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机器人

来源 :鸭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pi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年第一期,本刊数以万计的纸刊读者和电子平台的关注者,都注意到本刊推出的新栏目“写实”。 是“写实”,而非仅仅报告文学,因为我们期望中的恢宏视野、理性讲述、道义担当,一定充满沉静雄浑的气息;因为我们力求以大写意大写实之如椽大笔,用另一种高度、深度和广度去重新发现和解读大事件,感受时代变迁与发展中真实的力量。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2015年中国作家协会定点生活作家王多圣定点生活的地方,2015年5月,作者以该公司常驻作家的名义深入新松集团进行采访。在新松,上至总裁,下至普通员工,浑身都散发着一种激情和力量,这就是长篇报告文学《我们的机器人》力求体现的新松精神。《我们的机器人》不仅仅是一部报告文学,更是一部民族工业走向世界的宣传书。作者在已经完成的这部报告文学中,力图让读者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中,审视和反省我们民族科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与历程。
  本书第一章刊发于今年1期,后续章节将陆续在我刊连载,敬请关注。
  第二章
  现在,我们来谈谈蒋新松院士,这是上一章结尾处留下的话题。
  “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我们认为这个词语概念已经成为定式,并且完整地存在了。什么意思?所谓完整地存在,就是指民间和官方还有海外相关权威机构能异口同声对这一事物的认定,不存在丝毫颠覆的可能性,哪怕一点点潜在的。比如说喜马拉雅山,比如说日本这个岛国,连上帝都无法承诺永不会被汪洋所淹没,但“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这种称谓,可以说如核力无他可以撼动,比喜马拉雅山和日本国稳定多了。
  毫无疑问蒋新松是伟大的。
  我们这里说的伟大绝非一般意义上的伟大,是那种顶级超强的,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承载文明高点的伟大,并将永远光芒四射。
  其实这么抽象描述蒋新松院士的伟大太费事,还不好理解。我们来换一个方法说事,就能一下子知道蒋新松院士的伟大是哪个层面上的伟大了。李时珍、蔡伦、毕升、张衡这四个人是怎么回事?只要是中国人,只要不是文盲就都会知道,当然文盲中也会有很多人知道。那么现在在这四人名字后边再放上一个蒋新松,我们认为也极其合理并实至名归。我们的观点,随着时间的远去,最终一定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当然一定会有人不这么看,那我们说在那四个人名字后可以并列放上去的人,至少蒋新松是之一吧?这样如果还有异议,我们是不会再去理会的。其实只要我们理性地认真思考一下,用哲学的目光和文学的内心去思考,就会发现真正的伟大是没有几个人的。什么是真正的伟大呢?我们认为首先就是要把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那么多的伪伟大人物干掉并清理干净,剩下来的就是真伟大了。这样说也不行,还是打比方能说明白。比如发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人就是伪的,发明转基因的也是伪的,等等。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绝不能被表面的价值所收买。有些伪的伟大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被认清需要极大的成本,比如可能要用一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暴露其本质特征等等。当然,自然科学家中那些伪伟大的成果,危害力虽然非常强大,但还是相对有限的。如果是社会科学家呢?如果是被一个民族或国家无条件地崇拜的社会科学家兼政治家呢?伪伟大将会葬送什么,只要不是傻子就都知道。关于这一点,我们不能打比方也无法打比方。因为很容易刮着谁碰着谁,后果会很难想象。
  事实上,认定、干掉并清除伪伟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人类没法也不可能统一认识,仅伟大的标准这一点就会五花八门。如果真的有谁实施了干掉清除伪伟大行动,可能并非常有可能导致利益集团之间或民族之间或国家之间对抗情绪高涨,最终会发生战争。因此我们选择认定并高度宣扬赞美真伟大人物,来抑制伪伟大的横行和危害。也许这只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强调,并不是有效的方法。但至少我们在做,这一点很重要。
  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真正的伟大人物、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卒于1997年3月30日。也就是说在我们写作本书时,这位真正的伟大人物已经离世19年了。这就注定失去了与蒋院士谋面而获得生动直观感性写作素材的机会,这对本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我们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蒋新松院士的相关资料,网上的、报纸上的还有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提供的,包括徐光荣著的《蒋新松传》我们都细细地研读,力图从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材料,来重塑蒋院士的形象。关于这一点我们的主旨非常鲜明,就是要从中华文明史的高度上来重新认识和诠释蒋新松院士的伟大之处。我们坚定地确信,蒋院士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们民族的荣耀。
  故乡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当然还有童年。所以我们必须到长江边上看看江阴这座极富传奇的美丽小城。让我们一起进入百度词条来认识一下江阴。
