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当“间谍”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fusion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全民都是“间谍”,全民都在搜集“情报”。听到这一命题,是不是有些心惊胆战?又想起了我国曾遭遇的被侵略往事?
  请放心,这里的“情报”指的不是“国家机密”,而是普通的“信息”。日本人特别喜欢搜集整理情报,无论走到何处,日本人都会随身携带着笔和本子,时不时地记录下来,像极了刺探情报的间谍。为什么日本这么重视情报,而情报又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呢?从旅日华人田晓芳的口述中,我们或许可以窥得其中奥秘……
  不懂搜集情报要吃亏
  2005年,我到日本东京念硕士。确定好宿舍、安放好行李后,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赶紧跑到楼下四处溜达。
  在异国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神秘。可让我奇怪的是,为什么被称为“最干净国家”的日本,在电线杆、墙上,甚至地上都贴满了各种海报?“总合情报处”、“无料情报”等字眼随处可见。在中国人的理解中,“情报”可是涉及到国家机密的重要资料,为什么日本人把“情报”贴得满大街都是,如同国内的“办证刻章”的牛皮癣一样?
  回到寝室,我忍不住在留学生群里提出了这个问题。有个学姐很耐心地回复:在日本,“情报”的含义就是“信息”。日本人特别重视信息交流这块,所有的信息都会及时并迅速地通过各种方式公布出来,你一定要学会搜集信息,否则肯定会吃亏的……
  学姐的话我还没来得及看完,就听见门铃声响了。门外站着一位慈眉善目的阿姨。阿姨交给我一沓传单,看着上面的十字架,我就知道这是传教的宣传,刚准备一口回绝,就听见阿姨用正宗的东北话说起来了:“大妮子啊,你听姨的,不管信不信,有时间到教会里玩玩、坐坐喝喝茶,那里面老多中国银(人)了!”
  这可真是又尴尬又亲切啊!阿姨足足给我讲了半个小时教义,才放我回去。躺在床上,虽然满脑子二人转,但一丝残余的清醒飘来:为什么有人知道中国留学生住这间房?
  没几天,我就发现了更多的异常。房门开始不断地被敲响。华人社团来过、警察上门有登记过信息,连华人馆子都塞来小卡片……日本人精准投放广告的效率,让我惊讶,也让我直打寒战。我才来日本三天,难道说,从我一下飞机的那时刻起,所有信息就已经搜集完毕,并被公布到不同渠道中?看来,日本人搜集信息的能力,真称得上一流!
  渐渐地,我发现,无论是本地政府,还是普通日本民众,对“情报”的搜集已经习以为常。说白了,日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情报”国家——优惠打折信息会放进每日的报纸中;地铁和车站站台放有各种招工启事;区役所(区政府)等社会服务机构的门前,摆放着免费的生活资料;老年人的活动告示,会公布在信息板上,有些老年人没事情聚在一起唱歌、弹三弦,或者教外国人日语,什么都有。
  一个华人姐姐的女儿正在读幼儿园,她说女儿10月份的具体日程,早在7月底就公布了。而每一学年的年间活动日程表,更是会在上一学年的4月就告知所有家长。日本每个家长都会自觉把与自己孩子相关的事情记录下来。如果家长忘了,小孩会倒大霉的!
  很快,我就吃了一次不懂搜集情报的亏——2005年底,一名成绩平平的中国男生申请到了学校200万日元的奖学金,所有人都震惊了!事后,我们才知道,申请这个奖学金并不难,但关键是没人知道有这个奖学金!
