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最江南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on521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人手巧、心细,手艺堪称一绝。灵秀的山水孕育着江南人的脾性,成就了匠心造诣。
  江南苏州的能工巧匠,最为擅长的就是需要倾注大量时间的慢工细活,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一代传承至今,走出了越来越多有着共同信念的江南才俊,他们立足江南,以物养性,以艺修心。在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中,创造生活美学,也传递着江南文化的精气神。
  陈冠丞:修心德,拓宽度,随时代造炉
  (陈氏铜炉及巧生炉制作技艺传承人,苏州巧生炉博物馆馆长,相城区非遗“青铜失腊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90后青年手艺人的陈冠丞,从小以厂为家,耳濡目染铜炉的制作,他深知父亲陈巧生一生致力挖掘、恢复宣德炉制作技艺,多么的辛苦与不易,所以当年只有16岁的陈冠丞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选择在家做铜炉。他不光传承了父辈的手艺和精神,还在不断创新和探索更多的铜炉空间与文化。
  铜炉被称为明代文玩之首,而宣德炉是其杰出代表。在陈冠丞看来,宣德炉是一种既可以居庙堂之高,又可以处江湖之远的器物。他的传承思想是“以古为师,用铜炉记录时代”。“以古为师”,是在传统行业里,制作的器物要具有传统气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习古人文化,观察古人器物,体悟古人精神。“用铜炉记录时代”是在创作中,吸收新鲜血液,用铜炉来反映这个时代的审美喜好,真正贴合大众的所想所需。
  近十几年来,陈冠丞设计了不少新式铜炉,有的为燃香修心,有的为庆典仪式,有的为案头装点,有的为居家装饰。去年他铸造一鼎四象宝鼎熏炉,记录疫情这个特殊时刻。全炉由龙首炉盖、四象八面炉身、八方兽足台基底座,以及四象神兽和鼎式炉内件构成,别具新意。炉身内部,炉基之上,按照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精铸四方神兽,拱卫一尊鼎式炉,以寓震慑邪恶,家宅永固。他的“仿汉博山炉”,是成功之作。原器为河北省博物院珍藏的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西汉错金博山炉。相传汉武帝东巡,被渤海边仙山似隐似现的壮阔景象所吸引,归来后命巧匠打造一器还原当时场景,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尊西汉博山炉。陈冠丞保留汉代博山炉炉盖之层峦叠嶂,炉身制为山峦之形,山间錾刻龙腾、虎跃、马奔、熊走、凤翔、雁飞、人猎等图案,装饰缭绕雾岚、翻滚沧浪等纹样。整体采用古法失蜡浇铸,苏工打磨,加以传统宣德炉皮色制作技艺,素雅朴实。
  “这次在苏博展出,我挑选了20余件铜炉作品,基本依循古法铸造。”陈冠丞表示,他最喜欢的一件作品,是依据北宋画家李公麟所绘《维摩演教图》中的一件狮子熏炉和香几复原出来的作品。“这件作品没有实物可参考,只能依据画面中的白描形象将其立体呈现,耗费两年多时间才完成。”
  在传承古法青铜失蜡铸造技艺基础上,他近年创作了“狮耳侈口方熏炉”“万寿无疆熏炉”“松树架挂熏炉”等一批具备艺术收藏价值的巧生炉,并屡获大奖。“万寿无疆熏炉”获得2019中国(苏州)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苏艺杯”金奖;“狮耳侈口方熏炉”获得2019年“苏韵流芳——苏州青年手工艺展”一等奖……工与匠,首先是巧夺天工的技,然后是美轮美奂的艺。经过多年的研究,陈冠丞复原失传已久的宣德炉“大红袍”皮色制作技艺,并运用在复原明清宫廷器铜炉上。他还将錾刻、鎏金、深浅浮雕、点金嵌金、掐丝珐琅等工艺应用在炉身装饰,并设计了各式炉盖,创作了不同主题的熏炉。就像鎏金这门工艺,它在蒸发时对身体有伤害,几乎没有人愿意采用这样的工艺制作铜炉,而陈冠丞认为,毒性只有那一刻,做出的铜炉却可以永久流传下去。
