限,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瓶颈。教师运用比较阅读法进行教学,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诗歌阅读面,提高了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和诗歌鉴赏能力,还提高了教师的文学素养,解决了盲校语文现代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运用比较阅读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如何开展比较阅读、比较阅读的益处及可能带来的问题等方面,对比较阅读法在盲校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
摘 要: 语文教学应该简简单单,教学中提倡:教学有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方法,简约的教学风格。这样学生才能快快乐乐地学习,快快乐乐地成长。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扎实 训练方法  课堂需要返璞归真,脚踏实地,拒绝表面的热闹和跟风。教师对教学要有清醒的认识,切不可东施效颦,失去自我。  课堂的真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实,扎实有效。简单的理解就是学生没上这堂课会有损失,甚至损失很大。如果学生上与不上一个
摘 要: 小学阶段是整个学习生涯的一个初始阶段,也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开端,还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开端。如果在小学阶段还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未来的学习。有的学生学习起来十分轻松,有的同学十分费劲,探究这种现象的缘由,我们发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是否懂得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语文学习学习方法
摘 要: 阅读是学生获取课内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小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阅读,阅读对于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拓宽小学生视野。为了更好地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构建阅读共同体,是促进师生精神成长的一个有效手段。“学习共同体”这一理论是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变更刚被提出和发现的,现在该理论被广泛应用
语文学习并不是只有在学校,只有在课堂,而更应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在家庭,在书店,在玩伴中间……语文是什么?是妈妈说的话,是爷爷讲的故事,是奶奶唱的歌谣……每个人都在交流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那么在学业繁重的今天,如何让语文学习更贴近生活呢?语文作业生活化设计应是适应新课改,减轻课业负担,使语文学习紧密联系生活的简单有效的途径之一。  语文作业生活化设计即:设计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语文生活化作业”即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再局限于要求他们掌握既定的知识,而是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打破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势在必行。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
摘 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如何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巧用信息技术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整合阅读教学最新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识字 课堂效率 语文课堂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过:要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上下工夫。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提高质量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