  后来,我才发现,奖学金申请办法的消息早已公布在学校的网站上。这才猛然记起,刚开学时,学校就告诉我们,所有信息都到网站上查。除奖学金之外,学校的网站上面还有组织去旅游之类的信息,但都需要主动查询,才会知道。但我的意识还停留在国内读书时,由班长或者辅导员通知的状态。这让我觉得,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谁率先获得信息,谁就可能取胜。因此,日本人对于各种信息情报的收集,有一种本能的嗜好——必须懂得比人家多,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才能在你所在的群体中崭露头角。
  每个人都有笔记本
  到了日本后,我发现了另外一个怪现象,这里的人,几乎人手一个笔记本,隔几分钟就要往本子上写点什么。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爱记?日本好友小林告诉我,他喜欢记录,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想法和灵感保留下来,防止遗忘。另一个原因是,一一记录便于事后“梳理”。第三是“记录是打开身体的开关”。小林说,公司如果开一个很长时间的会,不记录的话很容易走神,可能一会儿就开始琢磨午餐吃什么?周末去哪儿玩?人嘛,都一样!手里记点什么就好多了。
  日本人不光喜欢在本子上记,还喜欢在名片上记。初次见面交换名片时,日本人会在简单交流中询问对方是哪个学校之类的详细信息,然后随手写在名片的空白处。小林说,这样做的好处很多,首先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判断一个人的教育背景,并由此推测其社交圈子,甚至可以以此为线索联想到更深层次的人际关系等等。
  对信息的渴求,也催生了日本特有的“手账文化”。普通日本人都备有三本手账,其中一本是生活手账,一本是工作手账,第三本不算是手账,而是一本随意记录的笔记本。
  和笔记本不同,手账的分类数不胜数,有旅游手账、有消费手账、还有工作和学习手账……按照不同的需求和任务画出各种表格,只需要把内容填入对应的项目,记录就能变得整洁与一目了然。
  而日本人对于手账的喜欢,简直是到了发指的程度。打开日本最大的购物网站乐天市场,手账被单独分成一类,价格从几十人民币的简易版到数百元的精装版不等。每一本手账的商品介绍中,还有生产商为用户做的详细使用攻略。每周,乐天市场还会根据用户评价、销售数量、价格等因素,对手账进行排名。
  小林说:“在日本,如果没有手账,那么大家对你这个人的评价就很低,甚至会觉得你不靠谱。毕竟手账是记录日程的东西,如果没做记录而导致遗忘误事,就要不停地道歉,给人留下很差的印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也开始爱上手账,将学习要点、未来的计划和已经确定的行程记录下来,整理完毕后感觉脑袋里清晰明朗,再也不会昏头转向。
  2012年9月中旬,我与新婚的丈夫一郎外出度蜜月。回来后,一郎将旅途见闻一一写下。与简单的游记不同,一郎做出了一本“旅行专辑”,比如当地有一种啤酒他很喜欢,就会贴上啤酒的照片,甚至会留下啤酒瓶,把关于啤酒信息的标签撕下来贴上。   这个专辑不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拿给亲戚朋友传阅。一郎告诉我:“这其实就是一种‘情报’,因为个人体验强,挖得很深,‘情报’的独特性就很大。”原来在日本,人们喜欢组建各种学习会、各种兴趣俱乐部或者同好会,定期聚会交流各种信息情报。一郎就会以啤酒组团,自发地做一些流通的小杂志,相互之间传播。而他的独特“情报”也被作为重要“情报”,广为流传与赞美,这让他感觉十分荣耀。而我相信,也一定会有人,因为他的“情报”而受益……
  恐怖的商业情报研究
  因为地少人多,日本人特别有忧患意识,总害怕被世界所抛弃。因此,他们在情报分析上可谓做到了极致,甚至到了令人害怕的程度。
  2009年,我大学毕业,进入日本一家化妆品公司。入职前,首先要进行员工培训。我们反复被教导:“获取情报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生意本身的成败”。所以入职的第一步就是看报纸——每天阅读《日经新闻》,把重要信息摘录下来,在工作日的固定时间,由公司前辈带领做讨论和分析。有时候,还需要新人做演讲,或是进行PPT演示。
