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现一个口吐白沫、昏迷不醒的少年躺在公路边,市民及时报了警。少年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检查,该少年颅内出血,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必须动手术抢救,因此急需少年的家长来签字。但令人揪心的是,在少年身上唯一可能获得其父母联系方式的手机里,根本找不到父母的电话号码,手机里所存的号码全是天南海北的陌生网名……
少年生命告急,
爸妈亲情缺位
2011年1月12日晚上9点50分,一个少年被送到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急诊室。急诊科的值班医生潘爱华见病人口吐白沫,昏迷不醒,头部有外伤,病情危急,就迅速给病人输液,并安排给其做脑CT检查。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一个小时里,病人脸色苍白,双眼紧闭,嘴角不时地冒出白沫,仍处于昏迷状态。潘爱华的心揪得很紧,但由于病人无法开口说话,她只能试图联系他的家人,以便了解他的病史。
然而,让潘爱华没有想到的是,联系病人家属也遇到了难题。因为随救护车到现场施救的医生说,是市民发现晕厥的少年后打110报的警,警察到场后才拨打了120,关于该少年的一切情况,没有人知道。救护医生只是根据少年晕倒地点旁边有一个建筑工地,猜测少年是一名建筑工人,其脑外伤是从脚手架上摔下所致。
晚上10点50分,少年的脑CT检查报告出来了:病人脑出血、脑氙,出血量已高达30ml,中线波移位。——这就意味着病人随时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可能,而且这种可能将随着时间的拖延而增大。根据这份检查报告,潘爱华判定病人患了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血管会随着出血量的增加随时可能破裂,从而导致死亡!眼下,抢救少年的唯一办法就是在48小时内进行开颅手术,及时清除脑血肿。如果超过这个时限,手术难度和风险将会大增,即使挺过手术,也会造成永久性伤害,成为脑瘫。手术势在必行,寻找少年的父母刻不容缓!
晚上11点05分,潘爱华与医院保卫科取得了联系,请求保卫科迅速安排人员到少年出事地点附近的建筑工地去打听。与此同时,潘爱华开始搜查患者的衣服,希望能找到一些联络到其家人的线索。她翻遍了少年身上的所有口袋,只找到了一部黑色手机。可是,当潘爱华调出手机电话本,却一下子傻眼了:电话本里一共存了48个电话号码,居然没有一个真实人名,全是诸如“小胖妮”、“大棒槌”、“哈哈妮”、“小虫乖乖”这样的网络昵称。潘爱华再查看手机中的短消息。让她失望的是,手机里只有10条短消息,其中6条是移动公司催交话费的短信,3条是广告消息,只有1条是一个叫“果冻男孩”在2011年1月1日20点05分发给他的寥寥四个字:快来上网!潘爱华决定把手机里的所有号码逐一打一遍。她先拨打了少年最近联络的号码,可是第一个叫“哈哈妮”的关机了,第二个叫“山东贝贝”的还是关机,第三个叫“爱死你了”则无人接听……在打第六个电话给“俏俏妮”时,电话终于接通了。但还没等潘爱华发话,对方便用方言大骂一通,接着挂断了电话。
接下来,潘爱华将少年手机里的所有电话号码都拨打了一遍,但只有5个接通,其余的要么关机要么无人接听,而这5个接通电话的机主都睡意蒙,并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潘爱华没辙了,只得等到天亮后再打。她将病人的情况汇报给了医院领导。鉴于病人的特殊病情和手术可能出现的意外,医院领导也不敢贸然手术,只能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等病人家属签字后再进行手术。
