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切断后纵韧带对人工椎间盘置换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hion_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中需撑开椎间隙以植入人工假体,部分患者由于椎间隙过窄致后纵韧带孪缩而很难满意撑开,此时需要切断后纵韧带,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者也须打开后纵韧带取出髓核组织[1].本研究旨在为探讨局部切断后纵韧带是否影响腰椎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构建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方法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人源抗肝癌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用ELISA方法检验该抗体与抗原结合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库容为4.0×106的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库,初步筛选到与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单链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血管外科是建立在外科基础上的新兴学科,该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既需要外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具有本专业自身的特点.近年来,血管外科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猛发展,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另一原因是,随着影像学和诊断技术的提高,人工血管的出现,各种血管移植术的广泛开展,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问世和发展,许多以前未被认识的血管
期刊
目的 评价动脉瘤模型行腔内微弹簧圈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用以判断疗效.方法运用改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建立犬颈总动脉(CCA)动脉瘤模型22个,其中侧壁型12个,分叉部4个,末端型6个.术后7~14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TCD)、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及经微导管动脉瘤内测压,然后以微弹簧圈紧密填塞动脉瘤腔,栓塞后重复进行上述检查,比较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所建模型均获成功
外科实验研究相对于临床研究而言,泛指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但和基础医学的理论研究有所不同,一般均立足于临床,从临床实际出发,通过实验研究的直接观察或模拟观察来解释某些临床现象,探索某些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验证某些手术的可行性,提高某些手术的安全性,评估某些外科治疗的效果和预后等等。
期刊
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0%~20%左右,死亡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高压氧(HBO)对缺氧损伤有较好的防治作用[1,2],我们通过大鼠肝动脉结扎模型观察HBO对肝脏缺氧损伤的防护作用。
期刊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nlmunology)(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英文版)于2003年11月创刊,本刊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系列杂志之一。中国标准刊号:CN11-4986/R;国际刊号:ISSN1672-4666。
期刊
我们通过总结自1988年6月至2005年2月间通过19017不育男子和婚检的咨询诊疗,对其中2203例男性作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发现染色体异常339例(13 38%),其中明显异常292例占13.25%,微小异常36例占1.63%.
期刊
期刊
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然而,胚胎皮肤却具有创伤后无瘢痕愈合的能力.近年来研究发现无瘢痕愈合是胚胎皮肤固有的特性[1],我们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EndoA,并转染小鼠皮肤表皮细胞,研究EndoA对成鼠皮肤表皮细胞的作用。
期刊
一般认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氧自由基的过量形成、肝微循环紊乱和细胞内钙超载有关.本实验旨在通过门静脉内注入赖氨匹林观察其能否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时微循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