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流淌的文化情怀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aiT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说文学像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那么它的魅力就像明珠发出的千万缕光芒。至于你是被哪一缕慑去心魄,就因人而异了。下面这些璀璨的名字,早已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走近他们,我们也许就走近一个时代;走近他们,我们的灵魂会因此变得格外轻灵。
  
  于丹:为天使缝补翅膀
   听于丹讲话,如沐春风,如醍醐灌顶,眼前豁然开朗,那些曾经在心底隐约的影子突然就清晰了。中国的语言真的很美,但能把中国文字运用得如诗如山水画般美的人于丹就是其中一个,她随口而出的话,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咀嚼回味。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影视栏目策划人和撰稿人、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于丹最钟爱的还是她的教师身份。她有一个习惯,就是给每一个她的学生过生日。有一年九月开学新生报到,于丹在中秋节那天为她九月份出生的学生庆祝生日,其中一个来自偏远地区的女生,有生第二次过上了生日。她说长这么大只过了两个生日,一次是四岁时妈妈给她过生日煮了个鸡蛋。四岁之前的事记不得了,四岁之后就再没过过生日。第二次就是这回,她永远不会忘记。同寝室的女生拿出最好的饰物给她装扮,好像她是个公主一样。过后,这个女生在给于丹礼物中藏着的一张纸条这样写道:“老师,地上的每个孩子其实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天使,他们掉落凡间就失去了翅膀,而你,是给这些天使缝补翅膀的人,让这些天使复得翅膀重又飞上天堂。”
  
   多维解读
   1.记住师恩。是谁,把你从妈妈的手中接过来,教你认识了汉字,学会了加减乘除?是老师。是谁,在你和同学闹了矛盾哇哇大哭时,轻轻牵过你的手,为你拭去眼泪还教你要学会和同学相处?是老师。于丹老师的这一举动,彰显的正是老师的风采。
   2.学会给予。这个生日,虽然只是于丹老师教师生涯中的平常的一天,但这一天对于学生而言,却是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一天。一次付出,也许能让人铭记一生。生活中,当我们享受生活的幸福与快乐的时候,是否想到过自己为他人做过什么呢?
   警示名句
   1.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于丹)
   2.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于丹)
  
  席慕蓉:心中有一片圣地
   一个周日,中华世纪坛大屏幕厅早早就座无虚席。一袭黑色衣裙的她出场了,挺拔的身材,略高的颧骨,有些细长的眼睛,原来她有着一张蒙古族人的脸,那是一张与她的诗无关的脸!她说:席慕蓉其实是蒙古族名字,因为要在中原生活,我的祖先为了方便一点,用了“席”做自己的姓;“慕蓉”就是大的江河的意思。我签名的时候也许该签个“席大江”,那样笔划少一点。如果谁想从讲座中来听席慕蓉谈她的诗,一定会大失所望的,她眉飞色舞或痛心疾首于她心中的圣地——内蒙古高原。“我是1989年第一次踏上内蒙古高原,我是46岁那一年真正踏上了我自己的故乡——内蒙古高原。”那次讲座她整整讲了三个小时,为的是把她眼中心中血液中的内蒙古草原痛快淋漓地表达给世人,直到声音嘶哑,其间大厅内回荡过数不清多少次的笑声。更有三次,她与台下的人相对拭泪,良久无语。席慕蓉还讲到了一个故事,在初中时曾拒绝和她本来喜爱的一位女地理老师讲话,理由是讲到蒙古族那一章时那位老师讲了很多道听途说来的蒙古族生活习俗。她说,我最讨厌别人说一句话,说蒙古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我心想岂止能歌善舞呢,其中还有内在的精神特质。
  
   多维解读
   1.心系故乡。她成长在海峡的彼岸,但在她的心里故乡却永远是最美的精神家园。无论是谈论故乡时的那种眉飞色舞,还是面对老师道听途说时的本能拒绝,无不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了一位台湾作家的赤子之情。
   2.文化传承。一位作者的魅力,绝不是简单地缘自其精彩的笔墨,其文字背后的深刻思考与文化情怀,往往更为重要。想一想,如果离开了底蕴丰厚的传统文化,如果离开了情牵梦绕的蒙古家园,也许席慕蓉的作品也就无法走进亿万读者的内心。
   警示名句
   1.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席慕蓉)
   2.爱原来就为的是相聚,为的是不再分离。(席慕蓉)
  
  林清玄:让别人给我邮钱
   林清玄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那时家里穷,他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种田。在田间休息的时候,他总是望着远处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他想每天待在家里,等人给他邮钱。父亲听了,笑着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保证不会有人给你邮。”后来他上学了。有一天,他从课本上知道了埃及金字塔的故事,就对父亲说:“长大了我要去埃及看金字塔。”父亲生气地拍了一下他的头说:“真荒唐,你别总做梦了!我保证你去不了。”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林清玄每天早晨4点就起来看书写作,他每天坚持写3000字,一年就是100多万字。谁也不会想到,那些在他父亲看来十分荒唐不可实现的梦想,十几年后他都把它们变成了现实。他每天坐在家里写作,出版社或报社源源不断地给他家里邮来稿费,他用邮来的稿费去埃及旅行。站在金字塔下,抬头仰望,林清玄想起小时候爸爸说过的话,心里默默地对父亲说:“爸爸,人生没有什么能被保证!”
  