手机里全是陌生网名,
虚幻中寻觅生机
2011年1月13日早上7点30分,潘爱华又开始拨打少年手机里的电话号码,第一个电话很快就打通了。这个叫“小胖妮”的是个女孩,山东口音。电话一接通,潘爱华就急切地说:“我是武汉一家医院的医生,昨晚接了一个病人,大约十五六岁的男孩,病情很严重。我在他的手机里找到了你的手机号码,你是他的朋友吧?”对方顿了一会儿,冷冰冰地扔下一句:“不认识,你打错了。”就挂了电话。再打,对方再也不接了。潘爱华猜测,“小胖妮”一定是少年的普通网友,所以并不愿意和重病的他扯上关系。
7点40分,潘爱华又拨打了“哈哈妮”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她解释了半天,“哈哈妮”才说:“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你让‘孤独狼’接电话吧。”潘爱华愣了一下,明白“孤独狼”就是患病少年的网名。她焦急地说:“他一直处于昏迷中,哪能接电话呀?他要是能接电话,我还用得着找你吗?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问问你对他是否了解,知不知道他亲朋的联系方式?”“哈哈妮”说:“我不认识他,我们只是网友。我在北京。要去上学了,拜拜。”折腾了半天,潘爱华除了知道患病少年的网名叫“孤独狼”之外,还是一无所获。
8点40分,潘爱华又拨通了一个叫“强帅”的电话。这个男生还算是有礼貌,他平静地听潘爱华讲清了事情的缘由。不料,“强帅”竟一阵大笑,说:“故事编得很动听,告诉‘孤独狼’,想骗我还嫩了点!”然后就挂断了电话。潘爱华仍不放弃,接着拨打电话……
9点40分,潘爱华将少年手机里47个有名字的号码一一打完,却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万般无奈,潘爱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拨通了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手机号码。令潘爱华为之振奋的是:这竟是48个号码中唯一的武汉地区的号码。电话接通后,是个中年女子的声音,潘爱华连忙把找她的缘由说了,对方疑惑地说:“我是武汉春苗学校的老师,怎么可能和一个建筑工有关系呢?再说我教的是初二,你肯定打错电话了。”潘爱华立即核实了电话号码,称自己没有打错,并解释说:“病人的身份我们也只是猜测,你看看学校有没有学生缺课吧。”对方答应了。
9点50分,潘爱华的手机响了,是那位女老师打来的:“我班上确实有一个同学没来上课,我马上到医院辨认一下。”这位老师名叫祝红云,是武汉春苗学校初二(二)班的班主任。她班上缺课的学生名叫黎良。她不知道躺在医院里的病人是否就是黎良。她向校长请假后,立即打车赶到武汉市第十一人民医院。
10点15分,祝红云走进了急诊室,让她惊愕的是,病床上躺着的正是她的学生黎良!她立即打电话向学校领导汇报了此事,然后让领导马上给黎良的父母联系。
很快,黎良的父亲黎东华带着妻子胡小群赶到了医院。当见到一夜未归的儿子不省人事,夫妻俩难过得直掉泪。面对病人的父母,潘爱华当机立断:“孩子因为延误手术,目前的情况已非常危急,你们赶快把孩子转到脑科手术更专业的武汉市协和医院吧!”
11点30分,黎良被紧急送到了武汉市协和医院脑外科。经过脑科专家对黎良紧急会诊,手术方案出炉了:开颅清除病人颅内的淤血,并修复畸变的脑血管。由于病人属于大的高血流病变,手术必须分两期进行,第二期3个月后进行。随后,黎东华在手术单上签了字……
失语青春谁与悲泣?
