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肺癌45例胸部X线特征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胸部X线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胸部X线特征与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其胸部X线特征主要是球形干酪灶15例(33.3%)、小块干酪灶13例(28.9%)、干酪性肺炎9例(20%)、纤维增生灶8例(17.8%).结论 熟悉这些不同形态的胸部X线特征,对合并肺癌的肺结核在诊断及病情分析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由郝玉书、王建祥、肖志坚、赵春华教授主编的《白细胞疾病基础理论与临床》一书,已于2006年8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主编都是我国著名血液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教授和研究员,是国内著名的血液学专业方面的学者。
期刊
目的 研究吉西他滨(GEM)、顺铂(DDP)二药联合(GP方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客观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GEM 1000 mg/m2,第1、8天,DDP75 mg/m2,总剂量分为3 d使用,第1~3天,21 d为1周期.按WHO标准评价疗效,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NCI)CTC标准评价毒副反应,同时评估临床受益(CBR)率.结果 46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
目的 比较常规分割剂量每周照射7 d,5 d及后程加速超分割3种方法治疗Ⅲ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 对138例首治Ⅲ期食管癌病例随机分成A、B、C组.A组46例,2.0 Gy/次,5次/周,40~47 d完成;B组46例,2.0 Gy/次,7次/周,30~35 d完成;C组46例,2.0 Gy/次,5次/周,4周后,改为1.5 Gy/次,2次/d,间隔6 h以上,5次/周,35~40 d完成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Thal-Dex)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相关毒副作用.方法 采用Thal-Dex方案对15例难治复发性MM患者进行治疗,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100 mg,维持两周后逐渐增至200 mg;地塞米松片40 mg口服,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4周为1疗程;口服小剂量华法林(1.25 mg/d)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监测骨髓细胞学
目的 观察由顺铂联合氟尿嘧啶组成的PF方案化疗配合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推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6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PF方案化疗配合FSRT推量至76~86 Gy,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放疗至70 Gy.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有效(CR+PR)率分别为96.6%、93.6%;1、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0%、93.3%和9
目的 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联合顺铂(DDP)治疗肺癌所致的恶性胸膜腔积液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55例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胸膜腔内灌注rhIL-2 200万U加DDP 40 mg/m2;对照组胸膜腔内灌DDP 40 mg/m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完全缓解率62.96%;对照组总有效率80.76%,完全缓解率50.00 %.结论 排尽积液后胸膜腔内灌注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圆形准直器系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DCRT组)和对照组(SRT组),均常规放射治疗40Gy后,再分别应用3DCRT和SRT加量照射,两组均为4~5 Gy/次,6~7次,隔日1次,每周3次,总量28~35 Gy,2~3周完成.结果 3DCRT组和SRT组有效率分别为8
期刊
目的 观察周围神经阻滞器在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在18例膀胱侧壁肿瘤行TURBt术前,使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结果 17例闭孔神经反射消失;1例仍有轻微的内收肌痉挛,加用副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后,肌肉痉挛消失.TURBt术中无一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结论 利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闭孔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