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家乡脱贫:仲跻和在行动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身家,而在于他为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一个扶贫帮困的人,才是赢得人心的好人”。这是江苏苏中革命老区荣获“中国好人”、江苏“最美退伍军人”荣誉称号的海安市海迅集团董事长、海安老促会理事仲跻和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
   仲跻和是海安老区草根创业标兵。1978年,他高中毕业后入伍,在武警部队从战士当到了班长。1983年,他因病退伍回家进入乡办企业,先做供销员,再做企业厂长。经过20多年的艰苦拼搏,他把一个只有20多名工人,年产值几十万元的乡办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资产4亿多元,员工650人,年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多元的中型企业。他的企业分别位于海安开发区、北京通州聚富苑开发区、天津微电子工业园中,员工中有60%以上是家乡农村青年、退伍军人。
  一份情怀:把真情送给战友
   海迅集团的双拥活动室内,有一面“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锦旗,有一块“拥军模范、创业先锋”的荣誉匾,有一件“乘风破浪海迅人”的水晶工艺品,这是近些年武警海安中队、人武部赠送的,也是仲跻和爱国拥军办实事的见证。
   由于仲跻和当过兵,创办企业致富后,他首先萌发了帮助驻军官兵办实事的念头。2002年,他带着管理人员到海门边防三团军训。晚上他看到几十个战士围着一台黑白电视机看电视,第二天就花1万多元,为边防三团购置了4台25英寸彩电。
   2004年,仲跻和得知武警海安消防大队文化经费不足,“八一”节前夕,他带着3万元人民币前去慰问。大队领导留仲跻和与战友们共进晚餐,平时滴酒不沾的他禁不住战友们的一片盛情,在食堂内喝下半斤多白酒。后来,有同事问他:“董事长,你平时不饮酒,为什么到警营就开戒啦?”仲跻和回答:“和战友们坐在一起,我就感觉自己回到了当兵的年代,不和战友们碰上几杯,我就感到不像一个当兵的人。”
   2006年,县双拥领导小组组织企业与海安驻军结对共建,海迅集团和武警海安中队成为共建单位。当年的7月29日,仲跻和带着50多名管理人员到武警中队慰问,送上1万元慰问金和他的100本散文新著。中队领导回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锦旗。
   2006年11月11日,仲跻和带领60多名管理人员去武警中队军训。在和中队领导交谈中得知中队有10名士兵即将退伍,他当即邀请中队领导带领10名退伍士兵去海迅集团作客。11月22日下午,10名退伍士兵在指导员顾宝亮的带领下来到海迅集团,董事长仲跻和像迎接贵宾一样亲自到厂门口迎接。在会议室里,他向战友们介绍了集团的发展概况及自己退伍回乡创业的经历和体会,并陪同战友们到车间参观。晚上,他设宴为战友们送行,并送上慰问金1万元。退伍士兵们激动地说:“仲总是我们的好战友,更是我们回乡创业的榜样。”当中队领导问仲跻和能否接纳退伍士兵来海迅工作时,仲跻和当即表示“随时欢迎”。后来,家住淮安的退伍战士许峰就来到了公司工作,现已成为一家子公司的生产部长。
   武警海安中队原指导员,现任武警南通支队警务部部长顾宝亮曾这样评价仲跻和:“他与武警官兵感情最深,他和武警官兵情谊最浓,他为武警官兵办事最实。”由于多年拥军办实事,2012年至2019年,仲跻和先后8次被南通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联合表彰为“南通市爱国拥军模范”。
  一颗爱心:把关爱献给弱势群体
   仲跻和创办企业致富后,总是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
   自1994年起,仲跻和每年春节都去慰问西场敬老院五保老人,19年从不间断。仲跻和每年除给敬老院5000元左右慰问金外,还为五保老人精心挑选慰问品,或是茶食,或是脆饼,或是水果,或是鱼肉,或是内衣,或是洗涤用品,年年总不一样。每次去慰问,他都要亲自将慰问品发放到每一个五保老人的手上。
   1996年,敬老院为五保老人建宿舍楼,仲跻和捐资10万元。
   2011年“七一”,仲跻和组织集团全体党员捐款8000元,为100多名五保老人每人送去一份礼品。全体党员还为老人们表演了文艺节目,帮老人打扫卫生,梳洗头发,修剪指甲。一位老人激动地说:“海迅的老板有爱心,海迅的伢儿真孝顺。”
   25年来,仲跻和累计慰问西场敬老院五保老人120多万元。
   为了发扬互助精神,救助遭遇特殊困难的员工,他发起成立了“海迅爱心基金”。管理人员每月捐工资的6%,普通员工每月捐工资的3%,目前爱心基金已募集资金15万元,已救助特困职工4人,每人1万元。
   2010年,西场初中学生俞树惠患白血病,需要一大笔医疗费用。仲跻和得知情况后,立即动员企业员工捐款,海安厂区300多名员工,捐款2万元,他本人捐款5000元,学生家长送来锦旗。
