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民办独立学院面临转设形势的情况下,各财经类民办独立学院纷纷提高自身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文章针对目前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模式的五个构成内容: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独立学院改革会计教学模式作准备。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模式;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民办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教学理论落后。在民办独立学院,会计教学理论落后。我国会计教学实践中较多地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理论。它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民办独立学院的教师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缺乏对教学实践的认识,更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教学理论,上课基本采用“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四段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最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理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效果差,俗称“填鸭式”或者“灌输式”教学。(2)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不清。会计教育的目标决定了会计人才培养的类型,并直涉及到运用何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什么教学内容。目前的民办独立学院大多都是在按照职业学院的方式来开设专业的,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没有去深入研究自身的培养对象、层次定位,结果造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在会计教学目标上大同小异,将自身的教学目标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混同。这种“同质化”的现象,使独立学院教学目标的规格和类型上区分度不高,缺少特色。(3)会计教学方法落后。会计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作为传授会计理论的会计教学却仍然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难以提高会计的教学效果。一般独立学院都受到经费的限制,教学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就连使用多年的多媒体教学都很难得到普及,主要的教学方法仍然是黑板加粉笔的理论讲授,这对会计专业这种实践性强的内容在讲授时,不能形象生动的将理论讲透,课堂上老师满堂灌,课下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不能独立处理业务,影响的教学效果。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差,使得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难以体现,就失去了独立学院存在的意义。(4)会计教学的实现条件现状。一是民办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基础较差。从以往高考的招生分数线线不难看出,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较不扎实,同时偏科严重,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学习成绩不稳定,学习效果不理想。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活跃、思想前卫,但不愿与他人交流,自我意识比较强,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比较差。二是民办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民办独立学院的会计教师主要来源于两大类:第一类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会计实践经验,没有参加过会计实践工作。这类教师的优点是: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思维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在会计知识每年更新的形势下,能自学各种新内容。但这类教师的缺点也很明显:实践能力缺乏,包括会计的实务实践和教学的实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难以开展实践教学或者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实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影响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这些教师由于刚参加工作,职称往往比较低,大多数是助教或者将是,科研方面经验缺乏,没有资格主持或者参加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导致独立学院会计教师科研水平也低。而独立学院现行的福利待遇和管理机制等,都没有办法吸引那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教师,偶尔有博士生进来了,也会由于发展问题而留不下来。第二类是从普通高校返聘过来的退休教师。这类教师的优点是:教学经验丰富,职称高,绝大部分都是副教授和教授。但是这类教师因为年纪比较大,工作的激情逐渐减退,科研方面没有晋升的压力,所以对科研没有兴趣,更是不愿意把精力花在科研上。目前有些独立院校聘请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作为兼职教师,但由于兼职教师在自己本校有教学和科研的任务,时间和精力有限,并不会主动将主要精力放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上,将兼职上课当作一种赚取外快的手段,教学效果自然不能与本校相提并论。三是民办独立学院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目前我国民办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跟普通高校类似,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从这种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第一,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理论性的课时多,手工会计实验和会计電算化的课时少,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管理类其他课时少,忽视了管理能力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第二,选修课和必修课的设置与安排不合理,不科学。第三,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一般没有安排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5)民办独立学院会计教学评价现状。通过对几所独立学院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方法,不难看出目前独立学院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评价一名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方法,是由学院派出一名督导组成员听课,通过听课打出一个分数;学期末又由学生对各个教师打分,几个分数综合就是这名教师教学评价的分数。这种方法有其合理性,比过去的不听课直接看学生成绩的方法科学,但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将督导组成员听课是随意选择一节课听,由于课程的安排,可能不是每节课都讲得很精彩,就会导致督导组成员听课以一概全的现象。其次,学生评价教师的讲课质量也很主观。有的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会遭到学生的反感,打分就低;有的老师对学生很宽松,上课听不听课都不管,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对他好,打分就高,这也导致了教学评价的不公允。
