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PC构件标准化生产设计

来源 :江苏建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d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装配式项目的发展,常见预制构件在不同的项目上应用,不同设计人员设计的相似构件均有所差异,本着“少规格多组合”的装配式设计思路,对常见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板、预制外墙板设计、生产、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给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开发一套基于NX平台的自动化级进模工艺设计系统,提升工艺设计的自动化水平。方法基于工艺结构一体化的思想,采用自动化特征识别、工具体记忆特征和折弯中性层展开等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工艺设计。结果在NX7.5平台上,以格力空调外机右侧板为例进行测试,完成工艺设计大约耗时10 min左右,生成的工艺信息可以用于后续的模板模架生成、冲头调用和标准件排配等模块,实现了自动化的结构设计。结论基于特征识别等技术研发的自动化工艺设计系统,显著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模具设计周期。
目的获得双态组织Ti17钛合金线性摩擦焊接头合适的焊后热处理(PWHT)工艺,以满足该合金在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线性摩擦焊工程中的应用要求。方法选用3种热处理温度(600,620,640℃)对接头进行PWHT,利用光镜(OM)及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接头微观组织,利用拉伸试验机及显微硬度计测试分析接头力学性能。结果热处理后接头母材(BM)组织与焊态接头相比无明显变化,焊缝区(WZ)及热力影响区(TMAZ)内析出了细小的层片状二次α,使WZ及TMAZ的显微硬度与焊态接头相比均有所提高。随着热处理温度由60
近年来,国内外在PHC管桩免蒸养生产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促进了PHC管桩的绿色生产,简化了PHC管桩的生产工序,极大地促进了PHC管桩生产工艺的进步。PHC管桩的免蒸养生产工艺主要通过加入减水剂和早强剂、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掺入掺合料等措施来实现。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离子辐照对不锈钢焊缝金属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和影响规律。方法通过添加3种剂量的氦离子和氘离子对316L不锈钢TIG焊焊缝金属进行辐照,分别使用XRD、纳米压痕与SEM来分析研究离子辐照对316L不锈钢焊缝金属的晶体结构、力学性能以及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离子辐照后,焊缝金属XRD衍射峰向高角度发生偏移;随辐照剂量的增加,焊缝金属显微硬度增加,显微硬度增加值随辐照剂量的增加逐渐趋于饱和;离子辐照使焊缝金属表面产生大量辐照孔洞,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焊缝金属表面辐照孔洞越大。结论离
摘要:煤质是煤炭销售的经济指标之一,是煤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它深刻地影响着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品牌形象。因此,对煤质进行有效的检测,可以充分保证选煤厂的燃煤效率和发电厂运行的稳定性。传统的煤质人工化验方法存在工序多、结果滞后和偶然误差等问题,鉴于此,对目前用于煤质自动分析的微波水分检测技术、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这些技术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指
介绍了一种环形轻质超高强混凝土装配式旅游区公寓房屋的设计及荷载试验过程。从房屋的结构组成、构件设计、节点构造等方面,诠释了超高强混凝土装配式构件与特殊建筑需求之间的契合过程。通过分析计算及试验,对该类房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水平有了基本了解,为今后同类型的项目提供借鉴。
通过在生料制备中掺入不超过0.04%的生料矿化催化剂,检验催化剂对生料易磨性和易烧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生料催化剂在改善大颗粒物料的易磨性上效果明显,而对于粒度较细的物料提产效果并不明显。生料催化剂通过促进结晶硅质校正料的晶型转变并提高固相反应活性,进而改善生料易烧性,同时能促进碳酸盐的分解,在降低分解炉温度后,仍能保证入窑物料表观分解率在94%以上,可显著改善窑工况,提高熟料产质量,降低煤耗。
针对青岛G308交叉路口车辙难处置的现状,在其大中修工程中采用了半柔性抗车辙路面技术。铺筑结果表明,通车12个月后半柔性路面车辙深度不超过1 mm,同时期铺筑的改性沥青AC-13路面已经出现2.5 cm车辙;半柔性路面路表构造深度在0.7~1.0 mm,抗滑性能优异;半柔性路面渗水系数在2 mL/min以下,低于普通沥青路面测试结果。
目的解决冲压成形中工艺参数优化难的问题。方法以一种深腔型零件的冲压成形为例。首先,借助灰度关联分析法对有限元中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获取该零件冲压成形中影响成形质量的2个主要因素——冲压速度和压边力。其次,借助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对上述2个因素进行随机取样,并借助DYNAFORM软件对其进行逐一模拟。再次,将冲压速度和压边力作为输入,最大减薄作为输出,训练在MATLAB中建立的BP神经网络,并借助遗传算法对其进行寻优。结果最优成形压边力为1.372 MN,最优加载速度为1.5366 m/s。结论与神经网络遗传算
目的为了掌握磁阻型电磁铆接新技术,研究工艺参数对铆接驱动力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改变放电电压、线圈导线截面尺寸和弹丸尺寸等参数进行磁阻型电磁铆接试验研究,分析各参数对直径为8 mm的2A10铆钉镦头变形的影响,与感应式电磁铆接的成形铆钉进行对比。结果随着放电电压的升高,铆钉镦头变形量增加;相同放电能量下,导线截面尺寸为2 mm×3 mm的线圈铆钉变形量小于3 mm×4 mm的线圈,弹丸直径为33 mm的铆钉变形量要大于弹丸直径为28 mm铆钉的变形量。相同放电能量下,外径70 mm螺线管线圈铆钉的变形量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