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分析的国内骨内输液装置研发进展

来源 :医疗卫生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mmi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专利的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从专利申请数量、专利申请主体、专利分类号、专利技术要点等方面分析了国内骨内输液装置的专利申请现状,重点阐述了骨内输液装置研发的热点及技术要点,提出了下一步研发重点应关注骨内输液装置功能模块的智能优化和加强患者疼痛管理、婴幼儿骨内输液装置的研发、适应野外急救环境需要的装置改进以及相关医学模拟训练器材的研发等方面。
其他文献
阐述了海拔4680 m西藏自治区安多县大气环境低氧的特点,介绍了安多县人民医院3种常规氧疗方法及其氧分压p(O2)极值,分析了安多县空气加压氧舱内不同氧疗方案及其优势。指出了空气加压氧舱是安多县提升氧疗效果的重要医疗装备,具有重要的临床医疗和军事卫勤保障价值。
目的:研究三维实时肿瘤追踪门控放疗技术在腹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的呼吸模式对腹部肿瘤实时追踪门控放疗执行效率的影响。方法:利用4D-CT扫描技术获取30例腹部肿瘤患者的CT图像,勾画靶区和正常组织,制订普通放疗计划和三维实时肿瘤追踪门控放疗计划,从靶区剂量分布方面分析三维实时肿瘤追踪门控放疗技术的优劣。根据30例腹部肿瘤的运动特征,对三维实时肿瘤追踪门控放疗执行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相比普通放疗,三维实时肿瘤追踪门控放疗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腹部肿瘤靶区的最小剂量和平均剂量,减小正常组织接受
目的:检测经过长期使用后的头枕是否发生形变,进而影响头颈部放疗的质量。方法:将使用3 a的定位头枕(1号)、治疗头枕(2号)(均为B型),在激光线下进行定位标记,使用GE RT5900大孔径模拟定位CT扫描6次,比较头枕横断面和矢状面AP(前后)方向轮廓差异。采用15 kg的条形沙袋模拟人体头部质量分别放置于1、2号头枕上,测量头枕AP方向高低位置差异。选取2017年6—12月18例、2018年30例、2019年30例、2020年1—4月18例使用1、2号头枕的患者,回顾头颈部放疗患者第四颈椎处AP方向高
目的:针对传统的换药台和换药床用于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换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多功能PICC病房专用换药车。方法:多功能PICC病房专用换药车包括换药车体和支腿。换药车体由换药台面、换药台面下的存放抽屉和存放柜、垃圾桶1、垃圾桶2、充电电池和手消剂存放架组成。换药台面由手部防护罩、护理防护罩和矩形存放槽组成。结果:多功能PICC病房专用换药车便于医护人员操作,可缩短每个患者的换药时间,减少PICC导管穿刺点暴露时间
促炎症消退介质(SPMs)是一类新型的内源性炎症调控介质,包括脂氧素、消退素、保护素和巨噬细胞源性消退素家族。目前研究发现,SPMs为机体自身合成物质,可以促进炎症消退、清除病
目的:研究基于更昔洛韦联合中药解毒冲剂在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由本院收治的9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
目的:分析对比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治疗食道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食道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放疗治疗方法不同分组,45例分为同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骶尾部藏毛窦的MRI表现,以便于临床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骶尾部藏毛窦的盆腔MRI图像,依据Tezels的临床分型方法分为5型,观察各型藏毛窦的走行方向、形状、边界、长径及不同序列MRI的信号特点等,并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表现。结果:43例骶尾部藏毛窦均位于骶尾部臀间裂皮肤及皮下脂肪层内,均未累及肌肉组织,均未与骶管及肛管相通,窦道向头侧走行较多;病理显示22例见毛发,16例见脓肿形成。Ⅰ型4例(9.3%),长径1.3~4.0 cm,慢性炎症表现,
目的:提出一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物资的需求获取方案。方法:将以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作为案例,提取应急医疗物资类别作为特征属性并构建案例库,基于案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CBR)技术得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医疗物资需求获取的方案。结果:通过该方法可以快速得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似的医疗物资需求方案。结论:通过CBR技术及构建的案例库可以得到科学的分析预测,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物资的储备与应急医疗资源预案的制订提供了参考。
目的:研制一款平时和野战条件下均可使用的一次性输血输液加温袖带,以减少大量输血、输液时的低温损伤,提高我军野战救护和伤员转运途中输血、输液的救治效率和安全性。方法:该加温袖带利用铁氧化反应产热的原理设计,主要结构分为3层。采用淋膜打孔、透气均匀的无纺布制作最内层,按照一定比例将高纯度铁粉与活性炭、蛭石和氯化钠均匀混合,填充至中间层,最外层均匀涂抹医用级可食用明胶。结果:使用该加温袖带在10 min内即可达到45℃的温度,30 min后恒定在(50±2)℃,且加温持续时间在10 h以上;使用该加温袖带常规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