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正当时

来源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和母亲乘船从重庆来到上海的小女孩Jiayang Fan被上海林立的西洋建筑所震撼,那时的上海以拥有西式的生活方式、洋派的餐厅而骄傲。
  25年后,已成为《纽约客》主笔的她,带着少女时期的回忆,以及多年来穿梭于东西方文化的经历重新审视这颗“东方明珠”。新的上海因为蓬勃发展的中国当代艺术摆脱了“洋气”“西式”的形容词,上海,如今,就是上海。
  我
  我乘坐的Uber专车在一幢巨大的灰色建筑前停下来,这座建筑和它高耸的烟囱前身是一座发电厂,如今经过改造,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国家运营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即选址在这座博物馆举办,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92位艺术家前来参展,其中26位均为中国本土艺术家。
  去年十一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迎来建馆以来最受瞩目的展品——《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连绵阴雨未能阻挡当代艺术爱好者的热情。不同肤色的男男女女打扮精致,早早在博物馆门前排起了一字长蛇阵。造访者经由一个用废旧航天飞机机身改造而成的通道进入展区,依次穿过若干呈现月球表面景观的展室,通过沉浸式的感官体验,亲赴这一场由剧院导演牟森和科幻作家刘慈欣携手演绎的星际旅程。艺术评论者认为,这场展出暗喻了当代艺术在新自由主义层面的探索,但这未免落入了过度解读的误区。从这些艺术解读中抽离出来,单纯以欣赏的角度来看待这组作品或许才更易发现艺术的本质。一个跟着妈妈前来观展的小男孩问出了一个天真的问题:“妈妈,我们是不是来到了另外一个星球?”这或许是艺术创作者的初衷吧。
  时光倒转,当我回忆起初到上海的一幕幕时,我确有一种登临外星球的光怪陆离之感。1992年,我随母亲乘船离开重庆,来到上海。得益于一部热剧——《上海滩》,那些我曾在荧屏上见过的城市景观跃然眼前时,我竟对上海这座城市生出莫名的熟悉感。上海的地标——外滩,衔着一连串20世纪兴建的欧洲银行和商会铺陈眼前,杂糅呈现出新古典主义、巴洛克式、哥特式等建筑风格,漫步外滩沿岸,这些由欧洲名商巨贾、中国上层名流经历几代人的努力苦心经营始成的建筑,无时无刻不向你展现着中国最迷人的城市风景线。就像外滩是上海的标志一般,上海就是上世纪西方人眼中东方的代名词。1929年,著名作家诺埃尔·科沃德曾在华懋饭店(Cathay Hotel)的客房里,伴着外滩的繁华晨夕,写下了代表作——《私人生活》(Private Lives);而表演艺术大师查理·卓别林先生也曾到访上海,并在上海浦江饭店(AstorHouse Hotel)与宾客在华尔兹的曼妙节拍中共舞。
  不过,这都是过去了,如今的东方明珠,在被冠以“金融中心”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城市变革,而这一次,文化艺术成为新的主角。
  上海西岸是这场变革中最大的舞台。此前,这一片位于黄浦江以西的区域是废旧工厂、飞机制造工厂的集群地,已废置了近半个世纪,如今却成为上海最新的文化艺术产业示范区。龙美术馆(Long Museum West Bund)建馆逾三年,为许多中国最大规模的私人艺术藏品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平台。藏家刘益谦是龙美术馆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曾在2015年以1.7亿美元竞得亚美迪欧·莫迪里阿尼(AmedeoModigliani)名作《裸女》,创下了世界拍卖纪录。由龙美术馆沿江而下约两公里,则是由印尼华裔余德耀于2014年创立的“余德耀博物馆”(Yuz Museum)。这座私人博物馆设于一座改造后的飞机修理棚内,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而余德耀先生在艺术界的深厚资源也为该博物馆迎来了瑞士超存在主义雕塑大师、画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lacometti)、20世纪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等大师的作品巡展。
  但是,西岸艺术区并不仅是天价私藏的集中地。我曾夜访中国最早成立的当代艺术画廊——香格纳画廊(Shangh Art),画廊创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瑞士籍艺术品经纪何浦林(Lorenz Helbling)先生。这家画廊收藏了许多中国最杰出的艺术家的作品,曾梵志的作品也赫然在列。1996年,當何浦林以留学生身份来到中国时就开设了这家画廊,当时整个画廊里仅有一套桌椅和一部电话机。去年,香格纳画廊迁址至西岸艺术区,场馆由一列堆叠于浦江码头的集装箱改建而成,虽然画廊的选址和集装箱构成的场馆引人回溯旧日的上海,但是这极富创意的艺术改造,也显现出上海在这轮新改造中的突破。