二、民办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独立学院自身的原因。一是尚未形成鲜明的办学特点。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和实践,独立学院所形成的办学定位都是以培养直接服务于地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但母体高校一般为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办学水平高﹑教育资源丰富,以精英型、学术型人才作为主要的培养任务,这种办学目标与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区别。但目前的独立学院对于母体高校的依附比较强,在很多方面都不得不借助母体高校,比如师资﹑专业的设置﹑学科的设置﹑招生的宣传,母体高校的很多方面并不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缺乏对教师的培养。目前独立学院普遍是对教师重使用轻培养。第一,独立学院的教师档案都是人事代理,这样教师跟学院之间是一种短期的合同聘用关系,人员基本都是处于一种流动状态,正式由于这种人员流动性强,学院就不愿意在教师培养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第二,独立学院由于自身利益问题与观念问题,不愿意在教师的培养上进行投入。有时有一些培训费用的安排,也主要用在对在岗专职教师进行教师资格岗前培训,而对于教学方面却缺乏有针对性的系列培训。三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就我国目前的环境而言,独立学院教师的地位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主要来源于精神方面的奖励,由于社会环境在促使独立学院激励机制有效形成方面还不是很宽松,教师实际获得的经济利益和福利待遇与公办院校相比相差甚远,整个社会对民办教师这一领域的理解、支持和尊重感有待进一步提高。(2)政府的原因。除了民办独立学院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政府的原因。第一,当前政府对独立学院和其他形式的民办高等教育认识不足,导致独立学院在发展中由于环境的不公平而丧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而公办院校由于有国家作为后盾,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第二,人事制度不完善。政府出台的对于民办独立学院教师的相关政策法律规章制度还很不完善,针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也没有切实的落实,部分关系到教师切身经济利益的问题也尚未得到解决,这些政策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民办高校人才的引进和民办教师队伍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娅.“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会计教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2]陈婉丽.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认识论视角探讨[J].会计之友.2009(6)
[3]胡世强.高等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4]高欣.我国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5]刘媛媛.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6]叶珍媖.基于独立学院会计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学理论.2010(12)
[7]张宝丽.浅议新时期会计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J].企业导报.2009(7):161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模式;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民办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教学理论落后。在民办独立学院,会计教学理论落后。我国会计教学实践中较多地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理论。它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民办独立学院的教师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缺乏对教学实践的认识,更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教学理论,上课基本采用“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四段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最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理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效果差,俗称“填鸭式”或者“灌输式”教学。(2)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不清。会计教育的目标决定了会计人才培养的类型,并直涉及到运用何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什么教学内容。目前的民办独立学院大多都是在按照职业学院的方式来开设专业的,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没有去深入研究自身的培养对象、层次定位,结果造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在会计教学目标上大同小异,将自身的教学目标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混同。这种“同质化”的现象,使独立学院教学目标的规格和类型上区分度不高,缺少特色。(3)会计教学方法落后。会计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作为传授会计理论的会计教学却仍然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难以提高会计的教学效果。一般独立学院都受到经费的限制,教学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就连使用多年的多媒体教学都很难得到普及,主要的教学方法仍然是黑板加粉笔的理论讲授,这对会计专业这种实践性强的内容在讲授时,不能形象生动的将理论讲透,课堂上老师满堂灌,课下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不能独立处理业务,影响的教学效果。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差,使得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难以体现,就失去了独立学院存在的意义。(4)会计教学的实现条件现状。一是民办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基础较差。从以往高考的招生分数线线不难看出,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较不扎实,同时偏科严重,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学习成绩不稳定,学习效果不理想。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活跃、思想前卫,但不愿与他人交流,自我意识比较强,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比较差。