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先生”LOGO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家同城物流公司,风先生把旗下的配送员打扮得就像超人,而且每人一个智能手表,独立运作,实时连接到整个系统。他们甚至还编了一首主题曲——《风》,拍了个MV。
  没错,风先生的创始人郑飞科是超人迷,而配送员的这套装备大部分都是按照郑飞科的风格打造的——当然也是这位霸道总裁调研过的,适合配送员使用和穿戴。他的产品部不仅有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还有服装设计师。
  郑飞科说,他其实不想管这么多细节,因为别人会很烦,但是如果不这样就形成不了风格,所以必须要按照一个人所有的想法来,而品牌是一个个性的东西。
  所以,风先生就变成了如今物流公司中最不五大三粗、最有调性的。
  没管过那么多人
  郑飞科说如今最大的压力是没管过那么多人。截至目前,风先生有全职配送人员5000名,兼职配送员10万名,还在持续增长。
  为了管好这些人,风先生实行军事化管理,将配送员分为P线和M线,P线根据业绩和入职时间分为1-5星,M线则分为小中大各个级别的队长,带领团队。
  在风先生的办公楼下、在各个团队的集结点,每天早上中队长都会带着团队一问一答地喊:“我们是——快如风,铁如军,风先生。我们要——猛如虎,锐如鹰,向前进。勇往直前,即刻送达!”
  郑飞科是怎么想到这些招儿的?实际上,他虽然不是国防生,但母校是“国防七校”之一的哈尔滨工程大学。
  在很多人想要“做轻”,通过众包来解决即时配送问题的时候,郑飞科选择了“做重”。他的配送员每日人效可以达到40单,比众包配送要高多了。
  当很多人沉浸在Uber和滴滴的神话中,认为算法可以解决一切时,郑飞科发现了真相:所有试图做线上订单信息合并和调度优化的都是伪命题,效率最高的永远是线下的自调配。“物流行业永远是地理位置熟悉了、客户熟悉了、订单类型熟悉了,效率才最高。在同城的即时配送领域,70%的订单送得慢都是因为不认路。”
  郑飞科自己尝试送单的时候就经常糊里糊涂,因为不认路送迟了被客户投诉。
  如果你认为风先生的成功只是因为发现了这个规律,那你就错了,风先生也有一套精密的、与众不同的算法——不是基于订单,而是基于人。也就是说,这套算法算的是哪几个人在哪个时间段去哪个商户或者哪些地区服务,而背后所遵循的规律很简单,是配送员对这条线路的熟悉程度。如果数据显示这名配送员经常去某个小区或者商户,就肯定会被优先分配到该区域,效率会提升50%以上。
  天天躲在课桌后看原版编程书
  风先生的技术都由郑飞科亲自掌舵,而1986年出生的郑飞科自称“不是懂技术,而是非常懂技术”。
  上小学三年级的郑飞科第一次接触到的电脑,是学校的一台486,基本靠程序语言控制。
  这台486成了郑飞科的启蒙老师,让他狂热地爱上了编程。初一,郑飞科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从此开始了他独树一帜的生活:同学们用计算机来打游戏,他用来学习怎么做网页、做动画和做音乐,然后订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IT类杂志。上高中后,郑飞科又常常躲在课桌下面读英文原版的编程书。“看不懂就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就当练英文。后来我英文也成了全校最好的。”
  读大学后,计算机专业的他用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同学需要一两天才能完成的编程。
  那个时候,郑飞科的愿望是申请斯坦福的计算机硕士,但2008年下半年,也就是他大四第一学期,他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参赛组成员,被拉去参加了中科院创业大赛。
  就是这次比赛,为郑飞科在创业这条不归路上“死磕”下去埋下了伏笔。因为表现出众,郑飞科被当时就职于北京中科院的同校师兄看中,被拉入一家游戏类的创业公司,负责产品和设计。
  虽然半年后,郑飞科就因为工作氛围和自己想象中有偏差而辞职,但他说没啥可后悔的。郑飞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第一份工作做的什么,往往后面会一直做什么。何况受从商的家庭熏陶,创业也是郑飞科的愿望。
  后来,郑飞科还两次收到过Google的邀请,虽然这曾经是他向往的,但已经选择了创业的他,没法回头了。
  不折腾就不过瘾