  江阴市,简称澄,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是一座滨江港口花园城市。江阴位于华东,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东接张家港,南临无锡,西连常州,北对靖江。江阴地处江尾海头、长江咽喉,历代为江防要塞,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河湖海联运转仓的天然良港。
  江阴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34年建制史。山之北水之南为阴,江阴意表江南。江阴文化属吴越文化,江阴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江阴城市精神为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
  江阴原属吴地延陵,南宋时为两浙路十六府之一,明清属常州府,现为无锡市行政代管。江阴枕山负水,襟带三吴,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芙蓉城”“忠义之邦”之称。
  江阴市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强,以本土乡镇企业起家,是城镇经济领航者,被誉为“中国资本第一县”,有36家上市公司。2014年,江阴有11家企业成为“中国企业500强”。先后获得150多项全国性荣誉,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连续13年蝉联榜首。
  江阴有滨江要塞旅游区(鹅鼻嘴公园、黄山炮台、黄山湖公园)、学政文化旅游区(学政衙署、中山公园)、华西村、徐霞客故居、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长泾古镇等旅游景点,有长江三鲜(河豚、刀鱼、鲥鱼)、马蹄酥、黑杜酒等特产,有徐霞客、刘半农等名人。   江阴的确是个人杰地灵之城,在本书中再次扬名完全是因为它孕育了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我们确信在若干年后再进入百度词条,看到介绍江阴的最后一句话将是这样的:有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徐霞客、刘半农等名人。是江阴的大地江河天华脉气为我们养育出了中国机器人之父,我们必须高度赞美和感谢江阴。
  回到1931年的无锡市江阴县城,这一年也就是民国20年。
  回到1931年8月3日江阴北大街310号三间两进青砖平房里,这一天,伟大的蒋新松院士作为新生婴儿发出了第一声啼哭。
  江阴北大街310号街面朝西的三间青砖平屋,距长江水面非常近,是那种真正的江边住户,在夜里甚至可以听到长江鲟鱼欢乐时的歌唱。
  然而1931年的长江全没有半点儿渔歌唱晚,却尽显无限凶猛狰狞暴怒,恶魔一样地祸害生灵,达到了有记载以来最狠毒的一次。
  1931年长江洪水为全流域型大洪水。这一年气候反常,洞庭湖、鄱阳湖水系雨季比往年提早半个多月,江湖前期水位较高。7月长江中下游大范围经久大雨和暴雨,长江干支流洪水猛涨。8月初长江上游支流岷江又发生洪水,长江干流寸滩站于8月6日出现最大洪峰流量达63,600立方米每秒。8月10日上游洪水到达宜昌,洪峰流量达64,600立方米每秒。枝城洪峰流量接近70000立方米每秒。在上游大洪水来临、沿江沿湖洪水上涨、多处决口分洪情况下,8月19日汉口达到最高洪水位28.28m,洪峰流量达59,000立方米每秒。由于洪水来量巨大,长江中下游江堤圩垸普遍决口,荆江大堤决口多处,长江干流自湖北省石首至江苏省南通沿程漫溢决口354处。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太湖区大部分被淹。武汉市受水淹达100天。湖北、湖南、安徽沿江沿湖一片汪洋。京汉铁路长期停运,津浦铁路中断行车54天。据统计,是年长江流域受灾人口2887万余人,死亡14.54万人,受灾农田377.3万公顷,损毁房屋约178万间,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3.84亿银元。
  尽管资料没有提及江阴的受灾程度,但江阴的确在1931年长江洪灾的重灾区域内。或许长江右岸堤防要比左岸更坚固些,至少到了现在的2016年江阴市北大街310号仍然存在,已变成了蒋新松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这就说明1931年长江那场特大空前的洪水,并没有对江阴市北大街310号三间青砖房造成丁点儿损害。我们不得不多一些想象,上苍是有眼的,怎么会对真正伟大人物的诞生不加以保护呢。
  1931年8月长江水位竟然高达28.28米,闭上眼睛想想那是个什么情景啊,真正的波浪滔天。正是在这个8月里,在长江水汹涌澎湃的怒号声中,一个日后注定会成为真正伟大人物的婴儿诞生了,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盖过了江水的轰鸣。
  蒋新松的童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父亲蒋振亭在药铺当过学徒,在皮鞋店供过职,多数时间在外谋生挣钱养家。培养教育儿子的重任落在了母亲陆素文的肩上。母亲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长子蒋新松的名字就是母亲起的,希望他像松树一样,经得起风雨,长大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1937年抗战爆发,蒋新松和家人随母亲到扬州乡下避难。关于那段经历,蒋新松后来回忆道:“我的童年是苦难的……我多次看到日本兵惨无人道的杀人场面。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饱尝了亡国的痛苦,我开始懂得了祖国的含义。”
  1938年春,蒋新松姐弟五人随母亲从扬州返回江阴。母亲返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孩子们尽快读书。蒋新松进入城北小学,这是一所创建于道光年间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蒋新松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在学校一直是尖子生。三年级期终考试,门门功课优秀,跳级直升到五年级。很快又跳了一级,就这样连跳两级,他10岁就小学毕业。他把毕业证书上的人像照片悄悄地放大了一些,在背面工工整整写上一行字“一个巨人在成长”。