二是民办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民办独立学院的会计教师主要来源于两大类:第一类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会计实践经验,没有参加过会计实践工作。这类教师的优点是: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思维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在会计知识每年更新的形势下,能自学各种新内容。但这类教师的缺点也很明显:实践能力缺乏,包括会计的实务实践和教学的实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难以开展实践教学或者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实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影响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这些教师由于刚参加工作,职称往往比较低,大多数是助教或者将是,科研方面经验缺乏,没有资格主持或者参加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导致独立学院会计教师科研水平也低。而独立学院现行的福利待遇和管理机制等,都没有办法吸引那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教师,偶尔有博士生进来了,也会由于发展问题而留不下来。第二类是从普通高校返聘过来的退休教师。这类教师的优点是:教学经验丰富,职称高,绝大部分都是副教授和教授。但是这类教师因为年纪比较大,工作的激情逐渐减退,科研方面没有晋升的压力,所以对科研没有兴趣,更是不愿意把精力花在科研上。目前有些独立院校聘请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作为兼职教师,但由于兼职教师在自己本校有教学和科研的任务,时间和精力有限,并不会主动将主要精力放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上,将兼职上课当作一种赚取外快的手段,教学效果自然不能与本校相提并论。三是民办独立学院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目前我国民办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跟普通高校类似,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从这种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第一,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理论性的课时多,手工会计实验和会计電算化的课时少,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管理类其他课时少,忽视了管理能力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第二,选修课和必修课的设置与安排不合理,不科学。第三,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一般没有安排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5)民办独立学院会计教学评价现状。通过对几所独立学院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方法,不难看出目前独立学院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评价一名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方法,是由学院派出一名督导组成员听课,通过听课打出一个分数;学期末又由学生对各个教师打分,几个分数综合就是这名教师教学评价的分数。这种方法有其合理性,比过去的不听课直接看学生成绩的方法科学,但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将督导组成员听课是随意选择一节课听,由于课程的安排,可能不是每节课都讲得很精彩,就会导致督导组成员听课以一概全的现象。其次,学生评价教师的讲课质量也很主观。有的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会遭到学生的反感,打分就低;有的老师对学生很宽松,上课听不听课都不管,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对他好,打分就高,这也导致了教学评价的不公允。
二、民办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独立学院自身的原因。一是尚未形成鲜明的办学特点。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和实践,独立学院所形成的办学定位都是以培养直接服务于地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但母体高校一般为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办学水平高﹑教育资源丰富,以精英型、学术型人才作为主要的培养任务,这种办学目标与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区别。但目前的独立学院对于母体高校的依附比较强,在很多方面都不得不借助母体高校,比如师资﹑专业的设置﹑学科的设置﹑招生的宣传,母体高校的很多方面并不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缺乏对教师的培养。目前独立学院普遍是对教师重使用轻培养。第一,独立学院的教师档案都是人事代理,这样教师跟学院之间是一种短期的合同聘用关系,人员基本都是处于一种流动状态,正式由于这种人员流动性强,学院就不愿意在教师培养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第二,独立学院由于自身利益问题与观念问题,不愿意在教师的培养上进行投入。有时有一些培训费用的安排,也主要用在对在岗专职教师进行教师资格岗前培训,而对于教学方面却缺乏有针对性的系列培训。三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就我国目前的环境而言,独立学院教师的地位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主要来源于精神方面的奖励,由于社会环境在促使独立学院激励机制有效形成方面还不是很宽松,教师实际获得的经济利益和福利待遇与公办院校相比相差甚远,整个社会对民办教师这一领域的理解、支持和尊重感有待进一步提高。(2)政府的原因。除了民办独立学院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政府的原因。第一,当前政府对独立学院和其他形式的民办高等教育认识不足,导致独立学院在发展中由于环境的不公平而丧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而公办院校由于有国家作为后盾,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第二,人事制度不完善。政府出台的对于民办独立学院教师的相关政策法律规章制度还很不完善,针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也没有切实的落实,部分关系到教师切身经济利益的问题也尚未得到解决,这些政策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民办高校人才的引进和民办教师队伍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娅.“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会计教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2]陈婉丽.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认识论视角探讨[J].会计之友.2009(6)
[3]胡世强.高等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4]高欣.我国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5]刘媛媛.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6]叶珍媖.基于独立学院会计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学理论.2010(12)
[7]张宝丽.浅议新时期会计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J].企业导报.2009(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