   2011年,集团职工蒋加明的儿子患病需要手术费8万元,他动员海安厂区全体员工捐款3万多元。
   2011年,县慈善基金会成立,仲跻和慷慨捐款50万元,获得“海安县慈善明星”称号。
   2012年以來,他每年向家乡扶贫工程项目捐助6万元,用于创办“扶贫车间”“扶贫工坊”。
  一腔真诚:把惠果献给父老乡亲
   面对红红火火的乡村振兴大潮,仲跻和萌发了投身新农村建设,改善家乡生态环境,造福父老乡亲的念头。2006年他捐款125万元,流转土地120亩,建起了壮志农业生态示范园,让乡邻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由农民变为农业工人,进园做工拿工资。邻近的村民或在生态葡萄园整枝施肥、采购葡萄,或在怡心园农庄做餐饮服务,或在园内饲养家禽。近两年,仲跻和又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集观光度假、娱乐休闲、农家美食、美德教育、农耕讲座、健康文化,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蓉和怡心园“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成为“海安县四星级农家乐”“南通市自驾游基地”“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国家AA级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10万人。
   目前,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的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游客接待中心即将竣工,蓉和怡心园的形象为之一新。
   原西场镇洪旺村是海安县的20个贫困村之一。2007年村级经济收入31560.24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761元,46户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1180元。2008年,县政府安排海迅集团与洪旺村共建。为了帮助村级发展经济,仲跻和出资4万元,帮助该村建起纸品加工厂,并作为海迅集团产品包装材料的定点供应商。此举为村民人均增加收入150元。到2010年底,该村村级经济总收入达239182.11元,比2007年净增207621.87元,增长657.96%。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1680元,比2007年增加500元,增长42.4%。
   2009年,洪旺村创建县级卫生村,仲跻和资助1万多元帮助清淤河道,购买垃圾箱。
   2018年来,他流转土地500亩,建设惠农家庭农场,担当试种新品种生态稻、良种麦,平价出卖给农户,让农民稳赚“高产粮”钞票,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稳拿“务工薪酬”,还特别设立贫困户每天出勤“多拿5元的出勤奖”,让“扶贫+扶志”落地开花。他特别承诺:贫困户1人来就业,脱贫;两人来就业,小康。2019年,家乡的22户贫困户全部脱去“贫困帽”。
   仲跻和获评“中国好人”后,省电视台记者采访他时,询问:“你扶贫帮困、资助公益事业为什么总是这么大方?”仲跻和真情地说:“有人找你资助,是对你的信任,你有能力资助别人,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也是一份责任。”这也许就是仲跻和无怨无悔地实施扶贫行动的注脚。
其他文献
今年是新四军、八路军挺进苏北80周年,新四军“联抗”部队成立80周年,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80周年。80年前,在新四军东进、八路军南下海安之后,海安一度成为华中抗战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  韩国钧与苏北联合抗日座谈会  1940年7月8日,粟裕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突破日伪军的多道封锁线,胜利北渡长江,与刚刚取得郭村保卫战胜利的新四军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正式拉开了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的
期刊