花季何来“现实真空”
2011年1月16日,黎良平稳度过了术后3天的危险期,转入普通病房,但仍然失语,神志不清。自从黎良出事后,黎东华夫妇就生活在阴郁中。他们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开口说话,担心儿子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在为儿子担心之余,他们更多的是痛悔。
黎东华家住武汉市江汉区姑嫂村,常年和妻子胡小群做二手家电生意。黎良小时候活泼、开朗,上小学前就能背诵几十首唐诗,每次爸妈带他出去,他见人就背诵诗歌,总会被人夸赞一番,黎东华夫妇也觉得脸上有光。上小学后,黎良因为成绩好结交了一大帮好哥们儿,经常有同学邀请他到家里做客,而且他乐于助人,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孩子。但是,随着黎东华夫妇日渐忙碌,黎良越来越孤独。
两年前,黎东华又开了一家废品收购站。夫妻俩勤扒苦做,赚了不少钱,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可是宽裕的生活却带走了黎良的快乐。两年前,黎良在武汉71中念书,每天放学回家,黎良难得看见父母。他虽然还有一个姐姐,但姐姐念高中后就一直住校,姐弟俩也几乎没有机会在一起交流。黎东华夫妇整天忙着打理收购站,连给黎良做饭的时间都没有,他们让儿子早上到外面买早餐吃,中午在学校食堂吃。相比之下,晚餐的时间要宽裕得多,可是胡小群忙完收购站里的活,经常10点钟才回家做晚饭。父母如此忙碌,黎良有时候总禁不住想打扰他们一下。一个周末,老师要求学生让父母带着去武汉市内的一个风景区游览,然后写一篇游记。可黎良回家把老师的话转告给父母时,黎东华夫妇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生意都忙不过来,哪有闲心陪你去游山玩水呀?”
由于父母不支持,黎良的作业没完成,不仅老师批评他,同学们还嘲笑他。黎良觉得很委屈,回到家里想数落一下父母,可他左等右等也等不到父母回家。他只好跑到收购站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委屈,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在听他说话的同时,还忙着和顾客讨价还价,对他说的话答非所问。黎良只得含着泪默默离去。
由于黎良内心的委屈无处诉说,他迷上了网络。他申请了QQ号,取了“孤独狼”这个昵称,加了很多年龄相仿的网友。他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在网上度过的。慢慢地,他的学习成绩就直线下滑。2009年上学期结束时,他因成绩太差被学校劝退。后来,他转学到了武汉春苗学校,可这并没有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任何改观。同学们知道他是“淘汰”过来的差生,都有意无意地疏远他,加之此时姐姐已考上了大学,他更加孤独,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
黎良每天中午在学校吃完饭后就往网吧跑,下午放学后,想到妈妈很晚才会回家做晚饭,他干脆就到网吧挨到晚上9点多才回家。虽然有几次黎良一走出网吧,就撞上了刚好路过的父母,但他们太忙,当着面批评他两句,事后也无暇追究了。久而久之,黎良晚归,黎东华夫妇也“很放心”,知道他是去网吧了。
2010年9月新学期开学,因为成绩太差,黎良的座位被调到了最后一排。黎良似乎很满意这样的调动,这样他就更自由了,如果碰到不想听的课,他就可以趴在桌上睡觉。渐渐地,老师对他也失去了信心,所以他上课睡觉老师也不再管他。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黎良都是自由的,网络几乎成了他唯一的交际平台。正如他的QQ昵称“孤独狼”一样,他像一条在荒野中孤独行走的狼……
