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中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814606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促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更融合,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创建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势必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时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充分贯彻和落实,才会给《机械制图》课堂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
  关键词: 《机械制图》 信息技术 融合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交融,信息技术已不仅仅是生活的帮手,还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它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促使我们开发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方式,这就是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课堂的初衷,但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的有机融合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两者的融合点,探寻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让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有以下教学浅见: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机械制图》教学变得直观而又简单,增强了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学习直接关系着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其中的点、线、面的关系,三视图的形成,以及零件的剖视图、断面图、零件图的表示方法,特别是零件的三面视图理解,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职高学生刚开始学起来比较枯燥费力,信息化技术可以非常直观地帮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使复杂的零件视图关系及装配关系非常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变得直观而又简单,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一面视图、二面视图再扩展到三面视图,从光的一点入射到三面视图的形成和展开,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非常形象地展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教师也便于讲解和引导,学生也可以轻松地理解概念,建立起初步的空间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创造力。
  “兴趣是一切创造的源泉”,信息技术应用使课堂教学环节发生着质的变化,以前的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新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这就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施展平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信息技术,无疑是锦上添花。比如:在《机械制图》的装配图学习中,通过信息技术对装配图每一个零件的装配过程的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直观体验、感知物体在机器中的具体位置,以及装配顺序和装配方法,这样教师就可以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使老师的引导教学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使课堂时间得以充分的优化应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
  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在于:形象、直观、量大、快速、有效,可以“居小屋而晓天下”,信息技术无疑给我们教师资源共享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是用粉笔和直尺在黑板上画图形,用教学模具给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学起来和老师教起来都费时又费力,一堂课因为画图占据了不少时间。比如:在讲解三视图的形成时,如果画图,老师会非常麻烦,学生在老师画图的过程中,无所事事,影响课堂的连贯性和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空洞、抽象,不易理解。信息技术可以非常生动地再现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从知识的获取中受到启发,提出自己新的探索和理解,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更加合理地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给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使课堂时间得以充分优化应用。
  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可以加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的释放。
  信息技术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源、手段和环境,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最新理念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使枯燥的《机械制图》教学变得生动和直观,无疑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搭建充分发挥的舞台,让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机械制图》给学生展示零件的实体,以前的《机械制图》教学,包括现在有些教学课堂还在应用的木制的零件模型展示,再配合教师的手势来讲解零件的组成,特别是组合体和装配图,学生理解非常有难度,尤其是零件组合比较多的时候,教师好比哑巴说话,难于理解,教与学都是困难的事。信息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运用信息技术的三维模拟来进行动态的零件组合及组装展示,这种技术使书中静态的零件变得与现实中的零件感觉一样,克服了木制教具的缺点,有些三维软件可以将零件在电脑上拆卸、翻转、拼接、组合,使平面的点、线、面和零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零件的组成和结构的理解、加深,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延伸,这样创造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因此,促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更加深度地融合,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创建教师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势必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必然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时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充分贯彻和落实,才会给《机械制图》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建生主编.机械制图.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胡小勇著.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泰勒(Ralah W.Tyler).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苏州美醇酒业李公堤门店项目的整个策划、设计过程与主要设计理念.从红酒的酿造、储存、销售引出红酒专卖店的空间功能策划理念,更进一步地阐述如何将红酒文化
[背景材料]rn材料一 2006年12月22~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其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随着中日之间交流的不断扩大与提升,非母语日语教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的教育重点,我国的日语教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对
摘 要: 本文围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展开论述,主要从把握备课重点、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学生的尝试学习、有效评价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 有效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素养  一、新课标准下有效学习的意义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
[专题立意]rn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甲骨文、青铜器、长城、故宫……以及极具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文化
本文介绍了我国稀有名贵树木的种类,指出要根据我国《森林法》和对古树名木珍稀植物保护法规对现有的稀有名贵树木依法进行保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英语听力的比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尝试将元认知训练纳入高中英语听
本文从增强生态承载能力、挖掘林业潜力、促进农民增收的角度阐述了加强森林经营对于促进绿色增长的重要意义.
[热点背景]rn4月3日,84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发表题为的演讲.这位36年前实现中美关系破冰之旅、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杰出贡献的外交家
从全球格局看未来的演变  从全球格局看,17/18年度大豆仍然略有过剩,相对过剩量410万吨,已经比去年的过剩量2150万吨大幅下滑,整体处于弱平衡。而全球库存仍然创出新高。  17/18年度全球产量创新高主要在于美国的大幅增产,南美整体产量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从产量角度看,阿根廷已经连续3年震荡下行,巴西自17/18年度也开始出现了轻微的下滑,而美国产量则连续创出新高。  从库存角度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