  在青年艺术家领域的众多助推力量中,应青蓝(Kelly Ying)与周大为(David Chau)夫妇功不可没。他们联合创立了ART021艺术展,为更多的中国本土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展示自我、与世界对话的平台。曾从事时尚媒体行业的应青蓝在而立之年选择了从时尚到当代艺术领域的职业转换,她认为这两个领域有着极为紧密的互通性。“15年前,中国人包装和展示自己品位的方式是追求奢侈品。如今,精英阶层的热情已经从奢侈品牌转向了艺术品。中国艺术家在未来的全球艺术领域中将是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现年37岁的郑志刚(Adrian Cheng)则嗅到了艺术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商机,K11购物艺术中心就是其艺术品味的展现之一。商场顶层集中了Burberry、Max Mara等国际品牌,底层则打造为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K11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打造艺术与零售的闭环。”郑志刚说道。
  正是在刘益谦、郑志刚等人的助推下,新一代的艺术家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个黄金时期让他们在忠于艺术、表达自我的同时还能安身立命,并且吸引国际目光的平台已搭建妥当。
  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徐震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是这个黄金时期的艺术代表之一。他在西岸艺术区拥有自己的画廊——尚艺术中心(Shang ART),也与何浦林一同运营着香格纳画廊的各类巡展。早在2009年,徐震就已经将他的艺术事业纳入了一间名为Madeln的艺术创意公司。作为Madeln的CEO,徐震与艺术品消费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该公司创意研发的各类艺术产品均打上了他的标签,或者说,徐震本人就是Madeln这间公司最具市场号召力的产品。   “Madeln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是一间商店?还是一间画廊?你肯定分不清楚,但这就是Madeln。”一位着装时髦的员工在我走进Madeln时对我说道。里面的藏品陳列方式匠心独运,开门见山的一组共六尊虹彩菩萨造像就别出心裁地安置在一面纯黑的聚乙烯装饰墙上,极具视觉冲击力。受西方政治漫画启发而创作的英文字母涂鸦,则布满了相邻的一扇墙面。大厅尽头是Madeln的商品零售区,出售各式印着徐震Logo的睡衣、棉质汗衫。
  徐震的办公室里陈列着许多他的私人藏品,他告诉我,他喜欢搜集西方传入中国的各种艺术舶来品,以作研究。“我常常思考,当我们引入西方的经济架构来改革本国经济时,我们是否算是全盘西化了呢?艺术与文化产业跟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快速消费品还是有根本性的不同的,”徐震说,“艺术与文化无法完全全球化,也无法用任何标准去界定它。中国艺术界就拥有一股极其倔强的力量,这股力量与西方艺术界进行着长时间的碰撞,从引欧美为用,到独树一帜。”
  几天后,我跟来自四川的影像艺术家、画家邱黯雄相约,他的作品曾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跟许多“70后”艺术从业者一样,邱黯雄拥有国际视野,又有传统审美意味。2006年,邱黯雄以古代神话《山海经》为灵感创作的影像艺术作品《新山海经1》引起巨大反响。在该作品中,他将《山海经》所描述的世界重构为一座挤满凶灵恶兽的巨塔,并以脱胎于传统水墨技法的影像绘制技术制作,呈现出一部充满当代艺术意味的传统题材作品。“我希望从我们先祖的视角去探寻一个当下的现代的中国,”邱黯雄表示,“我想,《山海经》所描绘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有多么诡谲,那么,如今的现代化世界之于古人来说就有多么诡异而震撼,或者更明确地说,是可怕。”
  如果说,曾经上海的形容词是“洋气”,那么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文化糅杂之后,上海已经有了某种独一无二的城市气质。我又回想起1992年我初到上海时被林立的西式建筑惊艳的一幕幕,但眼前的上海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渴望着西式的改造了,她不愿意是另一个巴黎或另一个纽约,上海,就是上海。”