  日本是报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每天早晨4点到7点,一份份报纸被投入日本订户的信箱,早上起来,喝一杯茶,读一份早报,是许多日本人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几乎每一户家庭都订有自己喜欢的报纸,即使在互联网十分发达的今天,日本报纸的订阅量依然可观。而几乎所有的公共场合都有报架,摆着各种报纸供人阅读。
  2009年12月,日元汇率极速下跌,相关新闻很多。负责新人培训的前辈将我们分成5人一组,针对这方面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不光需要现状,还要延伸历史背景等,这很好地锻炼了我的搜集和分析情报的能力。
  培训结束,我被分到研发部。此时,“读新闻”也没有停止,足足又持续了两年,直到我们把“读新闻”当做人生类似于吃饭上厕所的一项重要习惯。不过,随着经验的增长,这时候就不是简单的“读新闻”了,除了继续搜索新闻信息外,上司还会要求我们融入当天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等。
  因为懂英文和汉语,所以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中国和国外的论坛里搜索目前最流行的化妆品和护肤品。搜索完信息,我还需要针对产品进行分析并撰写成报告,包括“开发产品的公司,公司所在国家的市场环境,产品类型、优缺点、报价,是否适合日本,能不能在中国做本土化……”报告的字体、段落格式、行间距都有具体要求,写完后,还要上传至公司网络,提交给上司,供内部分享。
  而除了上网寻找专业资料外,日本的大小企业,都会订购与本企业有关的报刊杂志,并花大力气搜集国内外的专利索引、目录和同行业新产品的样本。所以每一个公司,都有一个巨大的藏书部或资料室。
  日本企业家中流行一句名言:“情报就是金钱。”在日本企业家眼里,“情报”就是在商流与物流之中所产生的一种信息流。正因为日本缺乏资源,所以日本的企业靠情报来获取技术、市场、资源和渠道。
  日本有两大畅销书,一本是年年更新的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编的《中国情报》,一本是年年更新的《现代中国人名辞典》。
  《中国情报》包含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领域的各种信息数据;《现代中国人名辞典》更详细,中国党政要员、驻外公使,大军区、省军区正副司令员、政委,人代会(区县一级)、政协、司法、教育(大学副研究员以上)、文学、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体育乃至国有工厂(副经理以上)的人名、简历、能力等都尽在其中。依靠这些工具书来了解中国的各种情报数据、各阶层的人物,可谓方便至极。
  这些信息,可能中国国内的人都没办法全部了解,为何相隔海峡的日本人却能摸得一清二楚呢?这要得益于在华的日本记者。他们的基本任务是随时注意驻在地的最新动态,及时向本社发回情报。
  为了做到熟悉中国,日本人雇用中国的秘书、司机、厨师、女工、花匠,从而进一步从身边发生的小事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风土人情,掌握中国的民间脉搏。他们通过采访结识了中国各界人物,从而进一步加强同各方面联系。他们每天分析中国的全部报纸杂志、分析全世界每天对中国的报道。另外,驻北京的记者每人都在10年之内被轮流派驻到台湾、香港、上海等地工作,以便更全面地认识中国。
  中国几个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场上重要商品的售价,东京的研究机构每天都收集。甚至一斤菜起价多少,日本研究机构马上知道。他们大量订购中国的报刊,不但省一级以上的全部订,而且,许多地方小报也订。这些研究机构里的资料员分工极细,政治、军事、经济各大类中又分小类,资料逐年积存下来,一旦发生了新闻,来龙去脉便一目了然。
  看着《中国情报》《现代中国人名辞典》这两本书,我感觉中国对于日本而言,真像一个没穿衣服的裸女,一览无余,实在令人面红耳赤。因此,在感叹日本人情报工作一流的同时,我也希望中国能培养出像日本那样完备而精确的情报系统,为中国技术革新、产品进步和开拓市场增添更强大的动力!
