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号吸痰管在成人人工气道清除痰痂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zo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型号吸痰管在成人人工气道清除痰痂中的效果。方法:将82例建立人工气道发生痰痂形成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观察组41例清除人工气道痰痂,吸痰时用小型号(6号)吸痰管,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对照组41例则为常规法,选用14号吸痰管,吸痰时不能同时给氧。结果 观察组吸痰一次清除痰痂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过程中对呼吸、心率、收缩压、SPO2的影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痰过程中患者不舒适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型号(6号)吸痰管在清除成人人工气道痰痂中效果优于应用一般型号(14号)常规吸痰法。
  【关键词】吸痰管;人工气道;痰痂
  
  【中图分类号】R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66-01
   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呼吸衰竭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 , 人工气道中的分泌物,若湿化不到位或抽吸不及时,将引起分泌物干涸,痰痂形成,痰痂阻塞人工气道下口 ,将引起患者呼吸不畅、低氧血症的发生,严重时可威及到患者的生命,如何有效地清除痰痂,降低堵管的发生,是护理人工气道患者重要的环节。在临床护理中尝试用小型号吸痰管(6号)清除成人人工气道内痰痂,与应用一般型号(14号)常规吸痰法相比[1],不但大大提高了清除痰痂的效率,而且能有效地减少吸痰引起的并发症,患者的不适感也大大降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2001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并建立人工气道发生痰痂形成的82例成人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意识状态处于浅昏迷与清醒之间,刺激病人肢体有反应,作为纳入的观察病例,予气管导管内持续吸氧,男56 例,女26 例;年龄18~84 岁,平均51.6 岁。其中颅脑外伤49例,脑出血28例,脑肿瘤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材料: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一套(天医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PN9000多功能监护仪一台(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号、14号一次性吸痰管、小儿式一次性吸氧管(江苏省如皋市恒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 7号气管导管(泰科医疗器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生产)。
  1.3 方法:根据建立人工气道发生痰痂形成时间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一般型号管吸痰组)41 例,观察组(小型号管吸痰组)41例。两组采用的气管导管型号均为7号,小儿式一次性吸氧管予气管导管内吸氧,吸氧管固定于气管导管外, PN9000多功能监护仪行床旁监测。发现痰痂形成,予雾化吸入,拍背后进行吸痰。两组吸痰前给予高流量氧气(6升/分)2分钟,调节吸引器负压为150~200mmHg,折叠吸痰管未端,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适宜深度,有阻力时稍退1cm,放开导管未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过程中听到嘶嘶声,即吸痰管未端触及痰痂处,稍作停留,将痰痂吸净。吸痰后给予高流量氧气(6升/分)2分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如痰痂未吸尽,休息2~3min再吸。先吸气管内,后吸气管外的痰液,在口腔和气管内同时吸痰时,应遵循先气管后口腔的原则。对照组采用14号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时将输氧管未端从气管导管内取出;观察组采用6号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时仍将吸氧管未端置于气管导管内,给予高流量氧气(6升/分),不间断吸氧,吸痰和吸氧同时进行。观察和记录每例病人清除人工气道痰痂的效果,每次清除痰痂所需的吸痰次数、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及病人的舒适感。
  1.4 评价标准:(1) 痰痂存在判断标准:排除患者病情影响因素,呼吸道阻力增加,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加5次/分以上,或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90%,呼吸时听到咝咝杂音。(2)痰痂清除的判断标准:吸痰管通过气管导管顺畅,血氧饱和度上升(>95%),呼吸平稳,呼吸时听不到杂声。(3) 不舒适指标:吸痰过程中患者出现面红、面色青紫、四肢乱动、呛咳、痛苦表情等不舒适反应。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CHISS统计软件,两组比较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吸痰次数与清除痰痂效果比较(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吸痰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SPO2变化比较(表2)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吸痰过程中舒适情况比较(表3)
  3 讨论
  3.1 本研究所有病例气管导管型号均为7号,内径0.9cm,观察组使用的小儿式一次性吸氧管直径为0.2cm,6号一次性吸痰管直径为0.21cm,两者直径相加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对照组使用的14号一次性吸痰管直径0.44cm,直径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均符合规范要求吸痰管直径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
  3.2 研究表明:吸痰管内径越小,导致的负压越接近吸痰器所设置的负压[2]。吸痰管内径越大,吸引的负压越小,所以6号吸痰管比14号吸痰管吸引的负压更接近吸痰器所设置的负压,更容易吸出粘附在人工气道内的痰痂。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吸痰方法能显著提高清除人工气道内痰痂的成功率;且观察组吸痰一次清除痰痂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吸痰一次清除了痰痂,延长了吸痰间隔时间,减少了日吸痰次数,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照组3例经吸痰清除痰痂无效的病例,2例给予拨除气管插管,予鼻导管持续给氧,呼吸平稳,无缺氧征;1例重新给予气管插管;观察组1例重新给予气管插管后解除痰痂。
  3.3 低氧血症是人工气道吸痰时严重的并发症。吸痰时,吸痰管插入气管负压抽吸将肺内的富氧气体吸出,而从吸痰管周围卷入的气体是氧浓度较低的空气,结果导致低氧血症[3]。另外,进入气体量不足及吸痰管对气管黏膜直接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和巨噬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导致气道痉挛等因素,使肺泡内气体氧浓度降低[4] ,也是导致吸痰时低氧血症发生的原因。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吸痰方法能显著提高病人SPO2。观察组采用6号吸痰管,因吸痰管管径小,周围氧气吸出减少,在吸痰的同时,不用取出输氧管,可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避免了常规吸痰时患者持续处于缺氧状态,使氧饱和度急剧下降,从而减少或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提高了吸痰操作的安全性。