据黎良的同桌王晔说,2011年1月12日这天,黎良吃完午饭就去了学校附近的网吧上网。下午的英语课是黎良最厌倦的,因此他压根儿就没回校上课。到晚上9点30分黎良被发现晕倒在路旁,他整整上了9个小时的网。幸运的是,黎良被及时抢救了过来,在医院住了半个月后回到家中休养。黎良此次住院一共花去10万多元,已掏空了黎东华夫妇这些年挣的钱,第二期手术还需要至少七八万元,为此,黎东华夫妇愁得茶饭不思。
2011年4月15日,记者从胡小群那里得知,黎良仍处于失语状态。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黎良的生活只剩下虚拟的网络,让黎良的世界成了现实的真空?难道他的世界里就容不下一个现实中的人吗?14岁本应该是花一般的年华,可是他的世界里只剩下孤独,在家里没有亲情,在学校没有师生情、同窗情,喜怒哀乐只有自己吞咽。在这种情况下,虚幻的网络几乎成了他寄托情感的唯一地方,所以他才情愿让那些天南海北的网友们占据他孤寂的心。希望黎良的故事能够警示天下的父母和老师,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编辑:刘波】
少年生命告急,
爸妈亲情缺位
2011年1月12日晚上9点50分,一个少年被送到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急诊室。急诊科的值班医生潘爱华见病人口吐白沫,昏迷不醒,头部有外伤,病情危急,就迅速给病人输液,并安排给其做脑CT检查。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一个小时里,病人脸色苍白,双眼紧闭,嘴角不时地冒出白沫,仍处于昏迷状态。潘爱华的心揪得很紧,但由于病人无法开口说话,她只能试图联系他的家人,以便了解他的病史。
然而,让潘爱华没有想到的是,联系病人家属也遇到了难题。因为随救护车到现场施救的医生说,是市民发现晕厥的少年后打110报的警,警察到场后才拨打了120,关于该少年的一切情况,没有人知道。救护医生只是根据少年晕倒地点旁边有一个建筑工地,猜测少年是一名建筑工人,其脑外伤是从脚手架上摔下所致。
晚上10点50分,少年的脑CT检查报告出来了:病人脑出血、脑氙,出血量已高达30ml,中线波移位。——这就意味着病人随时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可能,而且这种可能将随着时间的拖延而增大。根据这份检查报告,潘爱华判定病人患了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血管会随着出血量的增加随时可能破裂,从而导致死亡!眼下,抢救少年的唯一办法就是在48小时内进行开颅手术,及时清除脑血肿。如果超过这个时限,手术难度和风险将会大增,即使挺过手术,也会造成永久性伤害,成为脑瘫。手术势在必行,寻找少年的父母刻不容缓!
晚上11点05分,潘爱华与医院保卫科取得了联系,请求保卫科迅速安排人员到少年出事地点附近的建筑工地去打听。与此同时,潘爱华开始搜查患者的衣服,希望能找到一些联络到其家人的线索。她翻遍了少年身上的所有口袋,只找到了一部黑色手机。可是,当潘爱华调出手机电话本,却一下子傻眼了:电话本里一共存了48个电话号码,居然没有一个真实人名,全是诸如“小胖妮”、“大棒槌”、“哈哈妮”、“小虫乖乖”这样的网络昵称。潘爱华再查看手机中的短消息。让她失望的是,手机里只有10条短消息,其中6条是移动公司催交话费的短信,3条是广告消息,只有1条是一个叫“果冻男孩”在2011年1月1日20点05分发给他的寥寥四个字:快来上网!潘爱华决定把手机里的所有号码逐一打一遍。她先拨打了少年最近联络的号码,可是第一个叫“哈哈妮”的关机了,第二个叫“山东贝贝”的还是关机,第三个叫“爱死你了”则无人接听……在打第六个电话给“俏俏妮”时,电话终于接通了。但还没等潘爱华发话,对方便用方言大骂一通,接着挂断了电话。
