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异之的1949:从挺蒋到反蒋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i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覃异之,现在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都很陌生,但是在抗战时期,提及国民党青年军,人们会想起蒋经国,提及蒋经国,人们会想起覃异之。覃异之曾经加入过中共,后来却成为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并为蒋经国所倚重。但是,1949年,他的人生突然转向,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覃异之之子覃赞钧讲述了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为我们揭开谜底。
  【入党与脱党】
  覃异之1907年出生在广西宜山。童年的覃异之很不幸,6岁丧父、7岁丧母,由祖母抚养长大。覃异之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其间加入了共产党。在校期间他经常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听党课,曾向党组织汇报打算到叶挺独立团工作的想法。当时的书记阳翰笙对他说:“你是黄埔未暴露身份的党员,还是留在学校工作吧!”
  在黄埔军校时,覃异之认识了教授部副主任敖正邦的女儿敖天犀。敖正邦是清末时派到日本的留学生,与蒋介石同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学生。后来,覃异之因为加入过共产党的事被抓,但是没有证据,就给关了起来。敖正邦给蒋介石写了封信说:覃异之这个孩子是我的准女婿,快和我女儿结婚了。蒋介石回了封信,抬头称“敖老前辈”,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就把覃异之放了。关于覃异之的脱党,覃赞钧说:“我父亲和我母亲结婚之后,孩子越生越多,官也越当越大,一直就没联系了,自动脱离了党关系。但是,‘四一二’时,父亲还是秘密营救了共产党员。”
  【初到青年军,与蒋经国相遇】
  回忆起父亲与蒋经国的相遇,覃赞钧说,“父亲与蒋经国有着很深的交往,被认为是少壮派”。抗战爆发后,覃异之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1944年,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经反复酝酿,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召唤18岁至35岁受过中等教育的青年从军。陈诚、胡宗南将推荐的青年军各师师长的名单提交蒋介石审阅时,蒋介石亲自将覃异之的名字补了上去。覃赞钧说:“青年军的师长都是从各军军长里面挑出来的,他们到青年军任职要压一级,军长必须是中将,团长必须是少将。”覃异之曾回忆:蒋介石对青年军的人事安排很重视,师长由他亲自挑选,团长由嫡系部队挑选少将级干部担任。
  覃异之是广西人,但这并未影响蒋介石对他的宠爱。他与桂系毫无瓜葛,又是在黄埔军校毕业。1934年春,国民党第25师和第2师奉令,各抽一个旅参加第五次“围剿”。第25师抽去的是张耀明的第75旅,覃异之任该旅149团团长。蒋介石在南昌总司令部单独召见了他。见面时,蒋介石询问曾国藩生平事迹和语录言行,覃异之对此如数家珍,蒋介石对这位年轻军官很满意。接着聊起覃异之的家事,蒋介石知道了他父母双亡,由祖母带大,当即给他5000块大洋,让他寄回家孝敬祖母,并给这位96岁的祖母题写寿匾“国之仁瑞”。自此,覃异之对蒋介石唯马首是瞻,而蒋介石也视其为信任的嫡系将领。