  一个10岁的孩子就小学毕业了,这够了得的了,但他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巨人,简直是奇迹。如果少年的蒋新松只是随便一说倒也没什么,问题是他把毕业证上的相片放大,还要认真地注明,这就有点儿正式宣布的意思,应该说这一举动在少年心里充满了仪式感的庄重和神圣。或许10岁的蒋新松得到了某种暗示,感觉到了自己就是巨人的雏形。
  人类生命里的“小王子”阶段,通常被习惯性地称为童年或少年,统称孩子期。这个阶段里的孩子当然和 “大人”们看待事物有着极端不同。大人们看到的只是一顶帽子,而小王子却看到了一个胃里边装着大象。关于这一点,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显现出了他的伟大之处。毋庸置疑,孩子们对世界的判断能力常常被一些叫纯真幼稚、美丽幻想之类的东西所遮盖,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有时他们的想法其实更接近真理,更接近事物的本原。超越科学的奇异天才之光,恰恰能闪烁在少年蒋新松脑际,虽然流星般只存一瞬,但绚丽得真是没法说。因为他真的看到了巨人正向他走来并将会变成他自己。
  我们认为少年的蒋新松已经向我们显露了一个将成为巨人的天才。
  在少年蒋新松心里究竟什么样的人算是巨人呢?1942年蒋新松在考入一座叫南菁的中学后告诉了我们。是在一篇老师布置的作文里告诉我们的,那篇作文叫《我的志愿》。他写道:“我的志愿,就是长大后做一个像牛顿、爱迪生、哥白尼、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发明家。”原来在少年蒋新松心里,巨人就是最顶级的科学家。
  南菁中学是当地最牛的中学,而南菁中学最牛的学生叫蒋新松,堪称一号学霸。他喜欢数理化和文学,尤其喜读中外科学家传记。看看吧,在机器人领域能成霸业的似乎都要有文学情结。第一章里我们提到的美国人乔治·德沃尔与约瑟夫·恩格尔伯格,就是真正的文学迷。
  1946年冬,当他读到高一下学期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他作为长子,被父亲召回挣钱糊口,于是被送到江阴乡下一家纱厂去当学徒。年仅15岁的蒋新松开始赚钱养家。1948年,经济萧条,纱厂倒闭,蒋新松回到家里。第二年适逢江阴解放,在家乡亲戚好友支持下,他又回到了南菁中学,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   我们认为,如果江阴没有解放,如果不是在1949年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那么蒋新松就不会再次回到南菁中学完成他的高中学业,更没有去读大学的机会,当然中国机器人之父不可能是蒋新松了。即便有另外的人来充当中国机器人之父这一角色,也要晚十年或更长时间。这样,中国机器人事业要落后多少年是可以想象的,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我们这样说肯定会有人反对,批评说太左,并讥讽我们讨好和媚俗。要说服这些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淡定认真诚恳地说说。首先我们的观点完全是出自内心,绝非为了功利而昧着良心说话。请仔细地想想,1949年前和新中国成立后一定的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在老百姓的心中是什么?那是真正的救世主啊。那时候党内的同志不管你多大官,多高级别,哪有什么私人财产啊,哪有什么特权啊,哪有什么官僚啊,在百姓面前都是毕恭毕敬的,是真正的公仆。那时候谁听说过腐败啊,那时候的党员几乎是没有私心的,能够真正做到或几乎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共产党的政府制定的执政方针路线,无一例外不是为百姓着想的。“有共产党坐天下,俺们啥也不怕。”这是当时普遍的社会心理。所以所有眼前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最终党和政府都会帮助解决的,以后的日子将会是没法说的美好和幸福。这一切都是真的,凡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能证明这一点。在这种背景下,尽管蒋新松家里还是生活困难,但是已经不是解放前那种没指望的困难了。所以蒋新松重新回到南菁中学读书就是一种必然,这种必然绝对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带来的。一切天才巨人的成长,与之匹配的环境太重要了。这个话题就此打住,我们觉得说清楚了。
  1951年,蒋新松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大一读完,被学校选中参加华东地区留苏预备生统考,结果榜上有名。可惜在随后的全面体检时,发现他有肺结核,结果痛失良机,让他回原校学习。这突然而来的打击,让蒋新松感觉天塌下来了,一时不知所措。他敬爱的母亲此时来到他的身边,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又恢复了对理想的追求,全身心投入学习,毕业设计“多刀自动车床电器驱动系统”被评为优,拿到了工企自动专业毕业证书。
  1956年,蒋新松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自动控制与远程距离控制研究所。他工作出色,在所里和其他三名年轻人被称为“四小才子”。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1958年春天他被莫名其妙地戴上了“右派分子”帽子。当时,他含泪写信给当医生的妻子:“不能因我害了你,我们离婚吧!”妻子回信一个字:“不!”忠贞而坚强。他为之感动:“无论我面前的路多么遥远,多么艰难,我一定要实现当科学家的梦想!”在他被下放到河北农村的日子,他白天干完重活,晚上躺在床上,腰酸背痛,仍坚持爬起来读书、学外语,他坚信将来回到科研岗位一定用得上。
