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这门生意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才能把涂鸦变成一门生意?这是来自纽约的涂鸦团队TATS CRU 18年前就想要弄清楚的问题。如今,他们是绘制涂鸦的群体中最成功的生意人之一,麦当劳、可口可乐、M&M’s巧克力这些知名品牌都是它的客户。
  这群从来用艺名自称的年轻人大多来自并不富裕的家庭,他们想利用自己的爱好谋生,但在一开始却面临着各种困难。“我们刚开始涂鸦的时候,每个人都告诉我们这件事肯定做不成。他们说那不是一份工作,也不会赚到钱。”TATS CRU团队的成员Bio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但是我们赚到了,而且很多年后还在靠这个生活。”Bio说。一些大品牌可以借涂鸦更轻松地融入年轻人群体,这正是它们倚赖TATS CRU的原因。
  TATS CRU最早用手喷漆作画,色彩斑斓、对比强烈、空间感强的Hip-Hop风格图案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你可能随时在纽约的地铁、天桥、老房子的墙壁附近与各种各样的涂鸦作品偶遇,却能第一时间辨认出哪些是TATS CRU的作品。受到年轻人喜欢的TATS CRU很自然地吸引了像可口可乐、索尼这些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品牌。它的涂鸦画作还被列入美国商业网站Business Insider的“全球最棒的17幅涂鸦广告”榜单中。
  虽然他们并不公开自己从中获取的收入,但与这些品牌合作本身就是种肯定。Bio和其他三名同伴的确很幸运。他们1990年代末开始创作,恰好避开了涂鸦文化萌芽期的艰难以及被政府取缔和打压的风险。如今,涂鸦也不再仅仅是政治抗议的载体和随意滋长的艺术形式,而是摇身变成企业支持的商业行为和时尚界的心头好。


  “街头涂鸦艺术家”由来已久。这一称谓最初听上去有些神秘,那些拿着喷罐的群体总是神出鬼没,也许一觉醒来打开家门,你就会发现邻居家的外墙壁上突然多了一大片匿名“艺术作品”。最出名的涂鸦墙来自英国的班克西(Banksy),他现在也是最值钱的街头艺术家之一,自称“艺术界恐怖分子”。他的作品多为反战题材,汽车车身、公园长凳、街角墙壁都是他的画板。但他从不露面,也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出门“作案”时总穿着连帽衫,然后戴上帽子遮住半边脸以防曝光。
  用嬉皮方式表达政治诉求,这让班克西成为了英国当今最炙手可热的地下艺术家,他的作品也越来越贵,甚至还走进了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正是这个缘故,他的故乡布里斯托尔如今大街小巷都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涂鸦,他的作品也被当地博物馆收藏并展出。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借涂鸦成为著名的艺术家。很长时间以来,涂鸦一直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存在。1960年代,涂鸦首次出现在纽约的地铁上,随即引发关注。在那段时期,它主要是一些青少年、社会底层人民和黑人对抗社会、政府以及工业化进程的表达工具。对于它的起源地,纽约的布朗克斯区和费城一直争执不下。费城的涂鸦以邪恶流派著名,纽约则是狂野流派。TATS CRU属于后者。
  与大部分涂鸦画家一样,TATS CRU也从纽约的地铁站画到了街头。“但最初还没什么人和我们一样想从中赚钱,”Bio说,“虽然我们也完全不知道如何收费,如何获得和保护版权。这都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因为没有可模仿的对象,也没有前人值得参考的商业案例,Bio和他的团队只好去研究一般艺术机构和设计公司是如何运作的。“这并不容易,但仍然可行,在还没什么人接受这种文化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它变为生意了。而现在,你会看到许多公司已经有一套做事规则了。”Bio说道。