接下来,潘爱华将少年手机里的所有电话号码都拨打了一遍,但只有5个接通,其余的要么关机要么无人接听,而这5个接通电话的机主都睡意蒙,并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潘爱华没辙了,只得等到天亮后再打。她将病人的情况汇报给了医院领导。鉴于病人的特殊病情和手术可能出现的意外,医院领导也不敢贸然手术,只能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等病人家属签字后再进行手术。
手机里全是陌生网名,
虚幻中寻觅生机
2011年1月13日早上7点30分,潘爱华又开始拨打少年手机里的电话号码,第一个电话很快就打通了。这个叫“小胖妮”的是个女孩,山东口音。电话一接通,潘爱华就急切地说:“我是武汉一家医院的医生,昨晚接了一个病人,大约十五六岁的男孩,病情很严重。我在他的手机里找到了你的手机号码,你是他的朋友吧?”对方顿了一会儿,冷冰冰地扔下一句:“不认识,你打错了。”就挂了电话。再打,对方再也不接了。潘爱华猜测,“小胖妮”一定是少年的普通网友,所以并不愿意和重病的他扯上关系。
7点40分,潘爱华又拨打了“哈哈妮”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她解释了半天,“哈哈妮”才说:“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你让‘孤独狼’接电话吧。”潘爱华愣了一下,明白“孤独狼”就是患病少年的网名。她焦急地说:“他一直处于昏迷中,哪能接电话呀?他要是能接电话,我还用得着找你吗?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问问你对他是否了解,知不知道他亲朋的联系方式?”“哈哈妮”说:“我不认识他,我们只是网友。我在北京。要去上学了,拜拜。”折腾了半天,潘爱华除了知道患病少年的网名叫“孤独狼”之外,还是一无所获。
8点40分,潘爱华又拨通了一个叫“强帅”的电话。这个男生还算是有礼貌,他平静地听潘爱华讲清了事情的缘由。不料,“强帅”竟一阵大笑,说:“故事编得很动听,告诉‘孤独狼’,想骗我还嫩了点!”然后就挂断了电话。潘爱华仍不放弃,接着拨打电话……
9点40分,潘爱华将少年手机里47个有名字的号码一一打完,却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万般无奈,潘爱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拨通了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手机号码。令潘爱华为之振奋的是:这竟是48个号码中唯一的武汉地区的号码。电话接通后,是个中年女子的声音,潘爱华连忙把找她的缘由说了,对方疑惑地说:“我是武汉春苗学校的老师,怎么可能和一个建筑工有关系呢?再说我教的是初二,你肯定打错电话了。”潘爱华立即核实了电话号码,称自己没有打错,并解释说:“病人的身份我们也只是猜测,你看看学校有没有学生缺课吧。”对方答应了。
9点50分,潘爱华的手机响了,是那位女老师打来的:“我班上确实有一个同学没来上课,我马上到医院辨认一下。”这位老师名叫祝红云,是武汉春苗学校初二(二)班的班主任。她班上缺课的学生名叫黎良。她不知道躺在医院里的病人是否就是黎良。她向校长请假后,立即打车赶到武汉市第十一人民医院。
10点15分,祝红云走进了急诊室,让她惊愕的是,病床上躺着的正是她的学生黎良!她立即打电话向学校领导汇报了此事,然后让领导马上给黎良的父母联系。
很快,黎良的父亲黎东华带着妻子胡小群赶到了医院。当见到一夜未归的儿子不省人事,夫妻俩难过得直掉泪。面对病人的父母,潘爱华当机立断:“孩子因为延误手术,目前的情况已非常危急,你们赶快把孩子转到脑科手术更专业的武汉市协和医院吧!”
11点30分,黎良被紧急送到了武汉市协和医院脑外科。经过脑科专家对黎良紧急会诊,手术方案出炉了:开颅清除病人颅内的淤血,并修复畸变的脑血管。由于病人属于大的高血流病变,手术必须分两期进行,第二期3个月后进行。随后,黎东华在手术单上签了字……
失语青春谁与悲泣?
