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蕴意之透析

来源 :东南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boy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总结学界对犯罪蕴意争执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社会的事实上的犯罪是相对确定的,许多情况下所谓的犯罪,均是主体依据自身价值观对事实上的犯罪的认知,这实际上是观念上的犯罪,并且在这种观念上的犯罪之中必然蕴含主体对应然犯罪的期待。在明析犯罪蕴意这一逻辑的基础上,作者具体透析了两个层面上的犯罪认知:对形式上的犯罪作了比较;对实质上的犯罪作了揭示,认为犯罪是对一个社会的主流社会规范的反叛,犯罪应当是严重侵犯人类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行为。
其他文献
<正>李清俊被称为韩国文学史上"小说的匠人"。他的作品倾向着重追求人们生活的真实本质,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对现实世界的残酷犀利的描述。[1]小说《白痴和傻瓜》正是这样一
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其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把物质从生产、流通、直到消费以后所溢出的散发、排弃的物质能够与再生产这个环节链接起来。故笔者以为循环经济的
金银花新品种华金6号是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在系统调查、搜集忍冬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选择单株优良种质经过10余年的定向培育而选育出来的。该品种花蕾快速膨大期比一般品种晚
西方有学者认为西方对东方的冲击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即16—18世纪是基督文明的冲击阶段,19世纪是科学技术的冲击阶段。前一个冲击因东方文明的抵抗而失败,后一次进攻却取得了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