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再方:父亲将胜利与光荣归于先烈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yn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代名将,除去个人的光辉战绩外,其后人也为人们所关注,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陈锡联的后人如今現状如何呢?陈锡联和王璇梅结婚后,育有4个子女,分别是次子陈再强、三子陈再文、四子陈再方和女儿陈再芬。受到陈锡联的影响,3个儿子纷纷从军。陈再方曾撰文回忆父亲:
   1938年,当父亲率部队行军至和顺县松烟镇玉女山一带时,突然与日军遭遇。为摸清敌情,父亲借树木和岩石的掩护,用望远镜侦察山下日军部署情况。突然,随着“砰”的一声枪响,父亲栽倒在地。原来,日军暗哨发现山坡上有闪光(望远镜的反光),就对反光处开了一枪。
   父亲伤势严重,子弹从右下颚射入,擦着颈动脉由后颈贯出,险些要命。刘伯承、邓小平听说父亲头部受重伤,立即派时任129师卫生部长的钱信忠赶来救治。钱部长用手术刀沿着父亲的下巴慢慢试探到伤口处,“哗”的一下,流出了足足一瓷碗的脓血及碎骨渣子。
   父亲后来说,当时他一下子就轻松了很多,没过几天就可以吃东西了,但老从下巴伤口处漏。戎马生涯,父亲7次负伤,其中贯通伤就有4次,这次是最严重的一次,基本失去右耳的听力。
   陈锡联的经历,是子女最生动的教材。然而,“父亲生前很少与我们讲战争时期自己的情况,只说过他在红军的一个团有上千人,到全国解放时能联系上的仅有十几个人,胜利与光荣属于那些先烈”。
   陈再方1952年出生于北京,1968年参军时,陈锡联叮嘱他从基层干起,“当不好班长就当不好连长;当不好连长就当不好团长……”陈再方1969年入党,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建设管理工作。200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11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陈再方一生从军,除了受到陈锡联的影响,也深受两个哥哥的影响:
   陈再强,1950年出生,17岁参军,后来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再强入校时,陈锡联曾特别叮嘱他,要相信组织,服从领导,做一个老实本分的人。毕业后,陈再强扎根到部队基层,后任黑龙江边防某后勤分部部长、沈阳军区审计局局长等职,被授予大校军衔。如今已退休安享晚年。
   陈再文,1951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1959年,国庆十周年庆典,在观礼台上,陈锡联带陈再文看焰火,毛泽东见到陈再文后,笑道:“一个窑里烧出来的。”1968年,陈再文追随父兄入伍。1982年4月26日,他在桂林执行一次飞行任务时,不幸遇难,年仅31岁。当陈再文生前所在部队领导来看望陈锡联时,陈锡联反而忍痛安慰部队同志们,说:“你们不要太难过,战争年代有牺牲,和平年代也会有牺牲的。”在场的人无不为他革命家的风范所感动。
   1955年,陈再芬出生,正逢父亲被授衔为上将,喜上加喜,再加上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因此格外受到父母的疼爱。不过,陈再芬并没有站在父兄的功劳簿上,她成年后默默地从事教育事业,现已退休。
其他文献
吴信泉(1912-1992),湖南平江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参谋、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687团政委,344旅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3师8旅政委,淮海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司令员兼政委和中共淮海地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6师师
期刊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顾方舟为了阻击“脊髓灰质炎”这个敌人,付出了一生精力。直到离世,他才停止对敌人的进攻。“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顾方舟生前经常以这样的言语轻轻带过自己的巨大贡献。就是这一颗小小的糖丸,让中国儿童搭上了健康的方舟,它于社会、于人类有了至高的价值。  开篇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他一辈子都在跟病毒较劲,阻止了无数个家庭
