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弃妇”沙恭达罗与秦香莲悲剧命运的异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沙恭达罗与秦香莲她们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养成了不同的性格。她们在面对同样的悲剧时,却产生了不一樣的结果。她们都是被不平等的男女社会所支配玩偶,成为了婚姻的“陪葬品”。
  关键词:弃妇;比较;同命运;异结果
  作者简介:韩林蒙(1995-),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2
  不论是西方文学史还是东方的文学史,在各种绚丽多彩的笔触下有这么一种人物形象。尽管她们正直善良,却被丈夫、被男人抛弃。她们被人称为“弃妇”。虽然命运悲惨,她们却英勇顽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本文分别从古印度的文学作品《沙恭达罗》和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弃妇”形象秦香莲身上进行了分析。
  一、沙恭达罗与豆扇陀的爱情故事
  《沙恭达罗》是印度国内最有名的梵语诗人和戏作家迦梨陀娑的作品,是中古时期印度文学最具典型的代表作品。《沙恭达罗》全剧一共有七幕。讲述了沙恭达罗与国王豆扇陀之间美妙却波折的爱情故事。
  在第一、二幕中,沙恭达罗与豆扇陀在树林中相遇,英勇帅气的国王和善良纯洁的沙恭达罗一见钟情,朦朦胧胧又羞于启齿。第三幕时,沙恭达罗告诉自己的好朋友自己对豆扇陀的感情,朋友从中撮合,最终两人按照婆罗门教法所允许的方式结了婚。在第四幕中,豆扇陀离开了沙恭达罗,只给沙恭达罗了一只戒指作为信物。怀孕的沙恭达罗决定离开静修林去寻找豆扇陀。造化弄人,豆扇陀受到诅咒,遗忘了沙恭达罗。在第五幕中,面对遗忘的豆扇陀,沙恭达罗描述了两人的往昔,可是豆扇陀并不相认。沙恭达罗愤怒之余,大骂豆扇陀“忘恩负义”,随即伤心的离去。成为“弃妇”后,沙恭达罗随自己的母亲回到了天国,可她依然忘不了豆扇陀。豆扇陀也在这时看到了信物,恢复了记忆。在最后一幕中,豆扇陀英勇的打败了恶魔阿修罗,最终飞往天国和妻儿合家团圆。故事主要取材于《摩诃婆罗多》中的《沙恭达罗传》。迦梨陀娑用他精巧的双手,编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传说。
  二、《沙恭达罗》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在文章中,迦梨陀娑笔下的主人公沙恭达罗的形象饱满而深情。她被成功的塑造成了典型的中古时期印度女性的代表,聪明勇敢、智慧决绝。她来自林中,生来带着大自然的神秘和善良,她身上具备自然朴素、不工于心计的品质,让豆扇陀看到了和他的王宫中不一样的风景,所以国王豆扇陀才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迷失在了沙恭达罗眼睛里。
  沙恭达罗对爱情的向往和勇敢追求,打破了长期以来对女性身份地位的束缚,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非常需要勇气的。而且她对于婚姻的自主性,和与国王谈恋爱更是让人不禁从心底而生的佩服起来。
  《沙恭达罗》不是以悲剧收场,剧中另一个重要的主人公形象也是必须要提到的,他就是国王豆扇陀。国王相对于沙恭达罗来说,是上层阶级的代表,他年轻英俊、潇洒不羁,然而豆扇陀其实才是当时对女性身份地位最大的压迫者。尽管婚前的豆扇陀给人一种近乎完美的印象,但他对待沙恭达罗婚后的态度,反映出了豆沙驼其实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小人。对于沙恭达罗来说,结婚是她爱情的开始,她向往婚后美好的生活。然而对于豆沙驼来说,沙恭达罗就像他以往的每一次爱情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两人对爱情不一致的态度,导致了爱情最终走向危机。
  三、秦香莲的悲剧命运
  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位“沙恭达罗”,她就是秦香莲。秦香莲是北宋时期翰轩院院长的女儿,是容貌出众、聪慧才智的代表。无奈却被当朝太师的儿子逼婚,落入水中,被书生陈世美救下。秦香莲失去了记忆,所以陈世美带她进了京城寻亲。在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之后,秦香莲找到了自己的家,并且她也爱上了这位救了她性命,还一路上陪伴她寻亲的书生。两人情投意合,在一次无意之中,还发现对方是彼此的青梅竹马,随即陷入热恋。面对家人的安排和爱情之间,秦香莲勇敢地选择了爱情,随后与家庭断绝了关系。在陈世美上京赶考期间,秦香莲苦守家里,默默等待。在陈世美高中之后,秦香莲选择带着自己的儿子上京城寻找陈世美。然而此时的陈世美已经成为了驸马,面对眼前的物欲横流,他选择了派人追杀秦香莲母子。秦香莲一直诉状将陈世美告上了朝堂,最终陈世美被斩,秦香莲也要回来清白。
