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庸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所包含的个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经济和谐等和谐思想,对发展和稳定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总体上阐释中庸思想极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和谐社会主义;中庸思想;人与社会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145-0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攀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实现了总体小康的目标。但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使土地、能源等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生态恶化的形势日趋严重,贫富差距日益突出,目标和现实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背离。而且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内部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以及阶层之间的矛盾等,逐渐成为我国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寻找一种途径来调节。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并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协调各方面因素和谐发展。儒家的“中庸”思想标举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中庸思想的主要内涵
  中国古代的中庸思想蕴含着意蕴深远的和谐思想,这种和谐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各种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重视、重审“中庸思想”所包含的和谐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
  孔子是最早提出“中庸”这个概念的。《论语•雍也》云:“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这里,中庸被理解为一种最高道德境界,将中庸道德境界又提升到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理想境界的高度。[1]孔颖达引郑玄对《中庸》篇名的解释,指出:“名为《中庸》,以记其中和之用也”。中庸的“中”字被解释为无过、无不及。如程子将“中”解释为:“不偏之谓中”。朱熹则提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2]对中庸的解释繁多,但总体是说:“中和”在修身、处事、待人接物中的应用,其表现是不偏不倚,无过而无不及。中庸和和谐是儒家学说的基本理念,并且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无论是修身或治国都是以中庸原则为指导,理解中庸思想是全面把握儒家学说的关键。
  中庸思想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知道“中庸”意味着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处理问题恰到好处,避免过犹不及,核心内核是“和”。而这个“和”不仅仅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指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指的是有利于建设和谐的家庭、社会、世界。由此可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中庸思想”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从这些意义上讲,我们的确应该大力宣传“中庸”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二、中庸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克服一切偏见和片面性,防止过于不及,真正做到“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做出符合社会进步客观规律的决策就得充分认识到中庸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下探讨的就是中庸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1.积极作用
  中庸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应用甚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公民个体身心修养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与自我修养的完善对构建社会主义是极为重要的。中庸思想给我们提供了道德修养的准则方法。例如:当个人独处时,应当履行慎独的原则,在成绩功劳面前不要独自占有,在缺点面前不要推诿他人,要严格要求自己等,这些内容对每个社会成员的自我完善都会有很大的启示,更有利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局面。
  (2)蕴含着和谐的人伦观。人与人的和谐亦含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的自我身心的和谐,二是人与他人的和谐,也称人我和谐。中庸思想重视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并提出了调适自我意识获得心灵世界和谐的方法途径。对如何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中庸思想认为:一是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强调通过对事物之度的把握,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
  (3)体现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亦有两层含义:一是构成社会诸要素之间和谐。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即人要积极融入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3]也就是说,中庸思想将人与社会的主体地位折射出了“重群不轻己”的价值取向,并且中庸所倡导的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其实质在于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和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我国的社会阶层日趋分化,经济利益多元化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社会贫富差距程度的拉大,出现了一批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活力。而中庸倡导的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助于妥善处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引导群众以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团结。同时中庸之道有利于我们建立一个亲戚、爱人彼此理解、沟通、尊重、和睦、礼上的和谐人际关系。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社会普遍受到了都市文化和工业化的冲击,这种冲击造成许多人的心态失衡。在这种社会态势下,儒家的中庸之道可以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社会上如果人人都能够以中庸思想处事,做到物质和精神、名与利、个人和他人的结合,就会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对峙和冲突摩擦,促进人与人之间心态与情感的结合,就会形成一种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