  离职后的郑飞科,先后去了人人网和机锋网担任产品经理,但他发现,这都不是他理想中的人生状态。2011年,他决定回自己的家乡杭州创业。
  父母成了他的第一位天使投资人,拿出100万,支持他创业。
  郑飞科做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格子箱网络,是一款类似于nice和in的图片社交类产品,运营了两年时间,始终进展不大。为了让项目活下去,郑飞科接了很多外包业务,帮别人设计和开发产品。现在回想起来,这段时期为他做产品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也让他敢于第二次起飞,并立志做一家不一样的物流公司。
  郑飞科创业,不折腾不过瘾。别人吐槽他变来变去不知道在做什么,他也不在乎。他说,肯定得变,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怎么玩。
  那段时间,风先生尝试了7种模式,比如从让商家一单一单地发订单,到让商家对接系统,再后来进行预约配送──他们改了很多种方式来观察成本结构变化、成本变化和营收变化。
  2013年,郑飞科断定未来所有的东西都会有互联网,所以应该往线下走,而可以切入的方式只有两种:第一是高频打低频,第二是低频高价值。
  郑飞科选择了前者,做起了外卖平台。
  最初的产品构架,从前端交易到配送团队样样都有。但不久,郑飞科就看出外卖平台的竞争会变得相当凶险,因为它会是大佬们必争的本地生活入口,烧不起钱就没法玩。于是,郑飞科砍掉了其他业务,只留下了物流这一项,因为物流可以赚钱。
  一开始他采用的也是众包模式。2014年的6至7月,恰逢杭州的梅雨季节。一下雨,兼职人员就少了很多,风先生因此收到很多投诉,品牌也受到了影响。于是,郑飞科决心做自己的全职配送队伍。
  郑飞科还乐此不疲地成立了风先生实验室,培育各种“小白鼠”。
  事实上,这已经是郑飞科的第二个项目了。
  2011年,郑飞科回到老家杭州,父母成了他的第一位天使投资人。拿出100万,郑飞科做了第一个创业项目——格子箱网络,一款类似于nice和in的图片社交类产品,运营了两年时间,始终进展不大。为了让项目活下去,郑飞科接了很多外包业务,帮别人设计和开发产品。郑飞科回想起来说,这段时期为他做产品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也让他敢于第二次起飞,并立志做一家不一样的物流公司。
  融合“跑腿+互联网”
  也许在互联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吧。
  一开始,“风先生”的业务在杭州萧山地区试水,“一天100来单吧,主要是寿司店接的外卖。”
  郑飞科解释,如何把跑腿的活与互联网技术融合起来。“风先生”的运作模式下,合作商家的使用方式类似于出租车司机使用打车软件,当配送任务出现后,根据配送任务、地点的难易程度和远近,工作人员将其有选择性地发布给附近的“风先生”。这些“风先生”外卖员大多是全职,均通过APP注册。兼职者在注册时需上传本人照片、身份证和健康证照片,填写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居住地址。“风先生”有一套严格配送流程,以及完善的配送员管理机制,优化订单和人力配置,从而达到高效配送。为了约束兼职者,但凡被投诉的“风先生”都会被开除,没有第二次机会。
  郑飞科说他正准备着布局全国:“目前除了大本营杭州,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风先生都进去了。”粗粗一算,“风先生”已接了20多个城市的“跑腿活”,而在郑飞科的计划里,“风先生”将进驻的目标城市有100多个。
  他透露,未来将主要开放配送业务给更多上游合作的平台商。“互联网下,传统餐饮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别小看了便当店,他们的发展也许会超过那些人气餐馆。”(编辑/张本科)
其他文献
2014年5月上线的尾巴圈App是一个全品类的宠物综合服务平台,意在整合乐宠原有的电商和社区资源,用创始人李元的话来说就是“不卖狗,只卖狗东西”。如今的尾巴圈可以分为三个模块:社区、电商(上海)、O2O(北京)。社区留人,电商卖东西,O2O卖服务,三个部分的职能划分非常清楚。  凭借十几年的行业深耕积累下的资源,尾巴圈的社区用户达到150万,电商用户达到180万,电商平台上目前已有超过30%是自营
期刊