   多维解读
   1.心有梦想。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一切的成功与财富都总是源于一个意念,始于心中的梦想。有了梦想,你才会有追求的目标;有了梦想,你才会有奋斗的方向。林清玄儿时的梦想看起来有些稚嫩,却成为了成长的力量与源泉。
   2.经营人生。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有美好梦想,但为何有的人梦想往往成为了泡影,有的却能够梦想成真呢?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你还得经营梦想,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把看似遥远甚至有些荒唐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警示名句
   1.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林清玄)
   2.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林清玄)
  
  张爱玲:放弃亦灿然
   张爱玲是一个描写爱情的高手,描摹人情世故,无不细致入微。然而,可叹张爱玲一支笔,写尽了人世间的离合悲欢,却写不出一段属于自己的圆满爱情。天下男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者难有几何,张爱玲枉有绝世才华却一样不能免于沦为弃妇。曾经,在胡兰成这位旧式才子眼里,张爱玲是民国时代的临水照花人,放恣的才华与爱悦自己,做成了一种贵族气氛,张爱玲的作品被胡兰成称作“横看成岭侧成峰”。然遇人不淑,萎谢是必然的结局。虽然胡兰成外表修长潇洒,有过人的才学和智慧,可终究不是一个讲究专情的男人,即便在与张爱玲最两情相悦的日子里,他有的也只是名士艳遇后自我肯定与自我膨胀的快乐,而不是要把自己的情感盛注起来变成对对方郑重的承诺。胡兰成的烂情贬低了张爱玲的才情。张爱玲选择了放弃,因为放弃,而使女人最后一点可怜可叹的自尊得以存活。看张爱玲一生,才华横溢,风靡无数国人,但其最为动人心魄、傲骨凛然的还是在胡兰成面前毅然决然的转身,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虽逃避也勇敢,虽伤感也灿然。也许正是如此,那个在街市中流连,在高楼上独自凭栏,在小室里孤灯独坐的张爱玲,变得格外美丽。
  
   多维解读
   1.经历之美。张爱玲的经历是苦难的,但在苦难经历面前,她却悟出了“纵使失望,也是一种幸福”之类的人生感悟。正是这些苦难,也正是这些感悟,让她的文字变得如此动人。以致经历了时光的冲洗之后,依然那么芬芳四溢。
   2.掌握命运。对一个女子而言,遭遇用情不一的丈夫无疑是一种不幸;对张爱玲这样的情感丰富的才女而言,这种不幸也许更为深刻。在不幸面前,她不是一味地哀怨,也没有一味地沉沦,黯然转身之后,我们看到了她放弃之后的另一种美丽。
   警示名句
   1.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张爱玲)
   2.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张爱玲)
  
  林徽因:花开一季暖到落泪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的吗?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一天,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很沮丧地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思成听了以后非常震惊,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笼罩了他,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虽然自己痛苦,但想到另一个男人的长处,他毅然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而林徽因,不仅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万分地对梁思成说了一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语:“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个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
  