  四、沙恭达罗和秦香莲人物形象身上的异同
  沙恭达罗和秦香莲的故事很相似,她们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勇敢、炙热的追求自己的幸福的女人;她们都是贤惠、善良的妻子,并且都有了孩子;都因为丈夫追求物质享受,而被抛弃。面对成为“弃妇”的悲剧,她们奋起反抗,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她们都成为了中西方历史上为女性地位挣扎的榜样。相较于沙恭达罗来说,秦香莲的命运更加悲惨。她先是经历了被逼婚,在找到真爱后又得不到家人的祝福,最后在受尽磨难后还被自己的丈夫追杀。她善良朴素,正直坚韧,尽管生活带给她的是无尽的绝望,但她还是在为了爱情苦苦争取。并且在被抛弃后,毅然决然的走向了“报复”的道路。
  五、造成这种悲剧相同但结果不同的原因
  (一)性格不同。
  比起秦香莲来说,沙恭达罗从小生活现在静修林中,和她一起生活的是她的养父和女朋友。她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认识的很浅薄。在她的世界里,她喜欢了就会告诉朋友。得知豆扇陀对她也有感觉时,他们就结婚。而秦香莲出自深闺大院,从小礼教束缚,即使她不工于心计,但她也见过后院相争。从而在面对被抛弃时,沙恭达罗选择逃避,而秦香莲却刚烈果敢、敢于挑战权贵。她们性格的不同,才会最终影响她们结果也不同。
  (二)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沙恭达罗和秦香莲结果的不同,还表现在她们受不同思想文化的熏陶上。在中国,从远古时期的母系氏族到奴隶制社会,由于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不同,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了女性地位开始降低。进入封建社会后,男权地位达到了鼎盛,女性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品,并且从社会意识形态上升到了法律的地步。秦香莲所处的北宋年间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唐代时期差不多,女子地位收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从“女子无才便是德”开始向“才女”转变,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才女形象,如李清照、黄婉等。这种思想的出现,使得女子对爱情自由的向往达到一定高度。这也就出现了秦香莲违背父母之命,一心想要嫁给陈世美的故事。   然而,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古印度时期女子的地位也不高。戲剧中的《沙恭达罗》从头到尾都在给读者灌输一种男权至上的观念。在这种封建伦理思想中,男人是一切权力的中心,是这个世界运作的核心,女人依靠男人而活着,而女人只是男人日常生活中众多环节中的一节。这种思想也使得沙恭达罗成为一个暂时的“弃妇”形象。
  (三)地理环境差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培养出来不同的文明。这也是沙恭达罗和秦香莲命运不同的原因。
  中国自古幅员辽阔,深居内陆,依水而居、傍山而建。人们生活的相对平静、安定,没有太大的竞争。使得中国文化自古就被要求要和谐、内敛。正是这种内敛使得秦香莲在家人与婆婆的刁难之中,隐忍而坚强。这也就达到了双重结果,秦香莲因为自身命运的悲惨,使人产生同情的心理。而她自身勇敢顽强,敢于反抗,又让人对她不由得产生钦佩的感觉。正是这两种感情的交织,使得中国历史上弃妇的形象生动了起来。
  古印度属于印度河流域文明,一条大河贯穿他们生活的点滴。使得他们的以农业为主,并且也是由奴隶制走向了封建制,并且宗教教派众多,使得思想文化也很丰富。但对于女性,从早期吠陀时代是,人民对女性神灵的崇拜,和女性在生产中的作用可以看出来女性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只是到后期,女性开始成为诱惑、邪恶的代表时,对女性的看法开始产生了矛盾。但是女性对爱情的向往还是明确的。所以沙恭达罗对爱情的敢于追求也是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
  虽然两个人物相距甚远,但她们同时历史发展过程中女性地位的崛起和思想的演变重要见证者。虽然她们同沦为男权社会下的悲剧,但她们反抗的精神也预示着我们广大女性,不论是在爱情中还是在生活中,将会勇于追求,敢于付出,在遭受到不公平待遇时敢于反抗。
  参考文献:
  [1]谭洪赟. 论印度古典梵语戏剧《沙恭达罗》的美学特征[D].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彭鲜红. 地理环境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7(1):49-51.
