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来源 :医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gl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为观察组,另以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0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查,比较组间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免疫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均低于对照组,外周T细胞亚群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抗体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需认识到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影响儿童的生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探究成骨因子技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坏死区骨吸收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9例,对患者行成骨因子技术治疗,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坏死区骨吸收作用的机制。结果:患者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包括行走能力、关节活动度、生活能力、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不同病因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疗效比较,发现酗酒、外伤、长期应用激素以及不明原因造成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有显著疗效(P<
目的:分析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20000例新生儿,对其借助串联质谱技术实施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研究中,20000例新生儿经串联质谱技术检查,可疑阳性率为0.040%(8例),阳性召回率0.040%(8例),最终确诊阳性率0.035%(7例),疾病类型:其中苯丙酮尿症1例,希特林缺乏症2例、甲基炳二酸血症1例、BH4患者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例。经对比,串联质谱法筛查疾病的种类明显多于传统筛查方法,筛查所用时间明显短
研究表明,控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有效地控制乳腺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抗血管生成已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观察鼻窦炎行鼻内镜术+鼻腔冲洗液冲洗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鼻窦炎患者68例,行鼻内镜术+生理盐水冲洗者34例作为参考组,行鼻内镜术+鼻腔冲洗液冲洗者34例作为治疗组。治疗在2017年11月—2020年11月完成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鼻塞、头痛、流涕、嗅觉障碍症状评分,治疗组低于参考组(P<0.05)。治疗前,两组鼻窦炎患者IL-6、TNF-γ、IL-4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γ、IL-4低于参考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
目的:观察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应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实验研究的82例患者均经我院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病症,入组时间为2015年12月—2019年12月。采用平行信封抽签法,分别采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实验组,n=41)及单独应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方式(对照组,n=41)开展临床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发生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及术后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病症复发率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0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即:对照组24例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24例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并发症、预后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血肿清除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短期预后更好(P<0.05);与对
目的:分析慢阻肺患者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效果及对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6例慢阻肺患者,按照等量随机电脑法分组,每组纳入33例,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疾病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
目的:分析脱氢表雄酮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脱氢表雄酮
目的:分析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近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因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为预防再出血行内镜下治疗而入院患者202例,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是否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近期再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再出血组37例,未出血组165例,内镜下治疗后近期再出血发生率为18.3%。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既往脾切除史、合并门脉血栓、红色征阳性、内镜治疗后服用非选择性β受
目的:分析脑梗死危重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研究凝血功能异常对患者预后是否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继发性出血情况,将未发生的3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出现继发性出血的5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分别于入院4h、12h、48h、72h使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在凝血酶原时间上,对照组患者脑梗入院4~12h,凝血酶时间从(14.3±1.4)s升至(15.8±2.1)s,在24h时降至(14.2±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