  三日艺术之旅
  上海的博物馆和画廊主要散布于南至西岸,北至莫干山路50号(M50)之间的艺术区。其他艺术场所则隐匿在外滩和新天地的巷弄中。
  西岸文化走廊
  从西岸河滨出发,上海最便捷的一条艺术游览线路由此起始。首先,造访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间由国家运营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艺术双年展的举办地。随后,沿江而下,即可到由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开设的龙美术馆西岸馆。龙美术馆举办过多场世界知名艺术大师如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作品巡展,同时也拥有大量“文革”时期的艺术藏品,包括杨永青的“文革”题材插画作品。跨过大桥,经过约二十分钟的路程,你将来到新开业的马凌画廊。这是香港艺术品交易商马凌在大陆开设的第一间画廊。徐震的Madeln画廊和艺术品概念店也在附近,不妨造访一番。
  一墙之隔的余德耀私人博物馆由印尼华人巨商余德耀先生创立,收藏了众多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其中不乏美国艺术大师弗瑞德桑德贝克(Fred Sandback)和意大利艺术大师奠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Cattelan)的重量级作品,也有常骆去国的华裔装置艺术家黄永平的作品。黄永平同时也是始创于1986年的厦门大大集团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余德耀博物馆内的咖啡厅供应风味独到的印尼家常菜品,值得一试。
  顺路下行,则来到西岸艺术中心,这里是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举办地,该博览会的创始人周铁海先生是中国早期的著名当代艺术画家,他早年的代表作,将骆驼香烟盒上的卡通人物“骆驼乔”(Joe Camel)形象叠加到达芬奇和戈雅的名作中,充满讽刺意味。
  与西岸艺术中心相邻的是香格纳画廊,画廊的老板,瑞士人何浦林(Lorenz Helbling)代理了当代艺术大师周铁海、影像艺术先锋朱加等艺术家的作品。此外,由常年居住在上海的艺术品交易商Roberto Ceresia创办的艾可画廊,中国第一家博物馆级的摄影艺术机构——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以及由特立独行的“上海之夜”KTV老板乔志兵创立的乔空间均值得一访。
  外滩及新天地
  上海外滩美术馆可以说见证了上海在艺术领域的复兴。该馆的运营部与大多数中国著名艺术家都有合作,其中包括张洹、陈箴(其作品反映了其在巴黎与上海生活的各个侧面)等杰出艺术家。来到这里,不妨前往附近的米其林星级餐厅Hakkasan品尝几味地道的点心,或者去费尔蒙和平饭店的华懋阁(Cathay Room)西餐厅享用一顿美餐。
  在新天地附近的K11购物艺术中心,你将获得卓越的一站式购物体验,Chloé~、Dolce&Gabbana等国际奢侈品牌均在这里设有店面,同时,你还可以在K11的当代艺术品展区打发时光。
  莫干山路50号和前法租界
  由废弃的棉花工厂改建的M50作为中国最早期的“创意产业集群”之一,大批艺术从业者自2000年开始纷纷在此聚集,进行艺术创作。坐落于此的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是中国首家非营利性的媒体艺术中心,由馆长张尕运营。
  由Simon Wang运营的天线空间则为M50带来了充满政治意味的艺术展,其二层的超大展示空间内陈列了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最具颠覆性的艺术家(如关小等)的作品。关小创作的雕塑装置艺术作品和影像作品呈现了其对科技化未来世界的审视。刚刚成立的Cc Foundation由ART021艺术展联合创始人周大为创建,同样值得到访。
  另外,在你前往法租界的路上,别忘了去食社点一份独具西班牙风味的Tapas品尝品尝。法租界整洁的街道两侧俱是古雅的行道树,在十九世纪中期老宅基础上翻修而成的商店、酒吧、咖啡厅鳞次栉比。
  建议从五原路的元画廊开启你的法租界艺术之旅。元画廊小巧精致,是一间极富创意的独立艺术机构,画廊内还设有舒适的阅读区。与元画廊一街之隔的上海BANK画廊由来自纽约的马修伯利塞维兹(MathieuBorysevicZ)创立,与陈天灼等年轻艺术家有着密切的合作。陈天灼以图像与声音展现部落及宗教题材等亚文化题材的作品极富艺术张力,甚至可以用癫狂来形容。BANK画廊街对面是刚刚开业的胶囊画廊.在一座花园洋房老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画廊老板Enrico Polato已为胶囊画廊带来了—批中外艺术家的作品巡展。
