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sun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7-143-01
  
  人们经常谈论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其原因何在?其表现形式如何?我们认为可用四个字来概括――机械重复,中学尤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主要表现何在?或者说教师该负什么责任?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其一是“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其二是“施教不因材”。
  
  一、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
  
  它的含义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地补充一些公式、补充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几乎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正因为如此,高考考试大纲曾多次明确限制这种无限扩充知识面的行为――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等。
   下面就以高中代数数列中及解析几何直线中的几个例子来加以具体地说明――这些例子都有高考的背景。
   例一:已知等差数列{an}中,a2+a3+a10+a11=48,求S12。
   注:这是非常常见的“好题”――尤其为那些补充过等差数列的一条质的人所推崇,这条补充的性质就是am+an=ap+aq,其中m+n=p+q,用这条性质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略去解题过程,因为这是众所周知的),笔者的观点是:确定一个等差数列一般只需要确定首项与公差,因此一般有关等差数列的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寻找首项与公差,当然这对本题来说不可能,因为只有一个条件,只能列出一个关于首项与公差的方程,此时我们应该如何解决问题,一般地,如何面对未知数的个数大于方程的个数,对此我们有两种选择,第一、消元;第二、直接研究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当然是以首项与公差为参变量,解法如下:
   法一:由已知:a1+d+a1+2d+a1+9d+a1+10d=48
   4a1+22d=48,a1=(24-11d)/2
  S12=12a1+6×11d=12(24-11d)/2+6×11d=6×24=144
   法二:仿上法有:2a1+11d=24
  又S12=12a1+6×11d=6(2a1+11d)=6×24=144
   对于上述的解题方法,如果不加思考,任何人都会说法一与法二比常用方法繁,但常用方法的简单是有代价的,即首先需补充公式,这补充的公式也许对于终身从事数学教学的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是非常显然的,但对于要学习十几门学科、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高中生来说恐怕就是负担了,而法一与法二虽然比流行作法复杂,但它对我们是有补偿的,第一是不需要额外补充公式,第二、这两种方法都有普遍性。
   例二:等差数列{an}中,若Sm=30,S2m=100,求S3m。
   注:这是一九九六年的全国高考题,为了做这一道高考题,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先补充一条性质“在等差数列中,由相邻的、连续的、相等的项的和构成的数列也是一个等差数列”,一般来说,笔者反对这样做,实际上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的常规方法――寻找公差与首项的方法就很容易解决,即:
   这种解法主要是解一个含有参数m的二元一次方程,这对于一个初中生都是完全可能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象上述补充公式或方法的情况非常普遍,像解析几何直线这一章中,对称问题因为是一个重要知识点,不少教师就要求学生记住补充公式――点P(X0,Y0)(关于直线AX+BY+C=0的对称点的坐标公式,稍微仁慈一点的教师就要求学生记住一个点关于直线X±Y+b=0的坐标公式,实际上曲线的对称问题可以归结为点的对称问题,而点的对称是很容易启发学生解决的――先求出垂线方程,再求出垂足,然后求出对称点的坐标――当然一个点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由图易得,根本就不需要补充众多的公式。
   最后应该说明,本人并不是一概反对补充一些公式,如果是那样,就好比只用小米加步枪打天下,对此应该把握如下原则:第一是要有节制;第二要视学生的情况;第三要视教材的情况。象函数值域的求法,教科书没有提供任何求法,教学中要适当补充,第四对于少数必须补充的公式和方法皤探索、发现、证明,要有学生的参与,不能是直接给出。
  
   二、施教不因材
  
   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但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做法都是与之背离的,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高中数学几乎就是一本教材,高考几乎就是一张试卷,这在教育发达的外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就是因为这个一刀切,不知把多少有才华的青少年打入差生的行列,时下在中国各种媒体上轰动全国的“韩寒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韩寒是上海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因为多门学科――其中就有数学不及格退学在家,但同时他又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头奖得主,并出版了近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我们一些高中数学教师,不管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眼睛只瞄准高考数学一百五十分的试卷,把学生当成容器,这也是造成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
   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但是如果我们的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通性通法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的程度适时调整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的那一天也就为期不远了。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方面要转变思想,真正领悟素质教育的内涵,准确界定教师和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角色。从而在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水平。李岚清副总理曾在《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一文中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我们一个弱点就是对外交际的语言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人用什么办法学英语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说明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
一封画信,为爱加油.调查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孩子们宅在家中,日子长了,更容易感到孤独无助,不少学生盼望早日回到学校、回到同学之中,说明孩子们非常渴望来自同伴的交流
期刊
摘 要:在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网络技术给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带来了根本的影响,同时也给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利用网络为英语写作增添了新的途径教学,本文就此谈一谈个人看法,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网络 英语写作教学 建构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141-02    互联网自从问世以来,给人们诸多方面带来了福音,特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水平不断进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应用,不仅压缩生产成本,同时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