  正因寻求商业化路径较早,TATS CRU也有机会摸清不同城市针对涂鸦的规章制度,从而有利于他们巧妙地为客户在不同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或者说,少惹些麻烦。


  在涂鸦文化兴起早期,街头涂鸦是违法行为,即便到后来它也是颇具争议的艺术形式。在政府看来,涂鸦文化在城市里的蔓延不仅会破坏城市景观,非法涂鸦更容易滋养一批低收入的年轻街头艺术爱好者, 而这些群体的聚集有可能增加城市犯罪率。198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的一则广告中拍摄到儿童在街头墙壁上书写“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字样,很快就遭到了市民投诉,他们认为这则广告会鼓励孩子肆意涂鸦。
  美国政府与街头涂鸦者在过去20年内开展了一场漫长的较量。直到1989年,纽约交通署署长大卫·甘恩依然要花费1.5亿美元清除地铁里的所有涂鸦,被涂鸦过的列车也都被更换,他还骄傲地称之为“涂鸦之战”的胜利。在那之前10年内,美国政府一共为清除街头涂鸦支付了40亿美元。
  争议持续到2005年,虽然商业公司在那时也并没有热情拥抱这种创作形式。索尼公司在PSP的广告中使用涂鸦,遭到纽约市议会大批议员的抗议,他们认为该广告存在鼓励孩子损坏财物之嫌。
  “但人们总是会觉醒的,”伦敦涂鸦艺术家Darren Culle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他曾受邀担任2012年伦敦奥运会官方涂鸦艺术家。“没有什么会永远存在于地下。人们生活在各种文化里,他们会长大,会变聪明,他们不会让涂鸦一直是地下文化。就像地下音乐,最后也变得商业化了。”Cullen说。
  在过去10年中,涂鸦文化从地下“爬”到了地上,也吸引了更多热爱街头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在广告和产品设计上尝试使用涂鸦元素,涂鸦也逐渐从政治诉求的工具开始转变为时尚的代名词。
  涂鸦向时尚届的过渡非常自然,如今你能从各大品牌中发现涂鸦的影子。2010年,应马克·雅各布的邀请,设计师Stephen Sprouse就曾在路易·威登的手袋上涂涂画画,推出了手提包Graffiti Alma,结果非常畅销—虽然就连Sprouse本人也承认他买不起这样一个提包。Nike宣传Presto款休闲鞋的广告使用的是强劲Hip-Hop节奏下街头艺术家们在东京的街头涂鸦短片。NBA 2014全明星赛上,雪碧联手美国街头艺术大师Futura设计了三款涂鸦篮球作为特别纪念。   “过去这些商业公司可能找些传统的设计师来做创意,但一旦看中涂鸦市场,真要用涂鸦来创作,当然需要请一些懂行的人来操作。”Bio对《第一财经周刊》如此解释他们存在的价值。
  但无论涂鸦是否商业化,Google都觉得这件事很有趣。位于巴黎的Google文化研究所为此创立了一个叫做“街头艺术项目”的数据库,通过Google街景拍摄技术,专门收集出现在全球各地的街头涂鸦作品。不过这项工作近年来也受到了广泛的争议,一些涂鸦艺术家坚持即便他们把作品卖给了大公司,也仍然具有拒绝Google向全世界公开其作品的权利。Banksy则认为,就算涂鸦作品有可能最终从公共墙壁上被清除,他也拒绝把它们卖给Google,“因为那些作品属于当地社区。”谷歌最终做出了妥协,只要艺术家对“街头艺术项目”表示反对,Google就会立即把他们的作品从数据库里删除。
  Ray近年也成为了一名涂鸦文化的狂热爱好者。2011年,他创立了自己的涂鸦出版公司Carnage,并长期与纽约的涂鸦艺术家们合作,通过发行限量版的原创图书、杂志和服装等产品来赚钱。最近,他发布了第六期杂志Carnage 6,记录了从1998年到2006年间纽约街头艺术最蓬勃时期的主要作品,不仅限量发行500册,而且每本均附有著名摄影师Fernando Lions的亲笔签名以及两张原底冲印照片和贴纸。