  编辑/平凡
其他文献
立冬进补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不可“盲目”进补。饮食该以清淡为主,少食煎炒,多进果蔬,力戒温燥、辛辣刺激之物。需要摄入足够的富含糖和脂肪的食品。此外,也要经常吃肉、鱼、蛋之类,大豆及豆制品,以及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蛋白质。
期刊
人在睡眠时,血压较低,刚苏醒时血压会快速上升,尤其是部分有晨峰现象的高血压患者,起床过快过猛,可能会造成血压突然升高而引起脑血管破裂等严重疾病。建议起床坚持“221”原则,即刚苏醒时,睁开眼在床上躺2分钟,起来后坐2分钟,坐到床边等1分钟再站起来活动。
期刊
据外媒报道,近日,英国一只名叫卢多的猫咪,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家猫。  据悉,卢多从鼻子到尾巴的长度是119厘米,比上次记录保持者一只叫斯图尔特·吉林格顿的公猫仅短4厘米。  斯图尔特在2013年去世,它的长度是123厘米,它和卢多一样属于美国缅因猫。据主人介绍,这种猫很懒。此外,非同寻常的长度使其很笨拙,猫笼里放不下,只能用狗笼搬运。猫主人称,她是在看电影《哈利·波特
期刊
很多人虽然工作繁忙,身心俱疲,但体重却在上升,这和不良习惯密切相关:1.工作压力大:减缓新陈代谢,容易胃口大开;2.活动时间少:上下班都不爱动,坐等肥胖上门;3.饮食不科学:白天太马虎,晚上太丰富;4.睡眠不足:生理时钟紊乱,影响“瘦素”分泌。
期刊
2016年8月,一位正厅级官员在家中被人杀害,案惊四方,各种猜疑层出不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官员被害呢?警方迅速展开调查,然而,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让人们大吃一惊,案犯不是别人,而是与该官员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  因为官员的特殊身份,加上案犯和官员的特殊关系,案件发生后,所有人都震惊不解:到底是什么样的积怨,让高官夫妻举刀相向呢?  家有悍妻,积怨深深  郝建新从河北一所粮食学校毕业后留校在学生科做
期刊
爱情有时就是那么玄妙,看似完全不搭的两人偏偏能擦出火花。一个是都市小白领,一个却是有车有房的精细男,一个大大咧咧过着糙日子,一个却处处讲究过着品位生活,可是在一次次啼笑皆非的“炫穷”和“炫富”的碰撞中,两人却收获了爱情的春天。  冤家路窄  2015年从山东东营职业学院毕业后,我在本市的联通公司做大堂接待。每天戴着“为您服务”的条幅,穿着套装迎来送往,我挺满意这份工作的。可上班不到一个月,我的好心
期刊
日本最新公布的一项政府调查结果显示,该国年龄在18到34岁的未婚者中,有超过40%的人没有任何性经验,高达70%的受访男性没有谈任何形式的恋爱。  这项调查由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发起,实施时间始于2015年6月。调查人员向超过5000名年龄在18到34岁的未婚男性和女性发出问卷,询问他们的恋爱状态和性经验等相关问题。  结果显示,受访者中,约42%的男性从没有过性经验,女性中这一比例为
期刊
2016年4月28日,一名戴着手铐的儒雅小伙被推上了广州市海珠区法院的被告席。他叫蔡天豪,是一名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海归”。年初的一个夜晚,斯斯文文的他竟手持电棍闯入民宅行窃,行迹败露时,他又抡起电棍对主人一阵毒打,然后落荒而逃。短短两天后,蔡天豪就被公安机关抓获。  得知儿子案情时,蔡天豪的父亲当场昏倒。他和妻子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夫妇俩省吃俭用、花费近200万送出国的儿子竟沦为了阶下囚……
期刊
刚当上新总统的特朗普在头版头条上还没坐热,就被自己的女儿刷了屏。身为特朗普的长女,伊万卡集万千荣誉于一身:世界超级名模、美国纽约房地产巨鳄特朗普集团副总裁、沃顿商学院学霸……哦,人家还会开挖掘机。这个既有智慧又有美貌的女人,不但帮父亲做房地产,还自创时尚品牌,连续两次登上《福布斯》未婚女首富富豪榜榜首。  据媒体报道,特朗普能够当选总统,多亏了伊万卡给他拉分。这不禁让人好奇,特朗普这样一位私生活混
期刊
他俩是一对感情深厚的兄妹,一天,哥哥查出了患有晚期尿毒症,妹妹成为最佳捐肾人选,却遭到了丈夫百般阻挠,妹妹以死相争捐肾挽救了哥的生命。然而,此举也使她的家庭陷入重重危机……  丈夫强阻爱妻捐肾救兄  今年40岁的徐文端出生在重庆万州区,他是长子,家里还有一个小他10岁的妹妹徐小慧,兄妹俩从小感情很好。徐文端大学毕业后与幼儿园教师方卉结婚,一年后有了儿子。夫妻俩做起了家居用品批发生意,经过几年的苦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