  蒋新松的春天终于来了。1962年,他的“右派”帽子摘掉了。他发奋学习努力工作,完成了自动控制理论研究论文,国外专家普遍看好。1963年,蒋新松被派到西北,任兰州炼油厂自动化试点工作小组组长,这期间他的开创性论文,比日本同类成果早了两年。1965年,蒋新松主动要求调到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他和妻子儿女一家四口挤在14平方米的斗室里,但一家四口毕竟住在了一起,其乐融融,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了。
  我们认为1967年对于蒋新松来说,应该具有里程碑意义。那时鞍钢有一台1200毫米的可逆冷轧机。当时,这在中国是唯一一台独苗,但存在不能准确停车的缺陷。鞍钢求助于研究所,蒋新松作为组长带领科研人员来到鞍钢。在这庞大的轧钢机面前,他一开始顾虑重重。蒋新松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因为自己的“右派”帽子刚摘,摘帽的“右派”还是“右派”,人们还会拿这个说事的。成功了一切好办,如果失败了呢?一旦调试失败,就会造成冷轧机损坏和中国冷轧钢板停产。蒋新松此时处境维艰,他既是鞍钢调试任务组组长,又是受到研究所部分人攻击的“摘帽右派”,可能要承担破坏生产的重责。破坏生产是什么意思?那就是阶级敌人坏分子,坐牢或被枪毙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自己倒没什么,家人怎么办?对自己事业无条件支持的妻子,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将当一辈子罪大恶极坏分子的家属,永远生活在黑暗之中……蒋新松不敢再想了。
  这个冬天分外寒冷,三日的漫天大雪把新中国钢都鞍山这个东北小城冻结成了白色雕塑,几乎看不到丝毫生气。
  这天加班后,蒋新松没有直接回临时宿舍,他沿着一条小胡同走着,脚下的踏雪声咯吱咯吱让他心烦。他知道妻子在宿舍里等着他呢——这是他到鞍钢快一个月了妻子第一次来看他,还是刚刚后勤小李给接回来并一起在食堂吃过饭后送回宿舍的。吃饭的时候,尽管妻子没有问他什么,但他从她的目光里已经知道妻子看出来自己有心事,而且很重。小李为他们打完饭就走了,蒋新松和妻子谁也不说话,吃吃停停,又时而都看看对方的眼睛,总是蒋新松先躲开。
  最后蒋新松说,你先回宿舍,我晚上还要加班。
  妻子淡淡地笑笑说,下班回来再说,我等你。
  在这个北方雪夜,36岁的蒋新松不停地来回行走在没亮路灯但一切仍能清晰可辨的小胡同里。没有人知道他走了多少个来回,也没有人知道他走了多长时间,他的内心随着足下的咯吱声越来越纠结。
  突然他停了下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仰天高喊一个更长的“啊”字,有些像声乐课的发声但又不全是。那天夜里,一直停电没有亮起来的路灯,在蒋新松的喊声中忽然全亮了起来。
  苏格拉底坚持真理被雅典法庭处以极刑,大义赴死。
  布鲁诺为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他在火焰和浓烟的包围中,仍然坚信:“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
  蒋新松脑海中不停地出现从传记文学里读到的那些让他敬佩的伟大人物,顿觉浑身充满了凛然之气。当他回到宿舍伸出双臂拥抱妻子时,目光坚定而明亮。妻子说,我又看到了我丈夫原本的模样,只要是为了科学,做什么我都全力支持你。
  蒋新松紧紧地抱着妻子,没有说什么,但眼角的泪水已经流出来。   第二天蒋新松就带领小组成员鼓足勇气启动研究,科学制定调试方案,经过无数次的精心设计、研究和创新,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结果一次试验成功!奇迹总是发生在巨大付出之后。蒋新松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十分动情,他说成功之后自己的身体像被什么给抽空了似的,没有一点儿质量感,只想马上看到自己的妻子。
  经过在鞍钢的多年现场工作,蒋新松领导科研小组先后取得了冷轧钢准确停车、复合张力、自适应厚度三项自动化成果。1978年因此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和中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某些领域应用了机器人,而同时代的中国谈起外国的机器人好像听科幻神话一样。不过,蒋新松已经密切关注机器人的发展了。1972年,他以助理研究员的身份和另外两人联名起草了《关于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的报告,连夜冒雪乘火车上报中国科学院。这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开展机器人研究的建议,想不到这个建议在所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领导公然责问:“机器人是什么?”“难道洋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花架子!我们连机器人还没搞明白,就要造机器人,简直是痴人说梦!”就这样,中国第一个开展研究机器人的建议被否决了。
  但蒋新松心有不甘,仍默默坚持研究。1978年,中科院在北京召开自然科学规划大会,蒋新松负责起草自动化科学发展规划。他再次提出研制机器人,为了防止重蹈上次被否决的命运,大会前,他贴海报、办讲座,先期宣传机器人的广泛用途。他大声疾呼:“机器人将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技术,如果我们失去一个领域的科学技术优势,我们失去的可能就是一个时代。”虽然也有人提出质疑,但大多数科学界人士还是赞成蒋新松的观点。研制机器人项目终于列入1978一1985年的自动化科学发展规划,机器人获得了“准生证”,蒋新松被任命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机器人研究室主任。
  我们认为蒋新松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早于他人充分认识到机器人在下一个世纪意味着什么,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意味着什么。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让这个伟大人物无私地不懈努力和坚持,才让机器人研究最终列入了国家发展计划。这就是战略科学家了不起的高瞻远瞩和强烈的使命召唤。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中,正是有了蒋新松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正伟大人物,中国梦和复兴伟业才得以实现。