花季何来“现实真空”
2011年1月16日,黎良平稳度过了术后3天的危险期,转入普通病房,但仍然失语,神志不清。自从黎良出事后,黎东华夫妇就生活在阴郁中。他们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开口说话,担心儿子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在为儿子担心之余,他们更多的是痛悔。
黎东华家住武汉市江汉区姑嫂村,常年和妻子胡小群做二手家电生意。黎良小时候活泼、开朗,上小学前就能背诵几十首唐诗,每次爸妈带他出去,他见人就背诵诗歌,总会被人夸赞一番,黎东华夫妇也觉得脸上有光。上小学后,黎良因为成绩好结交了一大帮好哥们儿,经常有同学邀请他到家里做客,而且他乐于助人,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孩子。但是,随着黎东华夫妇日渐忙碌,黎良越来越孤独。
两年前,黎东华又开了一家废品收购站。夫妻俩勤扒苦做,赚了不少钱,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可是宽裕的生活却带走了黎良的快乐。两年前,黎良在武汉71中念书,每天放学回家,黎良难得看见父母。他虽然还有一个姐姐,但姐姐念高中后就一直住校,姐弟俩也几乎没有机会在一起交流。黎东华夫妇整天忙着打理收购站,连给黎良做饭的时间都没有,他们让儿子早上到外面买早餐吃,中午在学校食堂吃。相比之下,晚餐的时间要宽裕得多,可是胡小群忙完收购站里的活,经常10点钟才回家做晚饭。父母如此忙碌,黎良有时候总禁不住想打扰他们一下。一个周末,老师要求学生让父母带着去武汉市内的一个风景区游览,然后写一篇游记。可黎良回家把老师的话转告给父母时,黎东华夫妇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生意都忙不过来,哪有闲心陪你去游山玩水呀?”
由于父母不支持,黎良的作业没完成,不仅老师批评他,同学们还嘲笑他。黎良觉得很委屈,回到家里想数落一下父母,可他左等右等也等不到父母回家。他只好跑到收购站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委屈,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在听他说话的同时,还忙着和顾客讨价还价,对他说的话答非所问。黎良只得含着泪默默离去。
由于黎良内心的委屈无处诉说,他迷上了网络。他申请了QQ号,取了“孤独狼”这个昵称,加了很多年龄相仿的网友。他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在网上度过的。慢慢地,他的学习成绩就直线下滑。2009年上学期结束时,他因成绩太差被学校劝退。后来,他转学到了武汉春苗学校,可这并没有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任何改观。同学们知道他是“淘汰”过来的差生,都有意无意地疏远他,加之此时姐姐已考上了大学,他更加孤独,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
黎良每天中午在学校吃完饭后就往网吧跑,下午放学后,想到妈妈很晚才会回家做晚饭,他干脆就到网吧挨到晚上9点多才回家。虽然有几次黎良一走出网吧,就撞上了刚好路过的父母,但他们太忙,当着面批评他两句,事后也无暇追究了。久而久之,黎良晚归,黎东华夫妇也“很放心”,知道他是去网吧了。
2010年9月新学期开学,因为成绩太差,黎良的座位被调到了最后一排。黎良似乎很满意这样的调动,这样他就更自由了,如果碰到不想听的课,他就可以趴在桌上睡觉。渐渐地,老师对他也失去了信心,所以他上课睡觉老师也不再管他。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黎良都是自由的,网络几乎成了他唯一的交际平台。正如他的QQ昵称“孤独狼”一样,他像一条在荒野中孤独行走的狼……
据黎良的同桌王晔说,2011年1月12日这天,黎良吃完午饭就去了学校附近的网吧上网。下午的英语课是黎良最厌倦的,因此他压根儿就没回校上课。到晚上9点30分黎良被发现晕倒在路旁,他整整上了9个小时的网。幸运的是,黎良被及时抢救了过来,在医院住了半个月后回到家中休养。黎良此次住院一共花去10万多元,已掏空了黎东华夫妇这些年挣的钱,第二期手术还需要至少七八万元,为此,黎东华夫妇愁得茶饭不思。
2011年4月15日,记者从胡小群那里得知,黎良仍处于失语状态。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黎良的生活只剩下虚拟的网络,让黎良的世界成了现实的真空?难道他的世界里就容不下一个现实中的人吗?14岁本应该是花一般的年华,可是他的世界里只剩下孤独,在家里没有亲情,在学校没有师生情、同窗情,喜怒哀乐只有自己吞咽。在这种情况下,虚幻的网络几乎成了他寄托情感的唯一地方,所以他才情愿让那些天南海北的网友们占据他孤寂的心。希望黎良的故事能够警示天下的父母和老师,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