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舒适护理应用于静脉输液拔针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并加以总结。 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科静脉输液患者200例,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参照组采用传统拔针法,试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法,比较两组的无痛、皮下淤血比例。 结果: 试验组的无痛率及皮下淤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静脉输液拔针,能够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皮下淤血发生率,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静脉输液;拔针;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138-02
引言
静脉输液后拔针是临床的一种常见护理操作,但拔针不当会导致许多不良反应。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近年来逐渐在静脉输液拔针中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我科对静脉输液采用了舒适护理法拔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科进行静脉输液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00例。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115例;年龄范围22~65岁,平均年龄36.5±3.5岁;输液时间3~8d;全部患者均意识清楚、表达正常、双上肢可自由活动,全部选择手至背浅静脉穿刺输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穿刺部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给予传统拔针法。完成输液后,护理人员向患者作出解释,将胶布撕去,保留输液覆盖贴穿刺点,然后关闭输液器开关。一手拇指将穿刺点压住,另一手则快速拔出针头,再交由患者用食指与中指指腹按压约4min。
1.2.2试验组
试验组给予舒适护理法拔针。完成输液后,护理人员向患者作出解释,以取得患者配合。护士一手将针柄固定,顺着毛发生长方向将胶布撕去,并保留输液覆盖穿刺点,不关闭输液器开关。指导患者并拢未输液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指腹横向虚压于输液贴上方。护理人员则将自己一只手的食、中、无名指指腹轻压于患者指背形成斜交叉状,持针柄的手则将针柄抬高10~15度,然后顺着血管走向慢慢向外拔针。针尖离开皮肤的瞬间,护理人员置于病人指背上的手指快速向下按压,力度以皮肤稍下陷、患者无疼痛、无血液溢出为准。
1.3观察项目与效果评价
1.3.1疼痛判断
拔针时,询问病人感受,并观察其表情。无痛:表情自然;疼痛:患者出现皱眉、呻吟、咬牙等抵抗动作。
1.3.2皮下淤血判断
拔针后24小时内,若穿刺部位仅有针眼痕迹而无异常,表示无出血;若穿刺部位出现青紫、瘀点及瘀斑或皮下血肿,表示皮下淤血。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由于应用了舒适护理,试验组患者的疼痛及皮下淤血发生率均较低。参照组采用了传统拔针法,疼痛及淤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效果不甚理想。由此可见,舒适护理应用于静脉输液拔针,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出血情况的发生,效果较好。
3.1传统拔针法的缺陷
在过去,对静脉输液者大多采用传统拔针法,但该拔针方法存在许多缺陷:①撕胶布较随意,牵拉毛发导致疼痛;②拔针时将开关关闭,拇指按压针头,针柄紧贴血管壁,导致血管壁被压瘪,向外拔针时针头锐利面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进而引起疼痛及出血;③针头刺入血管会产生2个针眼,单纯拇指按压容易引起出血;④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换按压时,瞬间放松及按压力度的不均匀,局部血流形成了阻断-恢复-阻断-凝血的过程,在恢复环节中,血液会渗出血管壁引起皮下出血;⑤关闭开关,会引起血液回流,拔针后血液污染操作者、患者、环境;⑥拔针后未能及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导致按压力度不当、按压移位、过早活动或热敷,导致皮下出血。
3.2舒适护理拔针法的优势
由于舒适护理具有较多优势,用于静脉输液拔针效果较显著。舒适护理拔针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①操作前事先告知患者相关事项,并取得患者高度配合;②顺着毛发方向撕去胶布,预防了牵拉毛发导致的疼痛;③输液时,针头未与血管壁发生接触,拔针时将针柄抬高,不按压针头,针头和血管形成角度小,不会对血管产生切割力,疼痛不明显;④不关闭开关,针头呈漂浮状停留于血管中,拔针疼痛不明显,且避免了血液回流,减少或预防了拔针后滴血造成的污染;⑤病人三个手指呈平行状按压在手背,保证了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的受压均匀,能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且无疼痛感;⑥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非交换式按压法,形成的是阻断-凝血过程,能够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机率;⑦护理人员的手放在患者手上,无需交换按压,且按压时机与力度恰当,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疼痛与预防出血;⑧将穿刺肢体抬高,避免了大量血液流入穿刺部位,出血量大大减少;⑨拔针后,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患者依从性提高,保护血管的意识增强,皮下出血情况显著减少。
总而言之,静脉输液拔针作为临床护理的一个环节,对保证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法拔针,使患者感受到了人文关怀,患者积极配合,具有无疼痛、无并发症等优势,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祥梅,赵文凤.舒适护理在静脉输液拔针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12.33(06):96.