  “以前条件有限,只能在书上看到那些精美的炉,如今可以去各大博物馆、拍卖行学习,只有看到古老的艺术,才知其神韵所在,做出来的炉的比例、胎的厚薄、配置等才不会有偏差。”陈冠丞说,作为匠人要不断精益求精,不能让自己停留在过去的成就中。然而创新之前一定是沉淀,没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谈不上创新。创新也不能过度,造物一定是在传统基础之上,它一定要有章法,之后去创造,即:基础、积累和契机。
  苏作铜炉的素雅与江南人的含蓄内敛十分契合,体现典型的中庸、协调、融合之美。炉与人相似,初识必先观其“五观”,即“皮相”。久识方知其“三观”,即“骨”。观皮知骨者,乃至魂处。陈冠丞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让这门古老手艺焕发无限可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茹月峰:薄胎如月梦江南
  (高級工艺美术师,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理事,苏州民间工艺家)
  光福司徒庙有棵“清奇古怪”的古柏,六月里的雷阵雨将这四棵古柏,造就了四件奇形怪状的艺术品。有着“薄胎阿四”之誉的茹月峰,以此为灵感,思索着风、雨、闪电对玉雕产生的“化学反应”,他采用传统“炉瓶三事”为题材,创作了这套包含花器、熏炉、盒子的《六月里》。
  茹月峰新近创作的作品,大多以江南为中心,依据他幼年的记忆和之后的所见所闻,如玉雕上的野鸭、芦苇、小鱼等,都是儿时去太湖边玩耍的童真回忆,从而反映在器物上。端倪这些作品,融入了很多写意概念,虚实结合得很好。在手法上,他采用极简的处理手法,尽可能让作品达到简素。
  薄胎之光如月,温润之玉似峰。苏作薄胎玉器的制作是非常高难度的工艺,需要深厚的基本功,无论是出胚、整形、雕花、掏膛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细致、谨慎,一丝一毫的差错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薄胎的坯体薄、强度低,制作过程极易破裂,最薄的部分只有几毫米。当每一块材料去完脏、去完綹,它呈现的形态不一,对于它的把控力要求会很强,你会遇到扁的、方的、三角甚至异型的,需要具备这方面的掌控能力。”茹月峰说。
  展厅中的薄胎器皿件,透着墨绿色的光,隐约看去宛如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浅波戏鱼》是一件青玉笔洗,呈不规则钵体,除却游鱼,并无多余点缀。鱼型随器之线条所设,虽无水波,仍能感受到鱼儿酣然游动之态。倘若注入清水,必是波光流动。茹月峰将日常之物融于温润的玉石中,恰到好处,不显不露地透出胸臆之气和天地之思。再看这件《梦·太湖》,巧用江南水乡典型元素雕琢薄胎器皿三件套,器身纹饰取自苏州园林的花窗造型,太湖三景,鱼儿游弋,小鸟鸣唱,鱼帆点点,光影悱恻,梦幻迷人。“我特地用薄厚色差较大的青海青玉,表现文人画的极佳效果。青海青玉一般呈现幽暗色彩,当被打磨到一定薄度时,会产生奇妙的透光效果。”茹月峰介绍。再看作品《门》,运用薄胎器皿雕刻技法,刻画苏州的桥门、城门和东方之门。桥门为笔洗的形式,饰以浅浮雕水墨效果的小桥流水;城门以香炉形式,浅浮雕书法《吴门》二字;东方之门为花器形式,镂雕纵横交叉的高架道路,反映苏州这座城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文字与画面的结合,暗含哲理。茹月峰的玉器,在简练的笔墨和形式背后,留下了无穷的审美空间,诉说着哲学思想。画面一隅的修草,连叶梢被风翻转都一丝不苟地呈现出来,不论石或鸟,均是寥寥几笔,却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浓、淡、焦、润等多种墨色,将画论入玉,是茹月峰的匠心。
  方清华:匠心无声,传承有道
  (“南笼泰斗”颜虎金得意门生,苏州工艺美术师)
