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法律化:中国法治之未竞事业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v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宪法法律化是指宪法像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宪法法律化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理论与认知问题,即认识到宪法首先是且必须是法律;另一个是制度与实践问题,即实施宪法这一法律的司法性机关的建立与司法适用实践经验的积累.从世界各国立宪与行宪史察之,自宪法到法律之生成规律,一般渐次历经两个发展阶段,即宪法的法律宣言化、宪法实施的制度化及宪法的个案适用与解释.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关键.在我国,要完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就必须完成宪法的法律化过程,这应当是中国法治建设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宪法法律化虽是一个老问题,但它在我国仍然是个新问题,是我国法治之未竟事业.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是在对抽象的人的批判的历史视角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以现实的具体的人为出发点,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存在方式,诠释了人的真正本质,在哲学的反思中,开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追求科学真理,推进理论创新;重视理论武装,凝聚大众力量;坚持以人为本,
林语堂的创作与翻译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游走于中西两种文化间,而当时东西方话语权的失衡从根本上决定林语堂文化立场中自我东方主义与东方文化情结之间既对立又融和的存在形
胡乔木的毛泽东思想观的形成是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内容是有关“什么是毛泽东思想以及怎样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对什么是毛泽东思想,他从发生论、体
马克思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是为了揭露和批判法国的可能派和德国的“青年派”,因为这两派曲解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说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这种加引号的
毛泽东的《矛盾论》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从任何书本上抄不到的.以事实为根据,厘清了它与苏联哲学、李达的《社会学大纲》、陈伯达、艾思奇等
提出基于互信息案例推理的氧气脱碳效率预测模型,并依据预测结果计算转炉炼钢静态和动态阶段吹氧量.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吹氧量预测方法,将氧气脱碳效率作为案例推理的解属性;然
The structure and energy of the carbonium ions formed upon protonation of butane were studied by the DFT methods. Four stable structures are identified for the
介绍一个经济腐败模型,分析了各类参数对经济腐败的影响,给出了贪贿财富及开工率的计算.
海峡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海峡西岸经济特区”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不可替代的重要杠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总结厦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