期刊
曾泽生(1902-1973),云南省永善县人,曾入云南讲武堂和黄埔军校学习,之后长期在滇军任职。1946年任滇军60军军长,被国民党调到东北打内战,1948年率部在长春起义,所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仍任军长。1950年,率50军入朝作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0军,是一支由国民党60军长春起义而改编建立的部队。实战证明,50军首任军长曾
期刊
1949年3月2日早上,刚刚做完祷告的蒋介石突然得到报告,“重庆”号巡洋舰偷偷开出上海吴淞口,一路北上开往烟台了。   其实,国民党海军与“重庆”号失去联系已经4天了。起初他们不敢把这个消息报告给蒋介石,而是一连数日不断地用无线电呼叫“重庆”号舰长邓兆祥,劝他返回上海。邓兆祥始终不应,只一股劲儿地往北开。眼看“重庆”号是铁了心要投奔共产党,海军才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正蛰居在老家奉化的蒋介石。  
期刊
彭德清(1910-1999),曾用名彭楷珍、陈国华,福建省同安县(翔安区新店镇彭厝村)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泉州市特委书记,中共同安县委书记、厦门临时特支书记,闽南第二游击支队政委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闽南抗日义勇军独立大队大队长、新四军第2支队4团连指导员,苏北指挥部(3纵)5团政委,新四军1师3旅7团团长兼政委、苏浙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兼参谋长等职;
期刊
炮火中诞生、战斗中成长、发展中壮大,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今天的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如果我们只看到人民海军今天的辉煌,还不足以理解百余年来中国人为拥有一支强大海军所付出的艰辛。只有了解中国海军发展史,才能明白中国人对大型舰艇的渴望。  血染大东沟   1894年9月17日清晨,海面上微风徐徐。包括旗舰“定遠”舰在内的北洋舰队10艘主力舰,停泊
期刊
二战结束时,曾经横行太平洋的庞大的日本联合舰队覆灭了,那些“大和”“武藏”之类的海上巨兽在战争中被击沉,但还是有131艘中小型舰艇留了下来。驻日盟军总部决定将131艘日本军舰分配给中、美、英、苏四大国作为战争赔偿。   四大盟国用抽签分配这些军舰。中国代表抽中的第2份日本军舰是个“上上签”。这份配额共34艘军舰,包括7艘驱逐舰、17艘护航驱逐舰、2艘驱潜舰、1艘运输舰和7艘其他舰只,总吨位约3.
期刊
廖承志的夫人经普椿是经亨颐的女儿。经亨颐是浙江省上虞人,早年留学日本,后投身革命,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是著名教育家、金石画家。1933年初,经普椿从浙江老家来上海看望父亲。因何香凝的子女不在身边,她常帮何香凝干些家务。她尊称何香凝为“伯母”,何香凝则昵称她为“阿普”。其时,廖承志因参加革命被捕,后经何香凝、宋庆龄、柳亚子等人的积极营救获释。在家的一段时间里,他渐渐地和经普椿熟悉了。  
期刊
1915年1月4日,陈锡联出生于湖北黄安县高桥区(今红安县高桥镇)九龙乡陡山彭家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家族是义门陈氏在湖北的一个偏远分支。陈锡联乳名“谱庆”,族谱名陈锡廉,字廉甫。他14岁参加革命时,部队里的人把他的名字写成了“锡联”,而他年岁小,弄不清“廉”与“联”的区别,所以就一直沿用下来。   陈锡联幼时家里人多地少,生活非常艰难。在他3岁时,父親陈永厚去世,母亲雷敏带着他和大姐陈珍(
期刊
在战场上,陈锡联和陈赓是出生入死的战友,一同经历了很多次重大战役;在生活中,他们互称兄弟,发生过很多趣事;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陈锡联的妻子王璇梅和陈赓的原配妻子王根英是姐妹,因此两人是连襟。这是一段“二陈”配“二王”的传奇佳话。     “二陈”合伙偷朱德的苹果   战将,通常给人一种刻板的印象——身经百战,军务繁忙,甚至九死一生。但战将也是人,他们的生活也时常充满乐趣。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