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zx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的数量、表型、功能状态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CC)形成情况分为CCC形成组(A组,n=22)和无CCC形成组(B组,n=18).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冠状动脉血单个核细胞,行DC体外培养与扩增,观察DC形态,检测收获细胞总数和DC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与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采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结果:(1)冠状动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后成功培养出典型DC,两组DC形态上无差异;(2)A组收获细胞数为 (3.95±1.41)×106,B组收获细胞数为(2.76±0.92)×106,A组收获细胞数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A组DC数为(1.54±0.96)×106,B组DC数为(0.99±0.46)×106,A组DC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4)两组CD1a阳性细胞比例; MFI, CD1a与CD80, CD83, CD86双阳性细胞比例及MF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A组SI为4.96±2.30,B组SI为2.66±1.04,A组SI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结论: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形成患者DC的数量显著增加,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
其他文献
根据图书馆机房运行的特点,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机房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建设中应重点注意的一些问题,如机房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机房洁净度、机房防雷防静电、机房环境监控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s)及血清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4例老年CHF患者及30例健康者血清sTN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180例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方式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