  人们会在苏派鸟笼前摩挲再三,拍遍每个角度,自然是因为它的线条组成的空间、气韵,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舒惬之感。而惊叹之余,已然不觉地进入它所营造的气场。
  方清华是安徽人,1992年师从苏州“南笼泰斗”颜虎金,掌握了苏派鸟笼制作的各项传统技艺。其中核心制作技艺——冰梅顶制作、万字回纹雕刻工艺,早已炼得炉火纯青。他还开发了自主品牌“清华”“清艺坊”款苏派鸟笼。
  在深入地研究挖掘后,方清华认识到“苏派鸟笼”是吴门技艺的集合体,绘画、书法、竹刻、镶嵌、园林建筑等,都能灵活地呈现于这一载体。展厅最中间围着不少参观者,走近一看,一款紫檀金丝鸟笼,别致考究。这是方清华与茹月峰的合作。以小叶紫檀为主材,抱柱四脚以金丝镶嵌四个如意,抱柱四鸡头以金丝镶嵌四个万字,寓意万事如意。笼顶四周起线为金丝镶嵌,跳棒和门花选用碧玉制成水波纹样,笼身以金线扎制而成。还有鸟杯上也镶嵌了金丝,这在过去都是没有的,是方清华的创意。紫檀、碧玉、黄金三种材料工艺制成一笼。作品在2019年“苏韵流芳——苏州青年手工艺展”获特等奖。
  “这个是用煎制的竹子做的鸟笼,采用了特定的中草药配方煎制,才能做出如此古色古香的色泽。这个是葫芦藤冰梅顶鸟笼,葫芦藤是我自己设计的。”方清華介绍。现在,他依然会去师傅那里请教手艺。他说师傅今年84岁,还是天天做鸟笼,不断有江南主题的新作完成,他很佩服。方清华平时在家里一个人做鸟笼,如今他将金丝镶嵌到鸟笼上,不足半毫米的金丝在半厘米宽的鸟笼上画出了精致图案,也将江南元素刻画到鸟笼上,鸟语花香,小桥流水,自是栩栩如生。
  三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方清华对“苏派鸟笼”的热忱却越来越炽热,也越来越纯粹,他渴望在这只小小的鸟笼上展现生活,展现情怀,展现态度。世事尽可喧嚣,艺术之路却始终静静流淌……
  TIPS:
  铜炉铸造、薄胎玉雕、苏作鸟笼三类工艺精品联袂在苏州博物馆忠王府楠木厅展出,既体现当代苏作工艺的时代风貌,又为促进青年手工艺者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也让观众感受千百年来苏州民间艺人世代相传的智慧。展览至2021年4月4日结束。
其他文献
“读”永远比“走”能够到更多的地方。读时代经典的红色著作,总能让人心潮澎湃,鼓舞振奋。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苏州图书馆依托轨交枢纽节点优势,融合党建和图书馆主题,创新推出了“红色活力站”。这些日子,来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很多年轻人都开始爱上红色书籍,汲取智慧、经验、意志和力量的同时,也在升华自我,重塑文化自信。  微光成炬的红色文化  元宵佳节,苏州图书馆首个“红色活力站”暨广济南路轨交分馆以崭新
期刊
为人师,你看遍四季晴雨,滋润芬芳桃李;为人师,你坚守初心一片,写下远方和诗。真正的教育,也许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提到的: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教育的真谛被诠释得尽致淋漓,这所学校用匠人之心育人,真正做到了“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是苏州市中小学创建“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特色学校,基于此,
期刊
废旧火车厢、撞色楼梯、足球场、潜水俱乐部、咖啡吧、一亩三文创研究院等等,这些网红们的新晋打卡地,统统都隐匿在古城区的一个文创园内。  位于吴门桥街道辖区内的蓝·SPORT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园七个多月以来,圈粉无数。特别是这里的体育运动项目,唤醒了越来越多人的运动细胞,也带动了姑苏夜经济的活力。体育与城市人的生活本就水乳交融,如今在“文创+”的滋养下,玩出更多新意思。  打卡点1:岐海体育  随着近
期刊