  由上海本土艺术品交易商许宇于六年前成立的Leo Xu Projects画廊非常适合各类充满趣味风格的艺术展和个展,包括台湾艺术家林明弘、中国著名摄影艺术家陈维等都在这里开过个展。
  酒店
  位于静安区的璞丽酒店临近
  M50艺术区,可步行至法租界。如果你想住得离外滩近一点,方便前往西岸艺术区和新天地,那么上海半岛酒店(The PeninsulaShanghai)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酒店极富艺术品味的外观和内饰将为你的上海艺术探访之旅增色不少。此外,开业于1929年的费尔蒙和平饭店也是一个极佳的下榻选择。
其他文献
连接炎夏和寒冬的秋天是舒适而短暂的,不妨在这个惬意的季节去旅行,并遇上一場你热爱的活动,从中细细品味生活的情趣。
期刊
明媚灿烂的早秋九月,你是否在心中计划着一场舒缓且惬意的旅行?在秋风阵阵的浪漫塞纳河畔品一杯醇美红酒,或是在古老的京都街道偶遇一只慵懒的猫,惬意之余,也要注意换季之时,外界因素给皮肤带来的负担。以下产品能有效对抗季节变化让肌肤“零负担”。  1.M.A.C矿质舒缓保湿喷雾  这款保湿喷雾拥有孔雀石矿物成分,在舒缓肌肤的同时还能形成含水帆布效果固定彩妆,是秋日之旅最佳的伙伴。(¥260/100ml) 
期刊
9月1日在奥林匹亚体育中心的钟塔下,2017年柏林烟花节如约而至。持续到18日的年度管弦音乐节带來了特别节目“蒙特威尔第三大歌剧”,这也是英国指挥家约翰加德纳爵士在德国客演的唯一一次演绎。同时,欧洲罗拉帕洛扎音乐节将为你带来音乐、时装、美食与文化的碰撞。如果你是一名运动爱好者,作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六大赛事之一的柏林马拉松比赛将带你领略这座体育都市的竞技氛围。  除此之外,柏林艺术节、文物保护建筑开
期刊
如今对于中国人来说,危地马拉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存在。对走遍全球、艺术至上的恋人魏森贝格和普利马克来说,这里的生活就像在月球上一般不可思议。这个地方有太多纹理、太多层次,你必须不停地抽丝剥茧,才能接近它的本质。虽然它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幸好一切都为时不晚。带上美签,从陆地进入,你就能迅速感受这个神奇国度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的一切都像是以延时摄影的速度飞快生长。  十月的一个午后,在危地马拉最古老的旧城
期刊
Ora lto  设计师/艺术家  遇见法国设计师奥拉·伊藤(Ora lto)是在艺术家让皮埃尔雷诺(Jean-Pierre Raynaud)在MAMO的展览上。此展览由Longchamp赞助,奥拉·伊藤负责策展。在Longchamp的大力支持下,MAMO艺术中心延续以往惯例,与享誉全球的艺术家们展开合作,举办年度展览。为了这个展览,奥拉伊藤设计了一件仅含一个简单符号的艺术作品。这一长达17米的巨
期刊
九月的意大利是酌情的,是善良的,且气候宜人。途径米兰到意大利边上的马焦雷湖(Lake Maggiore),高以翔和好哥们毛家恩及简浩结伴出行,温和的气候和独特的水温,阳光充足的海滩和装备齐全的小港口,沿路可见布满棕榈樹和夹竹桃,以及葱绿的橄榄树和葡萄树。男孩们的热情洋溢,和意式优雅的PAUL&SHARK完美结合。地中海的迷人、山峦的魅力和未经破坏的自然,让人舒适,流连忘返。  男孩们的热情洋溢,和
期刊
银座商圈里有个“庞然大物”,在这里,世俗和艺术争夺最佳位置,新潮和传统拼抢有利地形,各种看起来似乎格格不入的元素挤压碰撞,让这头本已沉睡的巨兽,在东京五彩斑斓的夜里,重新散发出最夺目的光芒。  在银座商区六丁目新开业的GINZA SIX,以“银座最大的商业复合设施”的名号,在开业之初,就赚足了各路达人的关注。这座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建立在银座第一家百货商店“松坂屋”的旧址之上,对于购物
期刊
经历了北半球漫长而炎热的夏季,你一定十分想念天气凉爽、空气湿润、有着和煦阳光的初春,那么此时的新西兰一定是最好的選择。在亚历山德拉嘉年华中肆意狂欢,穿上一条优雅而不失俏皮的碎花连衣裙,与当地人一起享受这场盛大的春日派对,搭配同系列的手包又瞬间变身为凹造型的神器。  作为南岛的第二大城市,达尼丁被喻为“苏格兰以外最像苏格兰”的外国城市,以八角广场为中心,去逛一逛新西兰的第一座教堂,这座具有哥特式风格
期刊
推开一扇古老的大门,重返印加王朝时期的传奇岁月。  印加王朝古都库斯科的Nazarenas广场276号那扇古老大门封存着绵长的历史和无穷的故事。门内的建筑诞生于17世纪,依着印加古城墙而建。这里曾为私邸、学校和修道院,经历了两次大地震,是古都最为忠实的历史见证者。  1998年,Belmond的前身东方快车集团(Orient-Express)相中了这座古董建筑。在漫长的勘察、规划、修复和改造后,终
期刊
Cotton House的建筑前身是19世纪缔造的“棉纺基金会”总部。如今,这座传奇建筑在万豪独立联盟品牌Autograph的加持下變身为融汇今昔的精品酒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