花红了,柳绿了,站在芳菲的春日里,想为你、为你们,送上一束芳香四溢五月的鲜花——   我想将鲜花送至丽江华坪女子高中,送到张桂梅校长的手上。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是全国唯一的免费女子高中,专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12年来,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作贡献。“让山里所有的女孩子接受高中的教育”是你的梦想。你以毕生的精力,为她们捧上明天的希望。你以不懈的奋斗,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在庚子新春期间爆发,凶猛无情地袭击了武汉、湖北和整个中国,成为最近一个时期全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对于这次疫情,社会上有各种猜测,也有各种谣言。有的谣言掺杂着主观臆测和“合理想象”,耸人听闻地编造出一些“故事情节”,渲染所谓“阴谋论”,对此我们不能轻信。但如果剔除其臆测成分,我们应当冷静地想一想,在这个以前发生过不少生物战,曾让无数人惨遭毒素摧残的
期刊
新“叶场围困战”  一 2019年10月16日。天高云淡,稻香蟹肥,黄河故道两岸,秋阳灿烂。  苏北老区,在睢宁县魏集镇湖畔槐园农民集中居住区里,央视《发现之旅》栏目《美丽家园》走基层摄制组,联手当地村民,正在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睢宁暨魏集镇第二届稻蟹丰收节”活动。彩球高悬,欢歌飞扬,掌声如鼓。  百姓广场入口处,新围起一个临时红色摊点,摆放着捆扎好的大螃蟹,青亮发光,列队整齐,分外
期刊
有这样一批大学生,他们高校毕业后,没有选择大城市,而是逆向而行,来到苏北老区,投入了老区建设的洪流之中。  “老村官”的承诺  铜山县郑集镇苗湾村党支部副书记,兼石楼村主任助理师飞,人称“老村官”。年纪轻轻,何以称老?因为他是郑集镇的第一任大学生村官。  师飞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担任村官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村民不信任。师飞曾在日记里写道:“下村已经十几天,我几乎每天就只是做些简单的
期刊
打响抗日第一枪   陈玉生1900年出生在江苏泰兴县三区陈家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八九岁时在本庄读过两年私塾,10多岁以后随父在家中种租田,15岁时其父托人把他带到上海进入生和隆油厂当徒工。后由上海中共的外围组织“社联”成员陈进觉介绍加入上海抗日救国会,接受到党的教育和革命思想的影响。1936年参加党领导的上海日商纱厂罢工。后被法国巡捕房拘捕,送交上海国民党警察局关押,1937年4月转至原籍泰兴
期刊
2020年10月21日,一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戴到了94岁的爸爸胸前。   爸爸依靠在病榻上,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纪念章,仔细端详着……   他沉默了很久,出人意外地喃喃说了句:“颖民呢?”   杜颖民是我的妈妈。8年前,2013年11月,她在与癌症顽强搏斗了3年以后,辞世远行。送别妈妈的最后一程,唯有一位最应该在妈妈身边的人,没有出现。他是我的爸爸。   妈
期刊
我国今年的“两会”,在众望所盼中胜利召开了。每年的“两会”,都是加油鼓劲、团结奋进的大会。今年的“两会”,非同寻常。   在世界新冠病毒疫情仍然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我国“风景这边独好”。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搞得很多人不知所措,心怀恐慌。世界上的好心人为我们担惊受怕,敌对分子希望正在崛起的中国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中国就是中国,任何艰难困苦也不可能把中国整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
期刊
记得读小学时,有一篇课文叫田螺姑娘,说的是有个青年,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上苍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帮助他,给他做饭,做家务,二人的日子过得很幸福。详细内容记不清楚了,但勤劳善良的田螺姑娘,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不过是个神话故事,勤劳善良的田螺姑娘并不存在。但现实生活中勤劳善良的姑娘却大有人在。来自革命老区南京六合区马集镇黄岗村的石琳琳
期刊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一部和八路军第四纵队共同组成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担任师长兼政委。同年4月,四师在津浦路西遭到了国民党两个师的围追堵截,其中就有马步芳的骑八师。刚交上手,作战队形便被疾驰的骑兵冲散,战士们被马家军刀劈马踏,血洒疆场。   与骑兵作战失利后,彭雪枫痛定思痛,决定组建自己的骑兵团。四师省吃俭用,终于有了800匹战马。但是仍有一个不足,骑兵们还没有统一的武器,手中的马刀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