  与早期涂鸦爱好者不太一样的是,Ray拥有哲学学士和MBA硕士学位,他的专业技能是网站产品开发和项目管理。他从小在德国长大,那时候就开始听赤裸裸描写性的朋克音乐,“我的很多朋友也都喜欢街头涂鸦和滑板运动。”早期经历极大地影响了后来他对涂鸦文化的热爱。而住在纽约的日子里,Ray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为街头的涂鸦艺术作品拍照。


  Ray成立公司最初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喜好。“虽然网络上已经有不计其数的涂鸦照片,写涂鸦的书也有很多,但都不是我这样的狂热分子想要的。”按照Ray的说法,他想要的是一些具备审美趣味的东西,比如带有水印的限量版图片,或一本装帧精良的书。实际上,Ray的工作就是帮助顾客鉴定好的涂鸦作品,以免“不好的作品在快速的网络时代里鱼目混珠”。
  Ray从事的是一项纯手工制作并规模化出版的工作。Carnage每一期都只跟一名艺术家合作,内容、形式及其他方面都和普通杂志完全不同。“我希望一次只关注一个想法,一个艺术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同一个事物上,不带任何广告。”Ray说,“所以它其实不完全是门生意,只是让一些东西变成我要的那样。”但这种方式很有效,他也因此笼络了一批兴趣相投的涂鸦狂热爱好者。
  限量和专注不仅能为Carnage带来好的营销效果,很大程度上更控制了印刷成本。这也更符合Ray的目标,他希望把Carnage做成一个品牌,而不仅仅是家印刷出版公司。“书、杂志以及其他限量版作品当然是我们的核心业务,但我也在尝试寻找除此以外的发展空间,比如服装,”Ray说,“这样才能把这些独特的作品更广泛地分销出去。”
  如今更多公司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来让涂鸦不仅仅停留在街头。不仅是Carnage和TATS CRU,限量出版物1×RUN、专业涂鸦马克笔和墨水制造商Krink、服装品牌The Seventh Letter等也都在这样做。然而从商业上看,销售文化与文化创作本身差异显著,反主流文化通常在抵制商业化,而叛逆就像是涂鸦的DNA。这种尝试像微妙地走钢丝。
  Bio很清楚这点,“顾客并不想要真正的涂鸦,他们只是想要看起来像涂鸦的东西。他们想要商业的、干净的、安全舒适的东西,”他说,“如果你真的给他们提供原汁原味的涂鸦,那可能就有点太过了。”
其他文献
从陆上最高峰到海底最深处,二者的高度差有多少?上百公里?恐怕没有,真相是不过17公里;你仰望星空时能看到夜空中星星发出的闪烁光芒,而最亮的那颗北斗星的光芒在宇宙中穿行400了年,最终却只有微弱的那一点映入你的眼睛里……以上这些死理性派内容,都来源于一段声称“82秒让你改变对世界的看法”的视频。  同样,Quora上也有个问答,问题是“有哪些图片可以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答案里的图片内容则包括
期刊
“你们有巨大优势。你们有一个极其庞大的高质量内容库,而且版权无限期。”Business Insider的创始人亨利·布洛杰特对《纽约时报》的调查人员这么说。这样的话对于《纽约时报》的记者来说肯定是司空见惯,何止是他们,多年来我也曾无数次地听到类似的来自互联网媒体的“恭维”—新闻采访权、内容生产的严谨规范、高素质的生产人员……开始时会觉得这是一种优势,但实际上当然不是这么一回事。但就像在这个栏目里我
期刊
位于798某条隐蔽小道旁的一栋四层小楼,是时装品牌素然(ZUCZUG)在北京新近开设的办公室。一二层作为展示空间,三四层是宽阔的工作室,配有榻榻米的休息室,顶楼则是以环保木头材质组成的现代感十足的漂亮天台。  这可能是这间公司自2002年创立以来最显著的变化。在此之前,它的设计和运营中心一直在上海。“我们对外围的建筑师、摄影师、设计师会更开放,”黄志锋说,“北京是文化中心,创始人的很多设计界朋友在