  在青年军,覃异之与蒋经国相遇。“我父亲到了青年军后才和蒋经国有联系,以前蒋经国在江西当赣州专员,到重庆以后我父亲就分配到204师当师长兼川东警备司令,此后与蒋经国有着亲密的交往。因为年龄差不多,蒋经国又是当时青年军搞政工的,所以联系很紧密。蒋经国和我父亲关系很好,他们经常在一块”。
  【蒋经国为覃异之证婚,覃异之被称“太子党”】
  蒋经国为何与覃异之关系密切,在覃异之生前所著的《我所认识的蒋经国》中并没有提及,或许是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他在详述蒋经国在大陆的人生历程时,对他与蒋经国的交往细节没有着墨。
  “蒋覃之谊”或与覃异之在青年军204师师长任上的作为有关。他曾请人编唱《二〇四师师歌》以鼓舞士气,同时204师的训练也有声有色,引起青年军政治部主任蒋经国的重视。蒋经国多次来204师视察,对覃异之的赏识日渐加深。“有一次,蒋介石到204师检阅,我也跟着去了。检阅后他们都挺高兴的,蒋经国还夸奖说部队不错”。覃赞钧回忆说。
  蒋介石的这次视察是在1945年5月,他曾两次对白崇禧说:“还是204师好。”在送蒋介石的路上,蒋介石问覃异之:“你对时局有何看法?”覃异之回答:“我估计日本很快就要投降,问题是日本被打败后,我们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八个字:盟美、和苏、防英、制日。”蒋介石对这番话很感兴趣,当即要覃异之写成文字材料寄给他。蒋介石还电邀覃异之到他身边担任侍从室主任。覃异之考虑再三,还是借故谢绝了。此后,蒋介石提名覃异之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让他担任蒋经国的助手。
  日本投降后,1946年9月,覃异之当选为三青团中央干事会干事。后来蒋经国搞了三青团,就拉着我父亲一块干,当时蒋经国搞三青团的目的就是整顿国民党。当时国民党太乱了,但是整顿的阻力很大,整顿不下去,三青团就和国民党合并。合并之后,三青团的中央干事相应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像我父亲这种带兵的将领,同时有军职、文职的很少。蒋介石把军职和文职分开,不让这样身兼数职”。
  在覃赞钧的印象中,青年军在万县的时期,是他与父亲在一起最久、最安定的一段时期,因为那时候没有打仗。但是,美好的事情总是伴随着缺憾。1945年初,正当覃异之的人生顺风顺水时,原配夫人敖天犀却因产前高血压生女不治。此时的覃异之才38岁,贵为旅长,又得蒋家信任,为之说媒的人自然乐此不疲。“后来就有人给我父亲介绍了我的继母谢畹华”。1947年,覃异之和谢畹华在南京的婚礼办得非常隆重。我记得有一张特别大的照片,裱在镜框里,蒋经国在旁边证婚。可惜的是这张照片在‘文革’中烧掉了”。覃赞钧不无遗憾地说。“当时在南京都知道我父亲和蒋经国的关系。那时候,蒋介石要搞廉政搞节约,要搞肃政纪律的事情。蒋经国在去上海之前,这一拨人被叫做太子党。他们在南京可以说该干嘛干嘛,谁也惹不起他们,也把我父亲归类到他们里边去了”。
  【在沈阳与林彪有过一次交手】
  1947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亲自主持召开青年军干部会议,决定征集第二批知识青年。覃异之的205师于1947年初分别由万县、贵阳开往粤汉铁路沿线,一边护路,一边招募第二批知识青年。8月,蒋介石电召覃异之到南京,要他准备开往台湾接受美械装备”。   这支调往台湾的部队让覃异之遗憾一生,也成为他后来不敢回广西的原因。“‘文革’以前,父亲是全国政协委员,他每年都视察很多地方,他和我说过他不敢回广西。事情还要从日本投降时说起,家乡父老找到我父亲,说孩子要参军入伍。因为当时缺兵源,我父亲就同意了。这个部队没和共产党打过仗,整编后直接拉到台湾了。此后,两岸隔绝,这些孩子再也没法回来,父亲也就不敢回广西,家属还时常来要人,父亲无言以对。这些家属在‘文革’都属于反革命,我父亲更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到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孩子变老人,来大陆探亲变成台胞了,我父亲才敢回去”。
