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大清洗”,元帅难幸免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gsjz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中国革命史的人,都不会对加伦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1924年,孙中山致函苏联政府,请求派军事顾问帮助他改组军队和指导作战。苏联政府选中了正在军事学院学习的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化名为加伦。
  作为国民革命政府的苏联军事总顾问,他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特别是为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30年代,加伦将军因战功卓著,成为苏联的首批五位元帅之一,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但仅仅几年后,他便神秘失踪。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知道,他已经在十多年前的“大清洗”中惨遭杀害。
  
  一、赫鲁晓夫写到:“当我们在抗击希特勒的战争中真正需要他的时候,这个布柳赫尔在哪里呢?他早已死了。”
  
  加伦的真名叫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出生于1890年。1924年到中国工作时,出于保密的需要,化名“加伦”,用的是他妻子的名字加林娜的谐音。此后,布柳赫尔在中国以“加伦将军”著称。
  1924年10月,苏联政府派他来到中国,担任广州革命政府的军事总顾问。在布柳赫尔的帮助下,革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军事改革,成立了军事委员会,将各军统一组建为“国民革命军”,并确立了以党治军的原则,在军队中设立了党代表。
  1926年,国民革命政府开始进行北伐战争。加伦帮助制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亲臨前线参与指挥,为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以其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爱戴。苏联顾问赫梅廖夫写道:“在解放了的各省,尤其在发生过作战行动的地方,加伦将军是特别受人敬重的。只要一进城,不管他走到哪里,老百姓都向他表示热烈欢迎。……如今,加伦这个名字已在中国人当中成了代名词,他们把所有的苏联顾问都称作加伦了。”即使对苏联抱敌视态度的蒋介石,在他写的《苏俄在中国》一书中,也由衷地称赞加伦是“俄国将领中最为杰出”的人。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还多次要求斯大林派加伦来华担任军事顾问,但未能如愿。
  1927年,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苏联顾问回国。
  1935年,苏联实行军衔制,加伦与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叶戈罗夫、图哈切夫斯基等五人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成为苏联的首批元帅。
  1938年1月,远东特别集团军改编为远东方面军,加伦出任方面军司令。他共荣获过2枚列宁勋章和5枚红旗勋章,成为当时苏联著名的军事统帅和传奇英雄,享有极高的威望。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报纸上经常提到布柳赫尔:布柳赫尔荣获一级红旗勋章,布柳赫尔做这个,布柳赫尔做那个,布柳赫尔,布柳赫尔,布柳赫尔……我们信任他,不仅把他看作军事领袖,同时也把他看作一个政治人物。”
  然而,正当加伦的事业走向巅峰之际,他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赫鲁晓夫写到:“当我们在抗击希特勒的战争中真正需要他的时候,这个布柳赫尔在哪里呢?他早已死了。”
  
