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铁添加物对混合有机固废厌氧产氢的影响

来源 :环境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污泥与餐厨垃圾混合后,经厌氧消化处理后可产生能源气体氢气,从而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废铁屑是机械加工厂的固体废弃物,将其处理后可得到一种新型复合铁材料(FE/FEO).将城市污泥和餐厨垃圾预处理后按体积比1:1比例混合,分别等分放入2个反应器中,一个投加FE/FEO粉末作为为FE/FEO组,另一个不加FE/FEO作为对照组,考察了FE/FEO对上述混合有机固废厌氧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反应的24h内,FE/FEO组的最大氢气体积分数为61.4%,比不加FE/FEO的对照组增加了15%;FE/FEO组的累积产氢率和最大产氢率分别为49.0和22.7 L·kg4(以1 kg挥发性有机固体所能产生的氢气体积计),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6%和59%.FE/FEO组的亚铁离子质量浓度在第24 h达到最大,即109.8 mg-L-1.FE/FEO组产生的挥发性有机酸为2 675 mg·L-1,比对照组提高了15%.FE/FEO粉末中不仅含有零价铁、氧化亚铁,还有针孔状α-FeOOH,其结构松散、比表面积大,可对厌氧发酵系统中的微生物菌群起到支撑骨架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有机固废厌氧发酵产氢效率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将富营养水体治理与硬质河岸改造相结合,能够提高水体与河岸的交互能力,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以位于四川省天府新区眉山片区中心城区的柴桑河河段(长度1.5km,宽度80~100m,水深约1.85m)为例,通过铺设护岸专用基料、设置滴灌系统和播撒花草种子对硬质河岸进行生态重建,通过向水体中施用除磷剂、微生物菌剂及采用生态浮床、水车增氧等措施,降低了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利用太阳能为整个处理系统供能,实现了硬质河岸和富营养水体的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后,通过半年的监测和观察,结果表明:柴桑河水体中总磷(TP)、氨氮
采用吸附效果较好的火山石和炉渣作为填料,构筑了3个室内滤坝小试系统,研究了不同的基质组合配置对滤坝净化污染物的影响.3种不同的基质组配分别方式为:火山石和炉渣均匀混合、沿水流方向先火山石后炉渣和沿水流方向先炉渣后火山石.结果表明,3个滤坝系统对微污染水体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最高可达85.7%、46.5%、47.2%和53.4%.基质组合排布方式对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而火山石和炉渣均匀混合的配置方式有利于TP的
自然衰减监控技术在农药污染场地的实践应用较少,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此,以农药污染场地监控自然衰减实际工程案例为基础,对地下水中氯代甲烷烃的自然衰减能力、作用机制及降解时间进行了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结果表明,作为污染源的MW1-17点位地下水中的四氯化碳和氯仿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在4 a内降解率分别在95%和94%以上.经计算,四氯化碳和氯仿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02 d-1和0.001 3 d-1.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充足的证据表明MW1-17点位存在微生物降解.四氯化碳与NO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