  [3]刘建树. 印度梵剧《沙恭达罗》英汉译本变异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4]胡启泰. 两个命运相同的古代东方女子——从刘兰芝的悲剧看沙恭达罗的结局[J]. 外国文学研究, 1991(3):74-80.
  [5]唐慧娟. 试析独立后印度妇女地位的变化[D]. 云南大学, 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重点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实问题进行阐述,重点分析应该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学批评的发展。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艺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1  人类社会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媒体形态的数字媒介时代,这代表着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发展必将呈现新的特点。新的媒介信息技术让文学的边界发生位移,
摘 要:孤独是一种情绪,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的体验。文学作品中也常有一些难以名状的孤独,这里我就从孤独情结切入,谈谈《在酒楼上》、《孤独者》以及《变形记》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孤独情结。  关键词:文学作品;孤独;现代社会  作者简介:宋浩珍(1993.12-),女,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
摘 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其女性观也在不断的演变,其中母女关系作为女性观中的一部分其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关系特点,在母女关系中其不同的关系形态表现出其在女性观中所呈现出的不同可能性,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其所表现出的女性观可以说是对时代背景下女性世界结构的一种审视及判断,是对母女关系从深层情感角度进行解读的方式。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女性观;母女关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1997年春,抚松县永红水泥厂被迫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民营企业家杜聿华出资100万元买下了这个已破产倒闭的县属国有企业,组建了“北华水泥责任有限公司”,简称“北华公司”。说实话,包括杜
作者简介:王凤娇(1988-),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1  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文学上,王蒙都具有极其敏锐的眼光。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西山读书会可说是王蒙政治仕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正因为对政治形势作了敏锐地预计,才有了到新疆去的毅然决然
期刊
编者按:2006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颁奖晚会,至此为期两个月的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活动落下帷幕。中国之声的于芳、向菲,经济之
摘 要:女性人才观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表现的极为重要的思想,书中他成功塑造了多为栩栩如生的女性艺术人物,更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其出众的才华以及宽阔的胸襟志向。小说中反映了作者“巾帼不让须眉”的美好理想,也衬托出了作者对小说中女子才人悲惨命运的痛惜,用以痛斥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人才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梅河口市中和镇二八石村 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加强了 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 设,着力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促进了经济工作和精神文明建 设,去年集体收入23万元,人 均收入4705元,成为
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民间文学及相关民族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6JG392。  摘 要:从文化生态视角建构民族文艺学,“诗意”是其主要追求,是人类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感触。由于地域环境、生活习惯等原因,我国少数民族文艺有其独特的诗意追求。“诗意”是民族文艺生发的升华,是民族文艺构成的血液,是民族文艺的灵魂,“诗意”是民族文艺思想及审美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艺;诗
逍遥是庄子全书的重要思想线索,理解逍遥对理解庄子思想有重要意义。逍遥是对自由的直观体验而不是界定,想要实现自由,必须超越个体与群体、理想与现实、身体和心灵这三对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