二十年,一座城。步履不停,生活向前。  2001年,吴县市撤市设区,吴中开启了建设加速期,从苏州城南逐渐变成了苏州市区的重要板块。  二十年,吴中一大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建设,现代文体中心与公共文化中心,拔高了吴中的人文高度,公共文化中心还荣获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吴中人民医院新综合大楼、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易地新建、吴中区民生综合服务中心、园博园、吴中博物馆、苏州市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吴郡小学
期刊
绘画史上绝唱至今的“青藤白阳”,是指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家徐渭和陈淳,青藤是徐渭的号,白阳是陈淳的号。徐渭,绍兴人。陈淳,苏州人。徐渭出生时,陈淳三十九岁;陈淳离世时,徐渭二十四岁。徐渭和陳淳算是同时代人,徐渭来过多次苏州,但两人未曾谋面。  徐渭《畸谱》云:“二十六岁。科丙午,北。妇潘死,十月八日寅也。丧毕,赴太仓州,失遇而返。”徐渭二十六岁,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太仓州,今属苏州。徐渭在
期刊
今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在惊蛰之后。此时江南的气温开始上升,土地解冻,万物复苏。在吴地的民间传说中,这天是掌管云雨的龙王苏醒抬头的日子。农谚有“二月二,龙抬头”,因此它也被称为“龙抬头日”“春龙节”“春耕节”。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延续了许多习俗,也寄托了对这一年的美好愿望。民俗节日各地皆有不同,苏州自然也保留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期刊
年初,高质量完成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后,金阊街道各社区“全新”的党组织班子迅速开启了“领雁启航”行动。“学起来、紧起来、动起来”,以最快速度进入角色,各社区党组织纷纷选取群众最迫切希望办的事,作为“开门一件事”,吹响了干事创业的“冲锋号”。  三元一村社区:  开门马上干 服务“不断档”  今年春节期间,为让留苏人员过个暖心年,三元一村社区党委开出了“海棠花红服务驿站”,提供免费测血压、供应热水、手
期刊
在我们不曾留心的地方,好人好事常有发生。这些暖心治愈的故事放在一起,就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样子。  “赵书记,麻烦你帮我把这个2000元捐给姑苏区红十字会。”2月18日一大早,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三社区党委书记赵雪江收到了来自热心居民何梅捐助的“爱心红包”。赵雪江说,每年过完年第一个工作日,何梅都会向姑苏区红十字会和苏州市慈善总会捐款,这也意味着她的公益新旅程又开启了。  公益不止,甘之如饴  新年上班第
期刊
自古以来,虎丘、山塘一直是苏州民俗展示地。春天虎丘踏青,有明代文征明的《虎丘春游词》:“虎丘近接阊闾西,春到游船日满溪。兰桡夜逐桃花浪,明月歌残下武丘。”清明山塘看会,有清代朱莅恭的《山塘杂咏》:“芳堤早度落梅风,斗酒人来系玉骢。灯市阑珊花市近,小楼疏雨杏初红。”五月山塘河里划龙船、中秋虎丘山塘笙歌彻夜赏圆月……这里是人间乐土,也是感知江南文化、体悟民俗魅力的绝佳处。  2021年元宵节,虎丘街道
期刊
2021年,大运河苏州段“运河十景”建设启动。其中,位于姑苏区平江街道内的平江古巷,作为苏州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带着20余条纵横的街巷,13座布满历史痕迹的古桥,被称为苏州古城的缩影。  古巷内不止有原汁原味的姑苏风情,带着人文记忆的古宅、古井、古树、古牌坊更是星星點点散落其中。同时,巷子虽多,却各有故事,要懂得它们,就需要带点不同的欣赏方式。  在有文化积淀的巷子里,品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