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巨细胞病毒pp65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诱导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g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 pp65是否可以诱发正常C57BL/6小鼠产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变化.方法 构建HCMV pp65原核表达质粒与真核表达质粒,然后进行HCMV pp65原核蛋白表达与纯化.间接法ELISA检测anti-pp65 IgG、dsDNA、抗核抗体(ANA),竞争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b、IL-6、TNF-α浓度.结果 成功获得HCMV pp65原核表达蛋白和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小鼠后血清中anti-pp65、抗dsDNA抗体、ANA、IL-6均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HCMVpp65可以使C57BL/6小鼠SLE相关检测指标发生明显改变,这一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与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血清Anti-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Anti-HBs阳性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CD279)及其配体(CD274和CD273)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选择23例、22例和25例ALT正常的血清Anti-HBe阳性的CHB患者、Anti-HBs阳性者和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CD279、CD274和
目的 通过检测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xPEC) 30种毒力因子了解其基因的检出情况及遗传谱系分型情况,并初步探讨两者关系,探究ExP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210株分离自血液、尿液及其他部位的菌株参与研究,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临床分离菌株毒力因子基因的存在情况并进行遗传谱系分型,比较菌株遗传谱系分型各组间毒力因子基因的检出情况是否有差异.结果 ExPEC中毒力基因fimH、fyuA、tr
目的 克隆、表达、鉴定结核分枝杆菌(MTB) Rv0091基因编码蛋白,分析酶活性,初步鉴定其功能.方法 构建Rv009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trxB进行表达,经IPTG诱导,Ni2+-NTA柱纯化后获得可溶性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纯度、Western blot进行免疫学活性鉴定、质谱分析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酶耦联法检测酶活性,分析酶学性质.结果 成功构建Rv00
Graves病(GD)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近来研究表明CD4+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GD患者外周血CD4+CXCR5+T细胞及其表面分子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GD发病中的作用。
期刊
目的 利用基因重组抗原免疫小鼠,制备抗人IgE单克隆抗体,研究其特异性和功能.方法 用表达的重组人IgE-Fc免疫BLA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以间接ELISA法筛选杂交瘤上清.用ELISA阻断分析鉴定其生物学功能;通过丙氨酸突变扫描分析确定其抗原表位.结果 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株抗人IgE的单克隆抗体178,它具有IgE抗体特异性反应,其识别的抗原表位位于IgE与其受体结合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武器.从血源性乙肝疫苗到目前大部分国家使用的酵母重组乙肝疫苗,科学家们研究了多种预防和治疗乙肝的各种疫苗.通过疫苗的使用,为降低乙肝的危害带来了极大的益处.1.血源性乙肝疫苗血源性乙肝疫苗是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清,分离提纯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制成的血源性乙肝疫苗.20世纪70年代maupas和hilleman研究开发血源性乙肝疫苗,1982年美法两国批准血
期刊
肺结核(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疾病,每年大约有140万人死于肺结核[1].近年来,耐药株的出现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导致肺结核的治疗周期延长,风险大且治愈率低,这无疑为肺结核的防治增加了新的威胁.因此,寻找新的肺结核的治疗策略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以固有免疫为基础的预防和治疗
期刊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属条件致病菌,是临床分离及医院感染的重要革兰阴性杆菌之一.由于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等广谱抗菌素的广泛应用,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主要机制之一是通过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头孢菌素酶(AmpC酶)实现;对于这些多重耐药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是目前可用的最有效药物.然
期刊
目的 以拟多形假丝酵母菌(ATCC26012)为材料,构建遗传稳定性良好的尿嘧啶和亮氨酸双营养缺陷型工程化菌株.方法 利用物化及基因工程等方法对拟多形假丝酵母菌株的染色体进行改造,将ura3基因和leu2基因进行定向诱变,以获得尿嘧啶和亮氨酸双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包括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基因序列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等.结果 筛选得到尿嘧啶和亮氨酸双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鉴定结果显示
目的 观察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和CD4+ 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在疾病过程中的水平变化.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以及血清游离甲功三项(FT3、FT4、TSH),将患者分为治疗前组、临床缓解组和稳定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EDTA-K2抗凝)中DC及髓样DC(myeloid dend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