  同时中庸之道有利于我们建立一个亲戚、爱人彼此理解、沟通、尊重、和睦、礼上的和谐人际关系。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社会普遍受到了都市文化和工业化的冲击,这种冲击造成许多人的心态失衡。在这种社会态势下,儒家的中庸之道可以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社会上如果人人都能够以中庸思想处事,做到物质和精神、名与利、个人和他人的结合,就会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对峙和冲突摩擦,促进人与人之间心态与情感的结合,就会形成一种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
  2.消极作用
  中庸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应用中不免有些消极的影响:第一,在中庸的文化氛围中,人们容易形成随大流的心态,不利于人们创造力的发挥。[4]中庸思想反对“过”和“不及”,这就要求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自我克制甚至做出牺牲,以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这样就可能束缚了人们的个性发展,限制了人们创造力的发挥,影响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形成和发扬。显然是起反方向作用的,从而可能会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障碍。第二,中庸思想也可能会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起到阻碍的作用,它偏向于强调人治而非法制。这种观念存在于害人者的心中,受害人心中,甚至执法人的心中,所以,中庸思想的这种阻碍作用,不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构建。第三,中庸思想中缺乏竞争意识,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所以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于完善的市场经济是充满活力,富有效力的和谐经济,而中庸思想反对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中“争”,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不利于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形成竞争意识,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活跃。
  针对中庸思想的消极的影响,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首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一方面在政策上鼓励人民群众要有创新性;另一方面要从学校教育抓起,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意识。其次,要增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对依法治国意义的认识。最后,有必要使人们正确认识合法竞争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提高公民个人的竞争意识,提倡做有竞争力的人才,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提高竞争的能力。
  只有有效地克服中庸思想的消极作用,利用其积极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儒学在强调人类社会和自然的联系以及追求两者的和谐方面,表现出了它的基本特征。正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一样,“中庸”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说,也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研究什么是事物所处的最好状态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最好状态。[5]“中庸”的核心就是主张“执两用中”,既反对“过”也反对“不及”,中国古代最早的儒学从一开始就强调人类社会和自然的联系。董仲舒继承古典儒学精神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学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自然的这种认识越来越趋于成熟,主张并强调人类社会、环境、自然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即认为自然和社会共同存在于一个整体之中,它们相互联系在一起。
  总之,从儒学中庸思想来看,倡导自然是与社会相互关联的,人存在于自然的延长线上,人与自然相互补充,人与自然必须寻求它们之间的和谐度,这正是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和应用“中庸”之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将有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凤泉.“中庸”思想与社会和谐[J].中国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研究(济南大学学报),2001,11(3):17-20.
  [2]王文胜,马越超.儒家思想与社会和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93-498.
  [3]刘凤泉.中庸思想与社会和谐[J].暨南大学学报,2001,8(3).
  [4]李桂花,腾捷.中庸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的影响[J].今日南国,2008,(3):212-213.
  [5]周学智,周捷.从中庸思想看人与自然的关系[J].社会从横,2008,(12).
其他文献
目的对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新收载的合成樟脑中卤化物检查方法提出修改建议。方法对现行版《药典》中合成樟脑新增检查项目卤化物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与改
分析了在枣庄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水利部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并就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得出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
目的观察肿节风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 PF)方案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Ⅲ~Ⅳa期初治鼻咽癌患者9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常规放疗+PF方案同步化疗+肿节风)和对照组(常规放疗+单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UAP患者61例(UAP组)、稳定心绞痛患者42例(SAP组)及
淮河流域经过60多年的规划治理,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为有效预防水害,合理分配和利用
摘 要:《月牙儿》用叙事的手法描写了一对母女为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的悲惨故事,表达作者对人性以及世界的感受。本文通过分析这对母女的悲惨经历,进一步提出对人性与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月牙儿;母亲;暗娼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4-138-02    一  提到“月牙儿”,有关赋予“月”感情的诗便会涌入我们的脑海,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真意浓;“海上生明月
摘 要:《泛亚铁路网政府间协议》的通过标志着泛亚铁路即将从规划变成现实,本文在回顾了泛亚铁路的提出与发展历史的基础之上,较为详细地说明了泛亚铁路目前的进展及其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泛亚铁路;线路;进展;困难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2-145-02    2006年4月12日,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印尼雅加达通过了《泛亚铁路网政府间协议》,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