  试想一下,上一世纪70年代,准确地讲是1972年,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不能对那个时代过多地评论和指责,因为所呈现的事物要比我们认识到或了解到的情况复杂得多,社会发展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都需要极大的成本。一般情况下,我们回头看问题若是淡然一些,可能更好,对现在对未来更有好处。我们可以用一个使一切均能淡然的模式回首过去,就可以变得真淡然了。这模式就是:因为那时,所以现在。不管怎么说,1972年中国社会是抓革命促生产的时代,有极左的思潮和行为,使科学贬值到了接近崩盘。而当时的美帝国主义在13年前已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我们却想都没想过这事儿。但是的确有人在想——蒋新松在想,并开始义无反顾地行动。40岁的蒋新松做这一切必须把个人的荣辱生死存亡放到一边,因为他在做一件可能把自己和家族毁掉的事儿。没有无私和爱国,没有为国家民族取义舍身的牺牲精神,一切都是空谈。无论怎么说,蒋新松的计划成功了,这不但是他本人的大幸,也是中国机器人事业的大幸。
  1979年,蒋新松率团到日本考察机器人科研与生产情况,在一次中日交流活动中,一个日本大公司技术部长说:“十五年内,我们不准备与中国进行任何有关机器人方面的合作,原因很简单:即使我们把机器人卖给中国,他们也不会使用。”这狂妄的语言,是对中国科研工作者的蔑视和侮辱,蒋新松当然不能接受,而且心怀愤懑。但他深知,仅仅用语言来驳斥日方的狂言是不够的,还要用迅速发展自己的科研技术的行动,用高科技成果回击这些谰言。回国后,蒋新松虽然已就任所长,却和机器人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一同研制工业机器人的第一台样机,示教再现机械手。他亲自动手,帮助解决难题,于1980年年底就完成了我国科研史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试制。1982年,改进后的SZT---1 型示教再现机械手,通过了国家验收。
  蒋新松一生中为国家的自动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从1980至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的14年间,他充分显示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卓越的组织才干和敏锐的洞察力,展现出了战略科学家富于创新、攻必克战必果的精神和强大的个人魅力。任所长后,蒋新松从国外机器人的发展和中国的国情出发,研究我们的对策。特别是蒋新松在南海考察时,发现开展海上施救或开采石油,常常要潜到水下20米或更深,很难看清目标。而水下50米的海洋则被永恒的黑暗所笼罩,海底作业有时只能靠乱摸,而且深水作业易造成人体伤害。要知道,在当时,潜水员水下呼吸的所需费用,1分钟相当于1克黄金。于是,他把水下机器人研制作为突破口,定为主攻方向,提出了“智能机器人在海洋中的应用”课题。1979年11月,“智能机器人在海洋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得到了中科院职能部门的初步认同。他组织队伍协同攻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于1985年12月作为中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样机获首航成功。这一“突破口”的选择具有历史意义,为中国机器人研究与应用做出了开创性的成就。在此基础上,本着“在研究的基础上引进,在引进的基础上提高研究的起点”的原则,在国家“七五”攻关计划的支持下,他大胆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地开发出系列水下机器人产品,用于中国海上石油开发,解决了国家急需,并出口国外,由此建成了中国唯一能提供水下机器人系列化产品的生产基地。
  由于蒋新松在自动化领域的远见卓识,他被选定为863(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会第一任首席科学家。作为首席科学家,他组织起了中国的机器人研究队伍。为了国家利益和对科学事业的追求,他向国家科委立下军令状,把原规划到2010年的水下6000米机器人研制目标,提前到20世纪内完成。潜深6000米的无缆水下机器人,于1995年8月顺利地完成了太平洋深海性能试验,1997年5月在南太平洋成功地完成了海底探测任务。中国拥有了海底勘测的技术手段,支持了由联合国准予的15万平方公里的深水海域海底探测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把中国的水下机器人技术推向了当今世界一流水平。   他的另一个成功之作是卓有成效地组织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攻关。 他还不断开辟中国机器人的研制及应用新领域,创建了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科学院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成为中国唯一的机器人技术转化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对外开放的学术交流基地。为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化,他提出“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现代产业模式,开创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的新里程,现在,焊接机器人等产品已在中国大量企业中得以使用。