  1947年10月初,覃异之应召来到南京晋谒蒋介石。蒋介石对覃异之说:“现在派你到东北任第8兵团副司令官兼52军军长,这是东北行辕陈诚主任要求调你去,你准备准备过去。”当时东北战局对国民党军十分不利,熊式辉、杜聿明已相继离开,覃异之并不想去东北,但是不敢违命不从。覃异之在东北战场的经历,现在鲜有提及。而覃赞钧也是在父亲去世时才仔细去了解。覃异之去世时,老朋友李默庵来吊唁。覃赞钧一见李老来了就赶紧迎过去:“李伯伯你怎么身体不好还来啊。”李默庵说:“该来的,该来的。”在覃赞钧和李默庵讲话时,有个人过来碰了覃赞钧一下说:“你知不知道林彪在东北从来没打过败仗,但是和你父亲没打赢。”覃赞钧一回头看那个人不见了,“可能也是个国民党将领”。
  于是,覃赞钧反复回顾父亲在东北的经历:“父亲在沈阳与林彪有过一次交手。当时林彪部队已经把沈阳包围了,我父亲前去解围。52军驻扎在葫芦岛,我父亲接到命令后就准备从葫芦岛往沈阳打。解放军看国民党部队要逃跑,就挡住52军,不让我父亲前进。打了一阵以后,整个部队前锋当后卫、后卫当前锋,直奔沈阳,一天就到了,一下子给沈阳解了围。到了沈阳之后,父亲给陈诚打电话,陈诚特别高兴。其它部队都是随后两三天才到的。后来,陈诚还把坐骑送给我父亲。”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局势的恶化。1948年2月,覃异之嫡系52军25师在鞍山被歼,坚定了他离开东北的决心。
  【从南京赋闲到释放政治犯】
  “我父亲不愿意和共产党打仗,认为只有参加国大会议才有脱身的机会”。于是他写信给国民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表示想当“国大代表”。白崇禧复信表示欢迎。覃异之随即派参谋邓传汉到老家广西宜山竞选,顺利当选广西“国大代表”。1948年4月,当他从东北回到南京参加国大会议时,受到蒋介石的严厉批评,斥责他擅离战场。覃赞钧说,父亲从1948年3月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到11月,在南京待了七八个月没有任职,直接挂名在国防部。因为他从东北回来当“国大代表”,他们就问为什么不在前线打仗,这样就审查了将近一年,最后的结论认为覃异之是“战局悲观论者”。
  “当了‘国大代表’之后,我父亲就保他的副军长刘玉章继任,特别对他说,我们这个部队一定要守住葫芦岛。最后东北打散了之后,52军整军从葫芦岛全部拉到广州去了。蒋介石特别高兴,当作英雄来对待,因为从内战以来,东北部队整军整建制地拉回去是没有的。后来副军长回来之后还和我父亲说:按照您的指示,我们全军全部撤回”。
  1948年5月,覃异之被任命为国民党南京首都卫戍副总司令兼江北指挥所主任。1949年1月,解放军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连获大捷,渡江作战蓄势待发。蒋介石“引退”,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1月22日,李宗仁宣称愿意进行和平谈判。其后,李宗仁急于同中共方面直接联系,考虑首先要同距离南京最近的解放军三野陈毅部取得联系,于是派李明扬到江北。但是与三野联系,李明扬并没有通行证。当时扬州已经解放,国民党军队封锁长江,只有南京首都卫戍总部签发的通行证才能通过。李宗仁派程思远两次找覃异之协助办理。随后,覃异之支持李宗仁的行动,以派情报人员过江为由,两次将通行证交予程思远,提供了便利。“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上台,蒋介石把我父亲放在了南京作为眼线,看着李宗仁的动向,结果我父亲在南京也没办什么事,打着李宗仁的名义放了不少人”。蒋介石决定在李宗仁身边安插心腹,不让李宗仁的人掌握警察厅,而用覃异之。何应钦由溪口谒见蒋介石回来,找覃异之谈话:“校长要你兼任首都警察厅长,请你准备接任。”覃异之说:“我有心脏病,需要休养一段时间,请院长代向校长说明。”蒋介石听说覃异之执意不肯,也没有办法。