   多维解读
   1.坦诚相待。情感的种子,唯有在真诚的土壤里才会开出璀璨的花。面对丈夫,林徽因竟然坦言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面对妻子,梁思成竟然说出了“你是自由的”。真诚的交流,让这对夫妻找回了人间真爱。坦诚之意义,在家庭里如此,在生活中也一样。
   2.真爱之美。如果说爱是一种美丽,那么被爱更是一种幸福。是爱,让林徽因找回了生命的真爱,享受到了家庭的幸福;是爱,让林徽因感受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并发出了“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的最美誓言。
   警示名句
   1.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林徽因)
   2.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林徽因)
其他文献
一   兔王总觉得自己这个大王当得没人家的大王神气。瞧虎王、狮王、狼王,威风凛凛,或率领部下出击,或接受臣民仰拜。而自己呢,没什么王气,只会带着部下逃避灾难,天天生活在惊恐之中。兔王决定借兔年之机改变自己的形象,当个名副其实的大王。   他把几位善谋的大臣召来,给他出主意。   “是不是生理上的关系?我建议大王找位医生看看。”一位大臣说。   兔王认为有道理,自己从小就胆小,大概和身体上的
期刊
夜深而冷,被路灯照白的地面寂静荒芜。工程学院的玻璃回廊站在路的尽头,像一座饲养梦的水族馆。男孩落到最顶的台阶上,而后把滑板收了起来。走廊里门窗紧闭,一连几间工作室都没有人,然后男孩到了机械室。金色的光漫溢到门外的大理石砖上,有两个人在那里说话,或者说,吵架。   “杠杆原理根本就解释不通。那个时候埃及根本没有那么结实的绳子能拴住2.5 吨的石头。而且也没有那么结实的木材做起重架。当地只有棕榈木,
期刊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会不断地成长,走向成熟。从出生到童年,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最后经过中年,走向老年。  15岁的我,正在经历着迷茫的少女时期:早已过了荡秋千或梦想着成为漂亮公主的年龄,可是又好像还没有自己出去闯天下的勇气和面对社会的能力。我厌倦了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吃早点、上学。回家拼命地完成功课,然后又爬回床上睡觉的日子。这样日复一日,有时候,我觉得无聊透顶了!在家里,爸爸妈妈的脾气够古
期刊
如今的“离”字当“离开”“离去”讲。但在古代它和“离开”“离去”不沾边,它是人们用“捕鸟网”对鸟类进行“捕获”或“捕猎”的意思。   这一点我们从甲骨文的“离”字字形中,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甲骨文的“离”字,上面是一只振翅欲飞的小鸟,下面是一个带长柄的捕鸟网,它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形象逼真,表示用网将鸟捕获。小篆的形体趋于繁化,而且发生了讹变,左边还是甲骨文字形的结构,上面的“鸟(隹)”移到了右边
期刊
父亲是个手艺人,编了一辈子竹器。    父亲编竹器的时候,总是低着头,很投入,也很惬意,似乎是在进行天马行空的思索。    父亲熟练地把竹子劈开,劈成竹条,再劈成竹篾,然后他拿起竹篾,一根根编起来,用不了多久,一个竹篮或者别的竹制品就在他手里做成了。    父亲做竹篮底子时,劈的竹篾几乎一样长,因为他只用最初的一根竹篾作为参照标准。他不会以此类推地劈成一根竹篾就以这根竹篾做标准,再比照这根
期刊
蜀、魏街亭之战,在《三国演义》里是描写得非常成功的一次著名战役。   诸葛亮兵出祁山,所向披靡,连克三郡,关中震惊。魏主曹睿迫于无奈,只得重新起用了削职回乡的司马懿。司马懿上台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镇压了欲与诸葛亮作内应的孟达,接下来,司马懿引军十五万,以张郃为先锋,兵进街亭。街亭交战的战幕由此拉开。由于马谡违令妄为,刚愎自用,汉中咽喉街亭很快失守,战局发生了急剧变化,“一生
期刊
龙卷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所过之地往往满目疮痍,惨不忍睹。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一种涡旋现象,是极不稳定天气下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其形状看起来像高速旋转的漏斗云柱,颜色有乳白色、灰色、黑色等,其中心附近风速最高可达每秒300米,破坏性极强。   美国被世人称为“龙卷风之乡”,其之所以多发龙卷风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有下面几点:   首先,美国东濒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面又有墨西哥湾,大量的水
期刊
奥运会在古希腊肇始时,获胜者是没有奖金的。他们得到的奖品,是一个用橄榄枝编成的头冠。在著名的温泉关战役后,一些波斯将军知道了这件事,他们大为惊讶,感慨道:我的老天,他们竟然仅仅为了这些虚幻的东西去战斗,而不是为了钱!   是的,看重金钱的波斯人,无法理解永远把荣誉放在第一位的希腊人。   中国的古人也把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看得很重。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还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期刊
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这些年。   在那团模糊的迷雾中,谁的身影依然清晰如昨。     夏天,他一只手捏住自己白色衬衫的衣领来回呼扇,隐约露出略显突兀的锁骨。   课间,他踱到某个男生的桌子旁边,单手插着腰,不紧不慢地说句:   “下楼打篮球去。”   从那所学校毕业多年后,生活一下子变得东奔西走、颠沛流离。   常常独自坐在开往某个地方的车上凝视窗外缓缓逝去的景色,毫无征兆地想起什
期刊
话题阐释   北斗七星,灿烂明亮,蜿蜒勺状,像书家一笔勾成,望之令人神往。巍峨高山,连绵起伏,横贯东西,似画家一气呵就,仰之心生豪迈。潺潺小溪,汩汩流淌,无可阻碍,似歌者悠悠扬扬,感之气血通畅。若北斗紊乱、山峦中断、溪流干涸,断不会给人如此美妙的感受!   作文也是这样,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有一个贯串始终的脉络,也就是“文脉”,它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清代文学家林纾在《文微》中说:“命脉之所在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