期刊
视频网站与银幕之间曾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如今它正在被填平。  6月23日,北京万达影城CBD店,在《变形金刚4》的首映式上,迈克尔·贝的身旁出现了“筷子兄弟”肖央和王太利的身影,这位外国导演不仅配合了礼物赠送环节,还对这两个本不相识的中国后辈大加赞许。  这当然是一场秀。  此举给筷子兄弟的新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下简称《老男孩》)带来了广泛的关注度。这要归功于他的投资方之一乐视影业。乐视影业、乐
期刊
从健康产业到金融业,几乎所有领域的创业公司都在尝试改变行业现状。但形式主义成了它们通往成功的主要障碍之一。那些规定和制度很快会毁掉创业者改变现状的理想。  事实上还没有什么解决形式主义的好办法,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去突破它的限制。但是,创业者还是可以采取措施,保证不要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自己给自己制造很多内部障碍。通常公司越大,员工的责任感和自主性就越少,转而被类似等级制度和官僚体系的形式主义所取代
期刊
职场里也有所谓的“流行趋势”。比如在一段时间里,一些行业及其中的职位会被求职者热捧,成为社会上所谓的职场热门行业。  人们之所以会追逐热门,是因为这些领域的职位通常会给他们提供相对高的薪资水平和较为理想的职业发展前景。在Experis管理合伙人颜莉萍看来,热门行业往往是指某一段时间内被看好,并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的行业。  一个热门行业的产生,与那个时间段的行业发展、技术的转变、人才市场供需等原因相
期刊
每家企业都想利用技术推动其业务发展。企业高管们也都意识到了数字技术在这方面的巨大潜力,但他们对于实现方式并不明确。凯捷咨询联合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管理学评论发布了《推行数字技术—新型战略任务》报告,就数字化转型开展全球调研,深入研究了数字化转型能为企业带来的机遇以及企业可能面临的挑战。  不成熟的数字化: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一份关于企业数字化成熟度的调查显示,只有15%的受访企业属于成熟度较高的
期刊
C=CBNweekly P=Christian Piat  在迅速成熟的中国市场,奢侈品牌开始谈论的不仅仅是这个市场有多少机会,更多的是如何在这里生存下来并获得成功。在法国手工奢侈皮鞋品牌J.M.Weston的亚太区总裁Christian Piat看来,之前人们对待新市场的态度过于草率—认为只要找对地方开店就能迎来消费者,但事实上,“现在在中国开一家店与在伦敦开一家店是一样的”,除了找对位置,还需
期刊
智能手机市场势不两立的两家公司选择了和解。5月16日,苹果和Google在一个联合声明中表示,同意和解双方之间关于智能手机的所有专利诉讼,双方还同意在某些专利改革领域开展合作。  不过,这次和解不包括各自专利的交叉授权,而且苹果针对三星等其他安卓硬件厂商的专利诉讼并没有解除。  不过,这已经够让外界感到意外了。自Google宣布Android计划以来,苹果都试图通过专利诉讼来击垮这个“模仿品”。已
期刊
经过几年时间,影院、餐馆、酒店和咖啡馆都已经被大众点评、美团、豆瓣这样的公司用各种手段扫荡了一遍,并且竞争颇为激烈。其实想要在O2O领域再做点什么的话,为什么不试试从你家的小区开始呢?  现代小区的邻里关系真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在一个商品化的住宅小区里,没有人愿意跟邻居过于熟悉—毕竟只是居住地较近并不能成为彼此亲近的理由,而每个家庭或者每个人又有强烈的生活信息的获取和分享需求。比如,让超市将饮用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