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教材应全而透 利用教材要适而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ioop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是青山乡水果种植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西瓜 桃梨 北
  山楂水库葡萄
  苹果橘子樱桃
  桃园在水库的()面,水库的西南面是()园。
  提示: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学参考书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以水库为参照物,用“()在()的()面”和“()的()面是()”的句式练习;其次,再选定另外一个水果园作为参照物,引导学生练习;最后,引导学生提出其他的问题,进行确定方位的练习。
  在最近的一次赛课活动中,笔者有幸听了三位教师对本教材的不同处理。
  教师A:多媒体+分组合作
  先出示水库,说明水库旁有多个果园,告知学生8个果园分别在水库的什么位置,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在下发的白纸(已经有水库图标)的相应位置上画出这8种水果,用文字标明这8种果园在水库的什么方向。教师巡视帮助,以多媒体出示正确答案,学生核对。最后,教师带着学生看多媒体中的形象图,更换其中一个果园为中心说说其他果园在什么位置。
  教师B:多媒体+游戏
  先出示水库,说明水库旁有多个果园,告知学生8个果园分别在水库的什么位置,多媒体也相应由水库逐步展现9个地方。然后组织学生从中选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找准自己爱吃的水果在水库的什么方向。接着指名学生问:“告诉大家,你爱吃的水果在水库的哪边?”让其余学生根据此提示猜一猜“他爱吃的是什么”,并且让出题的学生评价猜想的学生是否正确,接着进行分组类推这样的说猜活动。然后,提示学生:“你还可以以什么为中心,说出你爱吃水果的位置,让同学可以很快猜中?你还可以怎样说出你爱吃水果的位置,让同学不容易确定你爱吃的是什么水果?”最后集体交流。
  教师C:多媒体+活动
  先出示水库,说明水库旁有多个果园,用文字告知学生8个果园分别在水库的什么位置。接着,让学生操作电脑,用鼠标将所属的水果移到与水库相对应的位置上。然后组织学生活动:把学生分成9人小组,一人扮水库(让其面南背北站立),其余8个学生各扮一个水果园,根据出示各种水果园位置的启示语句,寻找自己的位置站定。最后,重新选择学生扮演水库并移动到别处,并假说他现在也是西南背北,让其他扮水果园的学生重新寻找正确位置站立,集体评议小结。
  细观三位教师的教学片断,我们不难发现,每位教师在开发利用这些教材时均有独特的个性。如教师A在教学时更偏重合作学习,教师B在教学时更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C在教学时更偏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反思:
  1.教材的开发应“全”
  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主次之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只关注所谓的“新授”部分,而不关注其他部分。事实证明,练习与新知没有分离的时刻,在新授时,有学生尝试的时候;练习时,学生仍会有新发展、新提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的开发,当然包含对课堂练习内容的开发,此谓“全”。
  2.教材的开发应“透”
  就某个练习的设计而言,我们可以全面分析练习内容,挖掘其中的可利用教学资源,让其具备多种功能,照顾不同学生发展的多种需要。如上述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在巩固方位知识的同时,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情感等。
  3.教材的运用要“适”
  从上述三位教师的执教来看,他们并没有在运用教材时想对学生面面俱到,在运用时,已经跳出了“全”和“透”的框筐,紧扣了“适”字,既使教材运用适合学生学情的发展,又使教材运用适合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场所。因为我们必须明确,如果把习题都开发到“万能题”,那教学时间是不可保证的。如果面对同一习题,细细研究时,学生早已厌烦,学生永远是喜欢新鲜的教学内容。
  4.教材的运用要“活”
  我们不能使一朵花五彩缤纷,但是我们却可以使花儿千姿百态,这与开发利用一道道习题是同样的道理,因为深入开发后科学地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运用,最终将促进学生的多项素质的发展。上述三位教师的执教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这里强调“活”,指要注意除了课前有教师的开发与计划外,还要允许学生课内的即时开发与利用,教师要善于利用练习生成即时的课堂教学资源。
   (责编蓝天)
其他文献
一、直面“生活味”过浓的数学课    为了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一些数学课的情境创设步入盲目的误区。如笔者曾听过一节“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新授课:  师:我们的新校区和老校区相比怎么样?(生答略)  师:现在新校区的花圃要种花,你们想种什么花?(生答略)现在规定从海棠花和月季花中选一种,你想选什么花?为什么?  (课件出示:海棠花每棵10元,月季花每棵4元)  学生有的说要种月季花,因为价钱便宜;有的说
案例背景:  当前,“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早已被教师们推崇与实践。以计算教学来说,课堂上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教师只教学教材上的算法,甚至要求学生只能按某种算法去算。现在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现象:一道计算题出来后,教师常常鼓励、引导学生思考采用不同的算法。很多教师会对学生说:“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学生用的方法往往不是教师事先估计的“基本方法”或比较好的方法(即教师心里希望
“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在已接触并初步认识三角形和直角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联系实际与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着让学生学习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探索。  片断一:问题前置,情境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从学校步行到少年宫去参观,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怎样走最节省时间?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用生活情境“包装”数学  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包装”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学得既有趣、愉
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6年第9期刘海建老师撰写的《例谈统一单位“1”》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受益匪浅,但总觉得余兴未尽,不吐不快,想借贵刊谈谈我的一些做法,算是对该文的补充。统一单位“1”,其实就是关系句式的转化,即含有分率的句式的转化。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题目引导学生掌握统一单位“1”的方法。    一、转化法    1.抓联系量统一单位“1”。  题目中涉及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  课前谈话:同学们知不知道属于我们小朋友的节
最近,在邳州市的一次教学研究活动中,由我校优秀教师王培俊执教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获得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特别是王老师那扎实、深刻、幽默的教学特色,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现摘录其中几个精彩教学片断,并进行反思,与大家共分享!    片断一:诵读——让学生的感知更充分  课始,王老师先让学生用“△”独立画出“百数表”中5的倍数,并交流画的结果。  师:谁来把这些5的倍数读一遍?  生,(横着
良好的课堂结尾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因此,我们也要重视对结尾的“用墨”,讲求“凝练”“有用”“深刻”。  一、归纳式结尾,提纲挈领,讲求“凝练”  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常用的方法。这种总结式的结尾方式要讲求“凝练”,可以侧重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梳理,也可以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总结。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统计”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就对我们颇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感受不同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可能是不一样的,掌握画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
一、数学“问题场”的生态观  生态系统理论观点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只有是开放的,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并在动态中达到平衡,系统才具有活力,才能永葆生机;反之,系统则会逐渐衰败,变成一潭死水。同样,数学教学的生态化,“要求整个教学过程均符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原则,将数学教学视为一个能够自我调节、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生态化系统,而不是一个封闭、割裂和强调控制的机械系统”。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应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