  二、苏联拉开“大清洗”的帷幕,军队也未能幸免。在这场“军队大屠杀”中,即使贵为元帅,也难逃厄运
  
  1934年,苏联拉开了“大清洗”的帷幕。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等一大批列宁时代的老布尔什维克领袖相继被杀。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逮捕和枪决的恐怖浪潮。
  据统计,仅1936年至1938年的三年中,因政治原因被逮捕的就有500多万人,被判处死刑的有近60万人。列宁建立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的15名委员中,有8人被处死,1人被驱逐出境;1934年联共(布)十七大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98人(即70%)遭到逮捕和处决,出席大会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人被逮捕和枪决。
  在“大清洗”中,军队也未能幸免。据统计,仅1937~1938年间,军队中就被清洗掉4万多人,惨遭杀害的旅级以上干部占军政干部总数的45%。所有11名副国防人民委员,80名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中的75名,16名集团军司令员中的15名,195名师长中的110名,229名旅长中的186人以及所有军、师、旅政治委员和三分之一的团政治委员被逮捕和枪杀。此外,被清洗的上校以下军官有3万人。
  在这场“军队大屠杀”中,即使贵为元帅,也难逃厄运。
  1937年5月,图哈切夫斯基元帅首先遭到逮捕。这位才华横溢的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是五位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在被捕十几天后就以“背叛祖国,从事间谍活动”等罪名被判处死刑,7名高级将领与他同时遇害。
  1938年2月,担任总参谋长的叶戈罗夫元帅被逮捕。次年2月,被判处死刑,罪名是阴谋杀害斯大林,充当外国间谍。
  接下来,轮到了加伦将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加伦曾参加了对“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案”的审判,是特别法庭的9名成员之一。当时他不会想到,一年后,他本人也成为“大清洗”的牺牲品。
  1937年5月底,加伦被从远东召到莫斯科,要他担任审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案”的特别法庭成员。5月30日,他还奉命去劝说总政治部主任兼副国防人民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加马尔尼克参加审判工作。
  加马尔尼克是加伦在远东结识的老朋友,当时因病在家中卧床治疗。布柳赫尔告诉他,“上面”有意让他担任审判图哈切夫斯基的法庭成员,如果拒绝,就会遭到逮捕。
  加马尔尼克不相信图哈切夫斯基会是敌人,拒绝参加审判。当天,政治局即作出决定,将加马尔尼克清除出军队,罪名是他参与了图哈切夫斯基军事法西斯阴谋活动。
  31日,加马尔尼克在家中开枪自杀。第二天的报纸报道说:“加马尔尼克陷入与反苏分子勾结的泥坑,显然由于深怕遭到揭露而于5月31日自杀身亡。”
  加马尔尼克死后,他的妻子被逮捕判刑,最后惨死在集中营里。他们的女儿当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但也没有被放过。刚满18岁即作为“社会危险分子”逮捕,判了6年徒刑。刑满后,又被流放。
  尽管加伦将军对有关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那些骇人听闻的指控深表怀疑,但迫于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去审判自己昔日的战友。在那段时间里,他经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折磨,情绪十分低落,在法庭上的表现也非常消极。据档案记录,“庭长”在法庭上竟没问一句话。
  无言本身就表明了政治态度。
  “图哈切夫斯基案”结束后,新任的总政治部主任梅赫利斯来到远东,开始在加伦的部队中进行大规模逮捕。加伦不能容忍随意逮捕他所信任的指挥员,对清洗行动进行了抵制。这引起梅赫利斯的强烈不满,于是寻找各种机会对加伦进行诋毁。
  1938年7月29日,日军占领哈桑湖地区的无名高地和扎奥焦尔纳亚高地,威胁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岸地区。加伦指挥部队进行反击,爆发了著名的哈桑湖战役。加伦亲临前线指挥,取得胜利。
  哈桑湖战役的胜利在苏联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举国一片欢腾,加伦又一次成为保卫祖国的英雄。
  然而,胜利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荣誉,迎接他的不是英雄般的欢迎,而是可怕的死神。
  