我们都在讲“个人品牌时代到来”,但是这和网红其实是两个层面的东西,甚至可以说,网红只是你个人品牌其中的一个属性或者渠道。同样,网红IP化和明星网红化也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前者像是渠道撬动内容,用网红的渠道去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而后者则是在内容基础上增加了网红这一个渠道。就比如,很多人都在说的雷军和贾跃亭正在成为新的企业家网红,前提是他们即便之前不是网红,他们的身份、职位、财富等等就已经形成了他们
期刊
手塚治虫除了发明动画漫画工业体系之外,还有另一重要功绩,就是其作品本身的杰出成就。因为得益与工业化的优势,手塚治虫在世期间,创作了惊人数量的漫画和动画作品。  手塚创办了日本第一家漫画公司,又创办了第一家动画公司。可以说,草创期的日本动画工业,完全是围绕手塚治虫为核心而建立的。  早期,虫制作所推出的所有动画作品,全都是以手塚治虫的漫画原作为基础的。手塚治虫一生画了约450部漫画(一说700部),
期刊
宠物医院、宠物洗澡、宠物美容、宠物食品……从2014年开始,与汪星人相关的O2O服务热潮渐起。2015年完成2900万美元D轮融资的乐宠,无疑是最显眼的一个。  与宠物结缘  李元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从业者,1997年就在做网络社区和聊天室。2001年,李元的叔叔在北京北苑圈了一块800多亩的地,创办北京国都宠物乐园。李元一听就兴奋了,因为他从小就是个宠物爱好者,经常和爸爸一起捡流浪狗、流浪猫,
期刊
1989年2月9日,手冢治虫因胃癌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麹町半藏门医院逝世,享年60岁。  他在去世前,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留下了《火之鸟》等未完成的篇章。  在其晚年时,曾创作了《我与孙悟空》等作品,来讲述他和中国之间的缘分,讲述中国动画对其幼年时期的影响。其一生中来访过中国,并与其偶像——万籁鸣有过会面。  手塚治虫一生给日本社会留下了巨大的宝贵财富,作品深刻而内涵丰富。从他开始,刷新了以往日
期刊
她年幼求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都比别人早,颇有些天才儿童的得意,觉得“我比你们赚到了几年”,去英国留学时主修难啃的神经科学,回来便在高校谋了一份教职。高学历,好家庭,稳定得体的工作,接下来再体面地嫁个人,一个中国传统观念里的女孩,就算是完成了所有的期待了。相夫教子。句号。后面的事情似乎不会有人在意。  她不喜欢大学的教职,当时选择这个,很大程度是家里的因素。六七年的工作生涯,感到更多的是无聊和压抑
期刊
邓亚萍、刘翔、奶茶妹妹……从“网红”到“网黑”,就如TVB剧《潮流教主》里教主的金句:我说它是潮流就是潮流,我说它是垃圾就是垃圾。对于处于焦点的网络名人而言,开放的舆论环境往往使他们处于舆论刀锋,这也正是网红传播的情绪化特质。  在互联网2.0时代,网红模式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但其难点远远不是构建起人气,而是构建起人气之后,如何寻找到可持续性的变现套路。  专家指出,网红经济仍面临诸多局限,并
期刊
1963年进入东映动画公司从事动画师工作。  1971年加入手塚治虫成立的““虫Production动画部”。1982年开始独立创作漫画。  1984年执导《风之谷》,该片获得罗马奇幻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奖等4项大奖。  1985年与高畑勋、铃木敏夫共同创立吉卜力工作室。  1986年执导《天空之城》,该片获得第41回每日电影奖大藤信郎赏等6项大奖。  1988年执导《龙猫》,该片荣获第13回报知电
期刊
在日本漫画及动画的草创期,作为主要代表和推进人的手塚治虫,如今看来,人们更愿意将他称之为日本动画界的“爱迪生”。因其像爱迪生一样,不仅发明了大量日本现代动画、漫画的表现方式和新技法,还为之能够进行工业化量产,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规格制度,奠定了日本工业动画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手塚治虫的年代,做动画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无数的人重复劳动——设计、绘制、上色、摄影、校对等。按照一般电影胶片摄影机的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