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CP)应用于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患者实施效果.方法 将130例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CP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5例实施传统治疗和护理,CP组65例实施CP,比较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CP组平均每人住院费用(8803.66±812.02)元,对照组平均(10534.69±1035.43)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组平均每人住院天数
【机 构】
:
330006,南昌,江西省胸科医院护理部,330006,南昌,江西省胸科医院护理部,330006,南昌,江西省胸科医院护理部,330006,南昌,江西省胸科医院护理部,330006,南昌,江西省胸科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CP)应用于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患者实施效果.方法 将130例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CP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5例实施传统治疗和护理,CP组65例实施CP,比较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CP组平均每人住院费用(8803.66±812.02)元,对照组平均(10534.69±1035.43)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组平均每人住院天数(9.7±1.3)d,对照组平均为(12.9±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P应用于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siO2刺激矽肺患者的肺泡巨噬细胞(AM)及其介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蛋白表达及胶原合成.方法 收集矽肺患者AM,体外经SiO2刺激3、6、12、18、24、36 h,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法检测AM上清中PDGF的蛋白表达,用其表达峰值时的培养上清与HELF共同孵育6、12、18、24、36、48 h,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bl
百草枯(Paraquat,PQ)为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除草剂,经口致死量约为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5~15 ml[1],口服中毒病死率高且存活者大多存在肺纤维化(PF)[2].加强PQ的管理,针对PQ中毒发病机制采取有效的救治策略有重要意义。
在稀土开发、冶炼过程中,工人有可能吸入一定量的含钍粉尘,其矿尘中含有一定量的放射性钍。钍在工业上用途也十分广泛,作业工人也有吸人钍尘和钍射气短寿命子体的可能。作业人员在生产场所长期吸入钍和钍射气短寿命子体对其健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并有可能诱发肺癌。
病例 患者男,1956年2月生,胸闷、憋气近10年,反复加重2年余,无吸烟史,为金矿井下凿岩工,接触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22年10个月(1980年4月至201313年2月)。
目的 研究亚慢性暴露高频电磁场(HF-EMF,30 MHz)对雌性大鼠性腺的毒性作用.方法 选用清洁级Wistar雌性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暴露剂量分别为0、25、100、400、1600V/m,大鼠伞身暴露于HF-EMF,8 h/d,每周连续5 d,停2 d,共暴露56 d.辐射期间大鼠每3天称1次体重,第48天开始观察大鼠动情周期的变化,56 d后待大鼠处于动情期时取血清和卵巢,采用
目的 探讨低温与振动联合作用对家兔周围循环功能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温组、接振组以及联合作用组,每组16只.试验前后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一氧化氮(NO)浓度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运动神经远端波幅、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的变化.结果 试验后低温组ET浓度、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BOHS)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劳工组织(IL0)倡导、中国政府承诺的一项义务。从2006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试点,五年时间在全国推广,到2014年达到全国实现BOHS的目标。BOHS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改善工作和工作环境,提供医学服务保护劳动者健康,达到低成本、广覆盖,让劳动者受益、企业能承担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职业卫生服务。
目的 探讨早期有效控制炎性渗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对29例不同治疗方法 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存活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百草枯中毒剂量少于20 ml者存活率均达100%,20 ml以上中毒者,治疗方法 2组存活率较方法 1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结论 早期有效控制炎性渗出能够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存活率。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我国规定的职业病,有明显的人群分布特点.为了解我市职业人群布病的发病情况,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8年3月对市区318名职业人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
2008南京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环境与肿瘤主题)于2008年11月2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举行。本次学术论坛是江苏省医学领域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2008年的系列活动之一,由南京医科大学承办,《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编辑部和加拿大Journal of Toxicology & Environmental Health(JTEH)编辑部等作为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