  三、这位48岁的元帅被活活打死在审讯室里
  
  在哈桑湖战役期间,加伦同梅赫利斯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梅赫利斯试图插手军事指挥,擅自向部队下达各种作战命令,但都被加伦取消。恼羞成怒的梅赫利斯在发给莫斯科的电报中竭力对加伦进行诬陷和诽谤。他向上面报告说,加伦“立场非常奇怪,他是在助长日本人的嚣张气焰……”,“有时候很难分清楚,在你面前讲话的人是司令员还是戴着假面具的人”。
  哈桑湖战役刚刚结束,加伦就被召到莫斯科。梅赫利斯捏造种种谎言败坏加伦的名誉,诬称他指挥错误,造成重大损失,在战斗期间经常酗酒。甚至加伦穿着白色军便装出现在战斗地域,也被说成是有意暴露司令部的位置。
  在政治局会议上,加伦遭到梅赫利斯等人的诽谤。对此,他百口莫辩,只得以沉默作答。不久,加伦一家被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邀请”到他在索契的别墅度假,将加伦软禁了起来。
  1938年10月22日,内务部的便衣突然闯进别墅进行搜查,然后将只穿着衬衫的加伦带走。他的妻子和他的弟弟也被一起带走。他们被用火车押送至莫斯科,关进了内务部设在卢比扬卡街的监狱。
  炙手可热的副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亲自主持了对加伦的审讯,要求他承认参与“军人法西斯阴谋案”以及密谋叛逃日本等罪名。加伦对这些荒唐的指控坚决予以否认,并当面揭穿了被迫前来对质的所谓“证人”的虚假证词。
  为了尽快使加伦“认罪”,贝利亚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一个在狱中见过加伦的人回忆说,加伦一只眼睛被打得眼球流了出来,他用手托着眼球不断地说:“瞧,这些恶棍们把我打成了这个样子!”
  加伦的第一任妻子在与他见面后,对牢房的同室难友说,他被打得认不出来了,几乎神志不清,“他看起来好象被坦克碾压过似的”。
  经过严刑拷打,加伦的身体和精神被彻底摧垮,被迫在承认自己有罪的文件上签字。11月9日,加伦在假口供上签完字后,支撑不住,栽倒在审讯室里,从此再也没能醒来。这一天,距离他被逮捕只有18天!
  经法医鉴定,加伦的死亡是由于“骨盆静脉形成血栓而引起肺动脉栓塞”造成的。这位48岁的元帅是被活活打死的。
  加伦被捕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闻鼙鼓而思大将”,向苏联提出再度聘用加伦的要求,得知真相后,不由扼腕叹息。
  加伦的家人也因他受到牵连。与他同时被捕的第三任妻子在他死后被判处了8年监禁,刑满后又被流放,受尽了折磨。他的弟弟——空军大尉、远东方面军空军司令部航空中队长——也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厅判处枪决并没收财产,罪名是参与军事阴谋活动,为加伦乘飞机叛逃日本做准备。
  受牵连的还有加伦的两位前妻,尽管她们已经与他离婚多年,但仍未能幸免。
  1939年3月10日,加伦的第二任妻子被判处枪决并没收财产,罪名是对加伦的反苏思想和叛变意图知情不报,并和他一起从事间谍活动。3月14日,加伦的第一任妻子也被判处枪决并没收财产,罪名是参与反苏军事阴谋,从事间谍活动,对加伦进行的反革命活动知情不报。同一天,加伦的弟媳也以协助其丈夫进行反革命活动、对加伦叛逃日本知情不报等罪名,被判处死刑并没收财产。
  由于加伦在苏联国内和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苏联政府始终不敢公布逮捕他的消息。直到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政府为他平反,人們才知道了他被逮捕和遇害的真相。此后,介绍布柳赫尔生平事迹的著作和文章陆续出版,人们修建了纪念碑,并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街道和广场,以此作为对他的纪念。■
  