  1月24日,李宗仁命令行政院取消全国戒严令,释放政治犯,停止特务活动,对人民非依法不得逮捕。覃异之建议由李宗仁给南京首都卫戍总部下达释放政治犯的手令,自己亲自负责执行并做好首都卫戍总司令张耀明的动员工作。这时,在南京的共产党与覃异之取得了联系。南京地下党希望覃异之能释放关押的政治犯等。覃异之此时也正在协助李宗仁策划落实释放政治犯。李宗仁同意覃异之的意见,并下达了手令。张耀明接到手令左右为难,一方面不敢得罪代总统,另一方面又害怕蒋介石追究责任。覃异之与张耀明共事多年,覃异之主动请缨来办这一棘手之事。张耀明批示“请覃副总司令核办”。南京地下党通过渠道告诉覃异之,“没有刑事罪的都可以放出来”。覃异之让军法处长对照名册圈出无刑事罪记录在案的在押犯,按照李宗仁的命令释放了关押在南京的300多名政治犯。“京沪行警备司令汤恩伯听到情况后很生气,责问张耀明和我父亲,为何放走那么多人。我父亲就搪塞说,没有办法,是总统签名下的手令要放的人”。汤恩伯只好下令把其他南京在押政治犯全部移押上海。
  【暗助王晏清起义】
  覃赞钧曾经问父亲:“你在南京怎么不起义呢?”覃异之说:“我下面的团长都叫蒋介石校长,我根本就动不了。我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蒋介石就知道了。一般起义的都没有嫡系部队,否则是根本调不动的。”
  虽然覃异之没有率部队起义,但是他支持了一个将领的起义,这个人就是王晏清。
  1949年3月23日上午,张耀明对覃异之说:“据稽查处军统方面的情报,45军97师师长王晏清有通敌嫌疑,请你约他来总部谈一谈。”覃异之表态:“王晏清是军校的学生,又是陆大毕业,必须谨慎处理,如果搞错了,会影响高级军官的情绪。”覃异之在当天中午就和王晏清交谈,王晏清面对覃异之的探问守口如瓶。“父亲就暗示他,事情已经泄露,要他小心防备,并要他赶快逃走,然后立即让他回去了”。王晏清出门不久,覃异之就接到汤恩伯的电话,汤恩伯命令卫戍总部将王晏清扣押。覃异之回复汤恩伯说:“王晏清已回师部,已电赵霞军长就近办理。”放下电话,覃异之就出门去找王晏清。此时的王晏清还在门外找自己的汽车,覃异之告诉他“上边已下令抓他,要赶快逃走”。当天晚上,王晏清以奉命过江演习为名,率领8000余官兵开到江北江浦县的桥林镇。蒋介石得知后,连忙命令印几万份传单用飞机散发,传单上说官兵返回原防者有重赏,割王晏清头者赏5万银元。由于王晏清提前仓促起事,这支部队是由蒋介石的嫡系警卫旅编成,大部分官兵逃回了江南,到达解放区的只有王晏清及随从100多人。王晏清起义虽未成功,但作为国民党“御林军”,这次的起义大震军心。蒋介石从溪口打电话查问,军长赵霞也因此被撤职查办。面对汤恩伯的追查,覃异之回答说:“谁也没有指示我要关押王晏清,我见他是总裁亲自任命的人,才叫他回家听候通知,随传随到。哪里会料到他会变节呢。”   1949年4月22日下午,南京首都卫戍总部接到汤恩伯全线撤退的命令。当晚,解放军加紧进攻城外据点,国民党掩护南京党政军要员撤退。23日清晨,李宗仁飞往桂林。在送走李宗仁之后,上午11时左右,覃异之搭乘空军司令部的运输机离开南京,飞往上海。
  【香港起义】
  1949年4月底,汤恩伯任命覃异之为上海防守区副总司令。“我父亲从南京撤到上海之后,汤恩伯还要我父亲和他一起干,我父亲也没回复”。汤恩伯又告诉覃异之:“明天蒋委员长要在吴淞口的军舰上开会,你要去参加。”“我父亲一听这个消息,觉得凶多吉少:自己在南京放了那么多人,现在去开会,怎么会有好果子吃呢?”
