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模式在肿瘤病房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肿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2020年我院收治的148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显著提升,且实验组疼痛护理效果从知识普及率、生活方式普及率、药物不良反应知识普及率、心理教育普及率、护理满意度等数据来看,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统计结果表明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肿瘤科室患者中的应用过程中,对于缓解患者癌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护理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肿瘤科室患者护理管理中适宜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肿瘤科室患者;应用效果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患者在肿瘤发病与治疗过程中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笔者结合肿瘤科室的临床研究,针对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应用进行了统计分析,现结果如下: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我院确诊的148例肿瘤患者作为调查样本,实验组74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7例,年龄在25-70岁,平均年龄为(51.63±4.19)岁,BIM(22.3±4.9)kg/m2;采取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前的74例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7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6例,年龄在27-73岁,平均年龄为(51.93±3.45)岁,BIM(22.5±5.9)kg/m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IM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随机取样要求。
  2.方法
  (1)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将晚期肿瘤的病理知识、治疗方法、预后、疼痛情况和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护士要及时予以其详细的解答,以尽可能消除患者心中的疑惑。鼓励患者家属多关心、照顾及陪伴患者,予以患者足够的尊重及理解,让患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从而有助于增强其面对疾病的信心。(2)准确评估患者的癌痛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三阶梯止痛疗法来对患者进行干预,需优先选择使用口服药物,并严格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半衰期等。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各体征变化,了解患者有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对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病患,要及时调整其用药方案,并予以对症处理。
  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人员实施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后护理水平,即通过试卷和实践考核的方式对护理人员疼痛护理专业理论、实操能力、服务意识、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等素质进行评判。医院自制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包括对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生活方式的选择,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心理素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等。
  4.统计学方法
  总例数用(n)表示,计数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以(sx±)表示,运用SPSS20.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二、結果
  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护理满意率97.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疼痛护理满意率50%,P<0.05。
  三、讨论
  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主要产生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疼痛多为主观感受,因而不仅对患者的生理,更对其心理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为此需要对其予以良好的护理。目前护理人员主要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方式,该种护理模式是一种组织化医护方案,为患者提供较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体现患者的尊严价值。本研究显示,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并且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提升,主要原因在于护理人员能够针对患者的实际疼痛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疼痛管理方案,并且能够深入有效的改变患者的思想观念,从而能够使患者积极面对癌痛,配合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管理。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疼痛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可作为管理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护理管理的主要护理模式。但临床护理人员仍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的疼痛评估,并且不断的对护理方案进行完善,如此才能够使患者获得更进一步的缓解疼痛的效果,使其在生命最后阶段能够获得更大的舒适体验。
  [参考文献]
  [1]宋敏亚.三级疼痛管理模式在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27):179-180.
  [2]陈汝桂,陈美芬.优质护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2):79-80.
  [3]张涛,李敏,马院玲.疼痛规范化管理在癌症晚期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7):167-168.
  [4]华美锦.综合护理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56-157.
  [5]刘晓燕,栾晓嵘,郭锦娜,等.妇科护理人员肿瘤疼痛护理知识与态度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5,(7):50-52.
  [6]贾爱群,曹明英,徐丹娟,等.疼痛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04):457-460.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回授法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并予手术的胫腓骨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回授法。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 结果:实施回授法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回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泌尿外科临床感染因素与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9.12至2020.12在本院泌尿外科进行治疗的62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1例。比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探究出现感染的原因,找到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实验组患者侵入性操作病例数、伴有其他疾病病例数均较对照组患者多,P值小于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留置尿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胞磷胆碱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80例接受治疗的脑梗塞后血管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胞磷胆碱钠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尼莫地平。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  2.方法  (1)对
期刊
摘要:目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评价并比较两组患儿的Mayo肘关节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 结果: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肘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期刊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严重影响着公众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疫情阶段,高校医院的正常秩序发生了很大改变。为了能正确和快速地排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病例和疑似病例,更好的保障就诊人员的安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将疫情对高校造成的影响和风险降到最低。高校医院需要进一步改进疫情下的预检分诊工作,由被动分诊向主动预检分诊转变,可有效的提高发热患者和疑似病例的检出率。  关键
期刊
摘要:通过对张元素升降浮沉药性理论及其在中药组方配伍中的应用研究,归纳、总结其在中药组方配伍中的应用规律,从传统中医药经典著作入手,查阅古代医籍,以年代和医家为脉络阐释升降浮沉理论的起源、提出、完善、确立及普及,以及张元素对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贡献,中药的升降浮沉性能和其他药物性能一样,只是药物作用的一个方面,仅能作为临床辨证用药的依据之一,但不是唯一依据。我们在注重药物升降浮沉性能的同时,还需结合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医患纠纷的患方因素,分析其中的共性与特点,探讨相应对策,为完善医患纠纷的解决路径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对泰安市2所公立医院的患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结合访谈法,围绕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医疗期望与主观认知、就医体验、沟通意识与能力五个方面展开调查分析。结果:文化程度偏低、性格内向、脾气暴躁、医疗认知水平较低、沟通意识与能力较弱的患者更易产生医患纠纷。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当前新冠防疫形势下基层定点医院的防控重点和防控管理措施。方法 通过我院每月一次多联合部门新冠防控专项督查,汇总医院防控存在的问题及漏洞,结合当前防控文件要求,分析一年来发生的院内感染事件,提出基层定点医院新冠疫情防控重点及管理措施。结果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中,基层定点收治医院防控的重点部门有门口测温处、预检分诊处、发热门诊、急诊科、CT室、核酸实验室和病房;防控重点人群为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营养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营养状况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于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治并予手术的老年骨折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营养干预。采用患者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营养状况,采用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赏识教育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在儿童下肢骨折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于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儿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赏识教育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评价并比较两组患儿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结果:实施赏识教育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儿康复训练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