[2]刘艳英,周扬霞,李世忠.舒适护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730-731.
[3]佘凤华.舒适护理在静脉输液病人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15(25):125-126.
关键词: 静脉输液;拔针;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138-02
引言
静脉输液后拔针是临床的一种常见护理操作,但拔针不当会导致许多不良反应。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近年来逐渐在静脉输液拔针中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我科对静脉输液采用了舒适护理法拔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科进行静脉输液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00例。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115例;年龄范围22~65岁,平均年龄36.5±3.5岁;输液时间3~8d;全部患者均意识清楚、表达正常、双上肢可自由活动,全部选择手至背浅静脉穿刺输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穿刺部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给予传统拔针法。完成输液后,护理人员向患者作出解释,将胶布撕去,保留输液覆盖贴穿刺点,然后关闭输液器开关。一手拇指将穿刺点压住,另一手则快速拔出针头,再交由患者用食指与中指指腹按压约4min。
1.2.2试验组
试验组给予舒适护理法拔针。完成输液后,护理人员向患者作出解释,以取得患者配合。护士一手将针柄固定,顺着毛发生长方向将胶布撕去,并保留输液覆盖穿刺点,不关闭输液器开关。指导患者并拢未输液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指腹横向虚压于输液贴上方。护理人员则将自己一只手的食、中、无名指指腹轻压于患者指背形成斜交叉状,持针柄的手则将针柄抬高10~15度,然后顺着血管走向慢慢向外拔针。针尖离开皮肤的瞬间,护理人员置于病人指背上的手指快速向下按压,力度以皮肤稍下陷、患者无疼痛、无血液溢出为准。
1.3观察项目与效果评价
1.3.1疼痛判断
拔针时,询问病人感受,并观察其表情。无痛:表情自然;疼痛:患者出现皱眉、呻吟、咬牙等抵抗动作。
1.3.2皮下淤血判断
拔针后24小时内,若穿刺部位仅有针眼痕迹而无异常,表示无出血;若穿刺部位出现青紫、瘀点及瘀斑或皮下血肿,表示皮下淤血。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由于应用了舒适护理,试验组患者的疼痛及皮下淤血发生率均较低。参照组采用了传统拔针法,疼痛及淤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效果不甚理想。由此可见,舒适护理应用于静脉输液拔针,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出血情况的发生,效果较好。
3.1传统拔针法的缺陷
在过去,对静脉输液者大多采用传统拔针法,但该拔针方法存在许多缺陷:①撕胶布较随意,牵拉毛发导致疼痛;②拔针时将开关关闭,拇指按压针头,针柄紧贴血管壁,导致血管壁被压瘪,向外拔针时针头锐利面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进而引起疼痛及出血;③针头刺入血管会产生2个针眼,单纯拇指按压容易引起出血;④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换按压时,瞬间放松及按压力度的不均匀,局部血流形成了阻断-恢复-阻断-凝血的过程,在恢复环节中,血液会渗出血管壁引起皮下出血;⑤关闭开关,会引起血液回流,拔针后血液污染操作者、患者、环境;⑥拔针后未能及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导致按压力度不当、按压移位、过早活动或热敷,导致皮下出血。
3.2舒适护理拔针法的优势
由于舒适护理具有较多优势,用于静脉输液拔针效果较显著。舒适护理拔针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①操作前事先告知患者相关事项,并取得患者高度配合;②顺着毛发方向撕去胶布,预防了牵拉毛发导致的疼痛;③输液时,针头未与血管壁发生接触,拔针时将针柄抬高,不按压针头,针头和血管形成角度小,不会对血管产生切割力,疼痛不明显;④不关闭开关,针头呈漂浮状停留于血管中,拔针疼痛不明显,且避免了血液回流,减少或预防了拔针后滴血造成的污染;⑤病人三个手指呈平行状按压在手背,保证了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的受压均匀,能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且无疼痛感;⑥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非交换式按压法,形成的是阻断-凝血过程,能够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机率;⑦护理人员的手放在患者手上,无需交换按压,且按压时机与力度恰当,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疼痛与预防出血;⑧将穿刺肢体抬高,避免了大量血液流入穿刺部位,出血量大大减少;⑨拔针后,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患者依从性提高,保护血管的意识增强,皮下出血情况显著减少。
总而言之,静脉输液拔针作为临床护理的一个环节,对保证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法拔针,使患者感受到了人文关怀,患者积极配合,具有无疼痛、无并发症等优势,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祥梅,赵文凤.舒适护理在静脉输液拔针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12.33(06):96.
[2]刘艳英,周扬霞,李世忠.舒适护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730-731.
[3]佘凤华.舒适护理在静脉输液病人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15(2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