  叶剑英元帅于1957年访苏时重访远东,回忆起曾在布柳赫尔指挥下参加1929年红河冬季练兵的情景,挥笔写下诗篇:“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在那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始终铭记着“加伦将军”的名字。
其他文献
《英军关于建立集中营,拘留四行孤军的密令》中记载:“‘八百壮士’进入四行仓库的第二天,工部局便向租界各地段的军事指挥官下达密令:‘负责各个地段的指挥官有责任收缴中国士兵的武器,并护送他们进入集中营……’”     一、上海市政府决定将“八百壮士”撤至公共租界后转移出上海,然而,当“八百壮士”进入公共租界后,立即被英军缴械,所有官兵均被送往新加坡路的“孤军营”予以拘禁    1937年淞沪会战后期,
期刊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3日在东京湾美国主力舰“密苏里”号签订投降书。  盟军占领日本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发布命令,共逮捕五批日本战犯,其中第三批战犯59人,多为侵华罪魁。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后起诉判罪的战犯共25人(原被告28人,实际受审25人,病死2人,精神病1人)。其中判处绞刑的有7人,他们是: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判
期刊
集团主义文化促进日美同盟关系巩固    日本战略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无疑就是它的“集团主义”。在集团的内部,等级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谐一致是他们的目标,忠诚则是他们的道德规范,这必然要求个人要做出一定的牺牲来达到集体的一致性。  在这样的集团内,个人的主体意识被缩小,加上等级的束缚,依赖心理必定会产生。  日本学者土居健郎认为依赖就是日本文化心理最突出的特点。这种心理普遍反映在日本人的人际关系的各个方
期刊
柳直荀原名柳克明,湖南长沙人。其父柳大谧,是杨开慧烈士之父杨怀中先生的同乡好友。  柳直荀在长沙读书时,寄宿在杨怀中家中,因此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人。1916年,18岁的柳直荀考取了美国教会在长沙创办的雅礼大学预科。这期间,他仍常去杨家看望杨怀中先生,参加毛泽东等人的聚会,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并于1924年入党。  1924年10月30日,柳直荀与李淑一结婚。1927年“马日事变”后,他参加了“
期刊
侵华日军曾经谋划攻取重庆,且制定了详细可行的作战方案。后因种种原因,日军放弃了作战计划。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广州后,因战线太长,兵力不够,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对蒋介石政权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但蒋介石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下,坚决抗日,日军诱降工作收效甚微。日军认为,若不继续使用武力,根本无法使重庆政府屈服。  1941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进入
期刊
一、成为妇联生产部的副部长    重庆解放的第二天,陈联诗全家就在临江门的一家公寓里建立了脱险同志联络处,专门接待从渣滓洞白公馆大屠杀中逃出来的同志和牺牲烈士的家属。之后,陈联诗被分配到重庆市妇联,做了生产部的副部长。  陈联诗处处让那些从解放区来的年轻同事惊奇:她一只手戴着表,另一只手戴着一只碧色的玉镯,像个女学者。  解放了,她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她带领一群寡妇风风火火干起来。  刚刚解放的重
期刊
瑶族,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这个神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居住在相对隐蔽的大瑶山之中,更因为这个民族那既独立又繁复多样的民间信仰体系。  一、瑶族民间信仰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有选择地与汉民族的民间信仰交融。这个融合的过程漫长而且复杂  瑶族人民是在中国远古时期的自然原生态环境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并且随着远古时期冰期的到来和结束,不断的从九黎三苗的部落中脱离出来走向独立,不断向南迁徙。  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
期刊
编者按:正如本文作者所言,“认识历史思想,思考社会思潮的交锋,是我们理解历史的一把钥匙”。本文作者在《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一书中,评述了从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间大陆的八种思潮。部分章节为了理清脉络,在时间的前后节点上有所突破延伸,但也以这30年起伏变化为主。本刊将从本期起,逐一向大家介绍这八种思潮。  一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是英国历史学家科林伍德的话,他提供了认识历史的一个维度。
期刊
明成祖朱棣,驾崩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自公元1402年登基以来,他在位8000多天。所有的证据显示,他从未浪费过一天。  为了一瞥永乐日常生活的形式和内容,让我们伴随着这位皇帝,走过宫廷生活的一天。  这天是永乐二十一年正月十三日,公元1423年2月23日。  在这个平常的日子,63岁的永乐听到四更(大约凌晨2点钟)鼓声时,便起床了。灯笼照亮了整个乾清宫,奉御净人带了器皿来清理皇帝的小
期刊
宋代大词人苏东坡酷爱石头。有一次,他在扬州获得一绿一白两块石头,视如珍宝,命名为“仇池石”。当时有位叫王晋卿的学者写诗求索玩赏,苏东坡觉得这是“意在于夺”,回诗申明不肯割爱。王晋卿不死心眼,又写诗来,力索其石。苏东坡不好再拒绝,就提出用对方收藏的两幅名画交换,结果以双方都不忍割爱告终。  “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爱学驴子叫,叫声可乱真,常逗来驴子共鸣。王粲死后,皇帝为了悼念他,居然在他的葬礼上命群臣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