  1994年,63岁的蒋新松因糖尿病、心脏病缠身,主动从研究所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但本该颐养天年的蒋新松却比以前更忙了。他说:“生命总是有限的,但让有限的生命发出更大的光和热,让生命更有意义,这是夙愿。我只讲生命的质量,不求生命长短的数量,活着干,死了算!”“科学工作是没有8小时工作制的,如果一个人对社会什么贡献也没有,就是长寿又有什么用?”1995到1996年这一年多里,他撰写论文20多万字,并举办了不少高等技术的讲座。
  1997年3月29日早晨,他受中国工程院委托,准备前往鞍山钢铁公司帮助和咨询技改工作。上午7点,所里派车到家属楼接他,平时,总是准时在楼下等车的蒋新松,当天却不见人影。原来他突发心脏病,刚被急送医院,遗憾的是因病势凶猛严重,他于3月30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蒋新松逝世一年后,《人民日报》等各大报长篇报道蒋新松的事迹,誉之为“中国机器人之父”。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及原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党组联合决定:号召中国科技工作者向蒋新松学习。科技部长朱丽兰说:“蒋新松绝对是个科技帅才,是个难得的战略科学家。他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一种精神。”
  今日沈阳市劳动公园劳模园里,树立着蒋新松的塑像,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江阴北大街310号三间两进青砖老屋,已建成蒋新松故居对外开放,供人瞻仰,怀念这位默默耕耘了一辈子的“中国机器人之父”。
  历数蒋新松为科学而献身的一生,他主编撰写了《机器人学导论》专著及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数十篇,创办了中国自动化学会刊物《信息与控制》和《机器人》杂志并担任主编;为中国CIMS和智能机器人研究发展和跻身世界行列做出了重大成就和杰出贡献。
  蒋新松于198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被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专家、中国工程院的“中国工程科技奖”。先后被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聘为客座教授,并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机器人协会、中国人工智能协会副理事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生产组织专业委员会委员。
  蒋新松敬业爱国,拼命工作,最后积劳成疾。他有着自己独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人的生命也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对待生命质和量的态度,从来都是人生观的反映。蒋新松的生命质量观,实际上是把个人的生命同祖国和科学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实现了自我生命价值和社会发展价值的高度统一。自我生命价值是个人生活对自身的意义,它表现为物质、精神需要的满足;社会发展价值是个人生命活动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意义,它表现为个人生命活动对社会的贡献。人生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它的社会价值。对于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来讲更是如此。但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不可截然分开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满足个人的生存发展需要,要靠他人,靠社会。但一个人越少向外索取,越是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追求,丰富和提高自己,才越有生命价值。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一步步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
  19年前,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离开了我们,这位伟大的战略科学家对我国机器人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随着时间的流逝将会越来越凸显其当量强力的巨大,波及所有领域,甚至于可以左右一个时代的发展走向。为了更详细更具体更直观更清晰地展示蒋新松院士的成就、贡献及学术论著,我们再次归纳如下:
  一、提出、组织并直接负责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及产品系列化工作
  1979年经他提议的“智能机器在海洋中应用”被列入国家“六五”重大科技项目,他任该项目总设计师,制订总体方案,并负责部分航控系统的具体设计与装调,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海人一号"样机,1985年12月首次试航成功,并深潜199米,能灵活自如地抓取海底指定物,技术达到了当时同类型产品的世界水平,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七五”期间,任机器人产品开发课题总负责人,提出了在自己技术基础上走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路线,与美国PERRY建立了技术转让及合作关系,研制出中型水下机器人RECON-IV,至今已生产6台,3台销往国外,3台在南海平台服役,第一台服役长达7年。