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气囊扩张术并发症的防治

来源 :安徽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ne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约为 0 5 %~5 9% [1 ] 。由于吻合器的广泛使用 ,吻合口狭窄有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2 ] 。我院自 1 995年 4月至 1 999年 1月在内镜引导下采用自行改进的哑铃型双气囊扩张器 (下称扩张器 )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 Esophageal cancer, cardia cancer postoperative anastomotic stenosis incidence of about 05% ~ 59% [1]. Due to the widespread use of staplers, anastomotic stenosis has an upward trend,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time [2].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1959 to January 1999 under the guidance of endoscopic self-modified dumbbell-type double balloon dilator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dila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ogastric anastomotic stenosis
其他文献
目的 提高对NK/T淋巴瘤的认识一方法报道1例原发于肠道的NK/T淋巴瘤的诊断、治疗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患者经3次肠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肿瘤细胞免疫表型为CD+56、CD+45、CD-20,CD+3、CD-20、CD-59,经EPOCH及Hyper—CVAD化疗无缓解,诊断3个月后死亡。结论NK/T细胞淋巴熘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易误诊,预后差。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累及预后不良,其中位生存期2~6个月.与NHLCNS累及相关参数是年轻、进展期、累及结外部位数、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和国际预后指标(IP
患者女,57岁。2009年4月因“下肢疼痛3月余,诊断为急性白血病2月余”入我院.患者2006年4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就诊,检查发现白细胞较低,为2.7×109/L,血小板、血红蛋白均正常。后血小板逐渐增高,最高达865×109/L。2007年3月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念rn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TIA工作组[1]在2002年提出了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TIA由病灶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
2010年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会议中,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相关的文章共有17篇: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常规化疗为主的4篇,以ATRA+三氧化二砷(ATO)为主的2篇,以ATO为主的6篇,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3篇,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相关的2篇。
目的 了解T淋巴细胞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克隆造血中的作用.方法 对7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T淋巴细胞亚群及激活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核型36例,异常核型40例,异常发生率52.6%.40例异常核型中,三体8(+8)24例,占异常核型的60.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DS患者CD+3 CD-19、CD+3 CD-4 CD+8以及CD+3 HLA-DR+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CD-
近日在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组织的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出现重大职业病事故,对负有直接责任的用人单位责任人员应考虑追究其刑事责任.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异环磷酰胺、甲泼尼龙、沙利度胺(V-CMPT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V-CMPT方案进行治疗的24例初治和复发难治MM患者资料,3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应用骨髓细胞学检查、M蛋白鉴定以及其他血液学指标评价病情及疗效.结果 初治的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5例、轻微缓解(MR)1例;复发难治的15
目的 寻找复发难治性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诱导缓解的有效方法.方法 以CAG预激方案联合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和泼尼松(PDN)诱导治疗6例复发难治性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提高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血栓的认识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名健康对照及7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浆D-二聚体(D-DI)的含量.结果 7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APTT(30.44±1.43)s、FIB(3.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