  3.4 有文献报道:吸100%氧时,肺内和血液中氧贮备量分别是3000ml和950 ml,而吸空气时只有450 ml和850 ml[5]。表2、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吸痰过程中对呼吸、心率、血压的影响以及病人的不适感明显少于对照组。在吸痰前短时间给病人吸入高浓度氧,同时观察组的吸痰方法在吸痰时持续给予高流量氧气,增加了病人体内的氧贮备,尤其是肺内的氧储备增加明显,提高了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从而减轻了吸痰时病人的不适反应,提高了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减少了吸痰对病人呼吸、心率、血压的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钟琪,姜冬九,蒋冬梅,等.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M].第三版. 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82-183
  [2] 黄丽娟.三种不同型号吸痰管吸痰安全性研究[J].广西医学,2007,29(1):49-50
  [3] 陳爱萍.人工气道抽吸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西南军医,2007,9(5):146-147
  [4] 王玉红,李京力,李彩霞,等.一次性充氧式吸痰管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10):2702-2703
  [5] 王保国.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
  作者单位:276616 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团林镇卫生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甘草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对甘草药用部位及加工炮制不同其临床功效亦有差异作了初步分析。结果:不合理使用甘草的现象普遍存在。结论:甘草研究表明对某些慢性病的治疗更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甘草;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75-01  1 资料与方法  甘草来源于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ura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估水疗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疗效。 方法 6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中加入水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 ,对照组总有效率88.2% ,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水疗可以降低脑瘫患儿的肌张力,缓解肌痉挛,扩大关节活动度。  【关键词】水疗;脑瘫患儿    【中图分类号】R8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74-02   龙胆泻肝汤既有泻肝胆实火,又有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本方在临床应用极广,作者常以异病同治的观点,巧用龙胆泻肝汤治疗五官科、泌尿科以及皮肤科等多种疾病,并获得满意的疗效,现举例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男,15岁,学生,因左耳疼痛,流脓及听力减退二周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CT征象、病因机理及临床应用,评价CT诊断SAH的意义。方法:本文分析了我院74例有完整资料的经腰及生化检验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征象和临床表现,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自发性SAH35例,外伤性SAH39例。男性16例,女性28例。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或尖叫(61例),频繁呕吐(47例),一过性意识障碍(31例),脑膜刺激征(36例)
期刊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HBV DNA栽量和e系统状态与慢性重度乙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06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分为HBeAg(+)组和HBeAg(一)组,比较两组病毒载量及预后的差异;根据病毒载量分为高、中和低病毒载量组,比较不同组别的预后;动态观察l2例死亡患者病毒载量的变化。结果:HBeAg(+)组和HBeAg(一)组HBV DNA均值和预后差异不显著:低、中病毒载量组预后明显优于高病毒
期刊
【关键词】米非司酮;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71-02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是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自1980年由法国的Rousel-Uclaf公司首次合成,其商品名又称息隐、含珠停等,1985年首次证实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能有效终止早孕,使药物终止早期妊娠替代手术治疗成为现实[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的发病与高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抽取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门诊及体检老年人(>60岁)共82例,以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心动超声,同位素扫描的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6例)和非冠心病正常对照组(36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病的病例不在本项研究的入选中一有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停服降脂药物2周后再检测血液的生化指标。两组均测定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
期刊
【摘要】 分析当前学校结核防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阐述在学校开展好结核防治工作并有所创新的深远意义和独特性。提出在针对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应从自身组织的服务和管理理念创新、结核病健康教育途径的创新、推进校方健康管理的实践三个方面作为突破口。  【关键词】 肺结核病;防治;学校;管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7
期刊
【摘要】 舌通过经络气血与脏腑密切联系,舌象可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舌苔可辨别邪气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护士通过正确观察、分析舌象能更好地为辩证施护提供重要依据。通过舌象的变化了解正气盛衰、病邪深浅、判别疾病的轻重、以确定相应的护理级别;通过察舌象以了解病情进退来判定疾病的转归,分析药物的疗效:“舌为脾之外候,苔为胃气之薰蒸。”通过察舌象来指导病人饮食忌宜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察舌象综合辩证以判寒热并嘱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失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宫腔情况以及宫腔镜在IVF-ET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IVF-ET失败后接受宫腔镜检查76例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正常宫腔41例(53.9%),异常宫腔35例(44.1%),子宫内膜息肉21例,子宫内膜炎3例,子宫腔粘连 5例,宫颈管粘连1例,子宫纵隔4例,子宫内膜结核1例。结论: IVF-ET失败患者宫腔镜检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