该课题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期间,还开发了深潜100米及300米两种轻型水下机器人,已列装部队,并主持水下机器人“探索者一号”的研制,于1994年在南海试验成功,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与俄罗斯合作,研制深潜6000米的无缆水下机器人CR-01,指导并参加了总体初步设计,提出了完整的动力学分析及各种情况下航行探制,1995年8月完成了太平洋深海试验,取得了海底清晰照片,为建立我国水下机器人系列化产品生产基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负责组织研制工业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蒋新松主持并参加了我国第一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总体和控制算法设计,提出了基于微分分析器原理的轨迹算法的快速实现方法,该成果获中国科技进步二等奖。领导并参加了“七五"攻关工业机器人的心脏-控制器的任务,提出采用“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现代化动态联合公司方式,着手筹建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初步开拓了一批国内市场。领导了装配型动态跟踪移动机器人系统、高压水切割机器人、核电站检查维修机器人等研制工作,为我国机器人的研制及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创建国家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工程中心和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
  1983年经他建议,“机器人示范工程”被列为“七五”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他被聘为机器人示范工程总经理,直接领导并参加了可行性论证、总体设计与实施,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建成了11个实验室、1个例行实验室、1个计算中心和1个样机工厂,并投入运行,为该中心先后完成科研课题76项并成为我国机器人开发工程转化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做出了贡献。
  四、参加制订“863”计划,担任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在组织实施高技术跟踪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他与专家委员会一起提出了CIMS、智能机器人两个主题跟踪战略目标,制定了整套技术路线、技术措施及组织实施完成了两个主题主体的总体部署,确定了研究开发层次、目标、进度及实验室环境及工程环境建设、型号的立题、设计评审、实施及应用工厂选点等工作,建立完善了三级管理体系。至1992年,分布于全国的14个开放实验室、两个工程中心已建成:3个型号5种机器人,已于1994年验收;第一批9个应用工厂已验收;还完成了一批有国际水平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取得了相应成果。在他的推动下,中国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自动化领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并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引起了国内外瞩目。CIMS主题在蒋新松为首的专家委员会领导下,大大缩短了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蒋新松提出CIMS必须推向应用,对中国工厂自动化起到牵引导向作用,搞出结合我国国情、有特色的CIMS技术,为增加我国工业的竞争力而努力。他亲自领导并参与全国选点,参加了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的评审,并在设计和实施的每一个阶段,给予具体技术和方向上的把关及指导。CIMS实验工程及北京一机床厂先后荣获1994年度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SME)工厂自动化大学领先奖及1995年度应用工厂领先奖。CIMS比原计划提前八年进入工厂,向全国推广。最可贵的是,他在领导CIMS中的每一个阶段,结合国外发展方向及自身的实践,不断提出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起到了高层次的战略指导作用。他还提出将CIMS方法扩展用于连续生产过程(CIPS),并建议为“八五”攻关项目,得到了国家计委批准。蒋新松不但是机器人技术方面的著名专家,对CIMS技术造诣深,而且能博采众长,不断提出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新思想和新见解,而且亲自实践,指导整个自动化领域的高技术研究开发。他带领自动化领域这支队伍,使我国的CIMS从一无所有到今天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使我国的特种机器人从几乎空白发展到今天令人瞩目的水平。
  五、理论著述
  1 蒋新松、刘海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考察报告(一).国外自动化,1980,2(5).
  2 蒋新松、陈玉、谈大龙等.意大利的人工智能研究.国外自动化,1983,5(6).
  3 蒋新松.国外机器人的发展及我们的对策研究.机器人,1987,1(1).
  4 蒋新松.第三届高级机器人国际会议及法国机器人研究、开发的评价.机器人.1988,2(4).
  5 IEEE国际机器人学与自动化会议,亚特兰大,美国,1993年5月2-6日.
  6 蒋新松.工业自动化的现状与未来.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1994(12):26-32.
  7 蒋新松.信心时代的自动化技术。世纪之交与高技术专家对话,朱丽兰主编,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8 蒋新松.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形势及可靠选择的对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997,(2).