  5月1日,蒋介石召集汤恩伯等在上海的高级军官开会,覃异之没有到会,请汤恩伯代他向蒋介石说明,要去广西接家眷赴香港,再去台湾。覃赞钧解释说:“我父亲在南京时,确实有飞机来接我们这些家属去台湾。但是父亲就说我家属走了,不在南京去广西了。因为他当时和李宗仁有联络,准备在广西起义。所以,我们就到了广西。在广西,父亲传来消息说,广西现在局势有变化,李宗仁不起义了,父亲就把我们接到香港。”5月10日,覃异之乘飞机经广州回到广西宜山老家。不久,又冲破特务的监视,趁大雨龙江水涨,夜晚乘船到了柳州。获得陈纳德帮助,全家人坐上飞机抵达广州。6月,覃异之携带家眷到了香港。
  “在香港,一些国民党将领在一块准备起义”。覃赞钧指的是“香港起义”。覃异之到香港后,参加了贺耀组等组织的“周三座谈会”,从事脱离蒋介石政权的活动。覃异之担任该会第一组召集人,主持政治、军事方面的联络和策反工作。8月13日,覃异之和黄绍斌、贺耀组、龙云、刘斐、李默庵、黄琪翔等国民党军政官员44人,联名发表了题为“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政治声明,举行起义,这意味着覃异之与国民党政权的彻底决裂。1949年12月,覃异之家眷从香港来到北京。“中共派人把我们一家拉回去了,因为要穿越台湾海峡,坐的是英国货轮,先是停靠仁川,后停靠天津。我父亲和继母没有回来,还留在香港做策反工作”。在香港,覃异之住在一个葡萄牙人的家中,曾策反家乡宜山解放,又往返于香港、金门和台湾之间,获取情报。1950年10月,从情报中得知,台湾特务组织已经了解覃异之的活动情况,继续留在香港太危险,党组织决定让覃异之离开香港。“父亲大概是1952年左右回来的,因为我父亲成为目标了”。
  覃异之在回北京之前,先去了广州。1951年,覃异之被派往广东新会协助土改,6个月后回到北京。后来,覃异之曾担任水利部参事室主任、全国政协常委、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等职,1995年9月17日逝世,享年88岁。
  ( 作者系文史学者)
其他文献
期刊
动物与人类战争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用动物帮助作战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地球上百万种动物,人类选来参与军事行动的仅是极少数。人类对动物军事利用思想的发展创造了军事仿
介绍引胜沟八里桥水文站的基本情况,从测验河段水流形势、上游来水来沙及水沙特性、断面冲淤变化、水位流量关系、单沙断沙等方面对湟水民和水文站的特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水文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会花费相当一部分时间记语法规则、做 练习题、记忆单词,但是成绩却仍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部分学生没有重视“读”
本文对矩形管截面铝合金型材拉弯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位移控制拉弯工艺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软件对几种不同截面的铝合金型材拉弯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
对来源于广东省多个地级市的蔬菜生产基地22种蔬菜品种406个样品中硝酸盐进行检测分析,其中叶菜类样品284个,根茎类样品32个,瓜果豆类样品90个。结果表明院在所检测的蔬菜样
贵州省率先在新批建设用地项目中尝试剥离耕作层用于土地开发复垦、中低产田改造、其他农用地改良及绿化用土等方面,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步
2005年4月26日,第二届世纪国宝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在众多的文物当中,有一件国宝特别引人注目。虽然早在1971年郭沫若先生就曾在甘肃省博物馆鉴定了这件国宝,并给予了高度的评
这是一个与诗歌和传说距离很近的地方,这也是一个必须以“石头”作为文化与生存注脚的地方。
期刊
摘要 结合鞍山市农村防雷工作现状,对农村建筑防雷装置检测工作进行分析探讨,包括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内容、防雷装置检测准备工作、防雷装置检测程序,以确保防雷设施完好、有效。  关键词 农村;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  中图分类号 TU895;P4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37-01  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层建筑物及电子电器设备增多,一些种植基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