  9 蒋新松.敏捷制造企业 共同走向科学 —百名院士科技系列报告集,新华出版社,1997,3.
  10 蒋新松.人工智能及智能控制系统概述.自动化学报,1981,7(2).
  11 蒋新松、曲道奎.一种新的机器人自适应控制方式.机器人,1987,9(3).
  12刘光军、蒋新松、赵长福.PUMA760切割作业力与位置混合控制,机器人,1988,10(2).
  13 安宏声、蒋新松.滑动控制理论在海洋机器人动态定位系统中的应用·机器人,1989,11(2).
  14 蒋新松.机器人及机器人学中的控制问题.机器人.1990,12(5).
  15蒋新松.智能科学与智能技术.信息与控制,1994,23(1).
  16 蒋新松、宋国宁、刘宝义.大型过程工业自动化全过程体系结构·信息与控制,1994,23(1).
  17宋国宁、蒋新松.连续生产过程CIMS的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5(1).
  18蒋新松.先进制造技术中的系统技术的新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与自动化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沈阳,1995.
  19 蒋新松.拟实制造.第四届中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学术会议(CIMS-CHINA96),1996,5.
  20蒋新松.未来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的探讨.机器人,1996,18(5).
  21 蒋新松主编.机器人学导论.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我们的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于1989-1997年,一直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机器人研究室主任。近二十年来,实验室在机器人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并在机器人技术前沿探索和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充分显示出其具有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
  沈阳浑南技术开发区的“新松机器人”公司即是我国该科研领域的基地。该实验室机器人学研究总体水平在国内相关领域处于核心和带头地位,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机器人学研究基地。
  现在,我们开始谈谈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新松机器人”就是我们自己的机器人。我们自己,当然指的是我们中国。面对世界说话时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只能是这个意思,这种唯一性的表述毋庸置疑。
  新松首先是一个人的名字,一个真正伟大的男人的名字。不用我们提示,没有人会想不出他的全称叫蒋新松。然后新松才是一个企业的名字,叫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个上市高科技国有股份制公司的名字用一个人名来描述,足能说明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了。就如摩根、洛克菲勒、杜邦、松下等等,那些在各自领域建立起庞大帝国的巨无霸企业,起始就用人的名字或姓氏来命名公司,如不是缔造者谁能拥有这样的资格呢?对于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而言,毫无疑问蒋新松并非缔造者,就算你是缔造者也不行,道理很简单,因为企业是中国科学院沈阳制动化研究所的企业,是国家的企业,又不是蒋新松个人的。国家的企业用个人的名字来命名,如果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这事儿实现不了。
  关于企业起名的由来,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品牌与公共关系部部长哈恩晶说,当时组建公司时,大家都觉得叫新松最适合,一是可以永远纪念中国机器人之父、我们的老所长蒋新松,二也是取其字面的意思——公司创新并永远长青。
  当然,中国的机器人之父在天国里最关心的仍然会是他的子孙——新松机器人。(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ERP用了10年,没用起来,企业的内因不可忽视。 ERP spent 10 years, useless, the internal causes of enterprises can not be ignored.
自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扩散以来,作为我国抗生素药品生产基地之一的西安利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迅速调整生产及销售计划,根据各地反馈的情况合理调配相关药品的供
近日,一批稀土高科技项目落户包头稀土高新区,拉开了稀土应用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的序幕。 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项目有:首期投资1000万元的电动汽车动力永磁电机中试基地项目,该
《英雄》不仅创造了华语电影的多项纪录,而且炮制了过去一年里最引人注目的商业事件--无论深圳初映时刁斗森严的防盗版措施,还是日均千万元以上的票房成绩;无论是剧组包机宣
尽管Netscape在与IE的桌面浏览器市场争夺战中暂时告负,但以挪威Opera和苹果Safari为首的浏览器新势力继续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事实上,IE作为一个产品进展缓慢,然而.它所
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不但掌握了制空权,而且在陆地作战中,也以劣胜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电波编织了一个阿拉伯联军难破的迷魂阵。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搜集情报
2003年,随着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市场需求的增加,德国博世公司与北京快飞特公司联手合作,投入重金,将于近期推出“百万大行动”的建站活动,计划与快飞特于2003年6月前在北京建
2002年9月26日,在历史长河中消失700余年的鹳雀楼,终于重现在世人面前。而今,当我们手扶勾栏,踏着青石拾级而上,登高远瞰,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时代意境之时,我
“十五”期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是:以出口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出口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继续努力扩大机电产品
4月15日,渤船重工举行了首届技术创新大会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揭匾仪式。至此,渤船重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正式开始运行。中船重工集团科技部和辽宁省经贸委、国防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