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课程设计研究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shucheng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中学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也渗透着德育教育,而体育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对初中各年级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课程设计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一环。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必须贯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堂组织,体育课的教学常规,教材的内容等方面都应具体地安排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利用体育教学做好德育教育。
  
  一、初中各阶段的体育德育课程设计
  
  (一)初一阶段的体育德育课程设计
  初一学生由小学刚踏进中学校门,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等性格交织在一起的时期,故显得单纯、热情、可塑性强,但自我抑制能力弱。此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结合初中生体育教学开展校纪校规《学生体育课课堂常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开展做一个合格中学生的活动。通过队列、队形训练,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
  利用雨天课,结合具体事例向学生讲解体育理论,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国家体育锻炼合格标准”等,使学生明确体育的重要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经常列举领袖人物、中外科学家热爱体育活动长年锻炼身体的事例,鼓励学生要用勇敢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二)初二阶段的体育德育课程设计
  初二是学生身体发育高峰期,青春期的开始。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认识能力在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出现思想不稳定,德、智、体诸方面发生分化,个别学生对上体育课有厌烦情绪。此阶段德育工作的主题是:结合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不同教材,通过体育史,让学生了解这些项目发展过程、比赛规则,特别是我国在近几届奥运会上取得的巨大成绩,有些项目与先进国家存在的差距等,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正确的体育动机和良好的体育观。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掌握体育三基的思维能力,经常开展一些小型比赛和游戏活动,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等优良品质。使学生体验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体质差、对体育缺乏信心的学生,多做些思想动员工作,并要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为实现崇高理想,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初三阶段的体育德育课程设计
  初三是学生逐步趋于成熟、独立地走向新生活的准备时期,它包含着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思想和学习负担大,选择未来生活的道路,己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或是个性发展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阶段德育工作的主题是:结合体育方面的重大赛事,经常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经常组织一些登山、越野跑,徒步拉练,要求学生在进行体育练习的过程中克服个人欲望,以集体的共同义务来调整个人的行为方式,并使一些基本的道德义务,学生间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争取胜利的积极进取精神在运动实践中得到体验。
  德育教育不能停留在一时一地,而是要通过学习、生活、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不断深化的教育,才能逐步收到成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经常地接近、了解学生,及时掌握经过思想工作后学生的信息反馈,遵循初中生的心理是逐步走向成熟前的过渡期,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症下药,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从初中各阶段的体育德育课程设计来看,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力保障。
  (一)组织教学活动中的教育
  组织教学中课前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前提,在课堂常规里有具体的德育内容,可以让体育教师按规办事,做到有规可循。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组织安排,如在调动队伍时要提倡让兄弟班先行通过等,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相互尊重,讲礼貌的教育;又如在体育分组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的良好作风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使学生养成团结互助,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体育理论课中的教育
  在进行初中体育理论课教学时,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及我国优秀运动员的事迹,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观念,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考核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考核时,针对学生平时有差别的情况,教育学生沉着冷静,积极发挥,培养学生不骄不躁的品质;教育学生在考核时公平竞争,不能弄虚作假,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德;对获胜的和取得好的成绩的同学进行表扬,还及时指出其不足,对失败的和成绩不够理想甚至较差的同学给予充足的信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好的成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在体育卫生基础知识里安排激发学生刻苦自觉锻炼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体育实践课中的教育
  在初中体育实践课中进行德育教育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中长跑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长跑既枯燥又乏力,每次总想逃避。其实长跑训练的目的不仅在于测试同学的耐久力,它的实质在于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品质。若课前教师能把握此点,以形象的事例和切实的感受对学生加以鼓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在思想上明朗起来,自觉地将长跑中遇到的困难视为对自己的挑战,跑起来自然是有的放矢,信心倍增。训练结束以后,教师不仅要有针对性地总结训练中的技术问题和经验,还可引导学生回味过程中的艰苦及取得胜利的不易,培养其不畏艰难的勇气和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引导其懂得无论学习、工作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品质。
  总之,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从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来看,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桦.谈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培养[J].考试周刊,2007(42).
  [2]肖兴惠.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性[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0).
  [3]赵红梅.中专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04).
其他文献
摘要:运动员协调性和放松能力的强弱决定着100M跑的成绩的优劣。本文结合短跑实际,运用运动理论知识,从放松技术与100M跑的内在联系入手,阐明了放松技术在100M跑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田径运动;放松运动;100M跑    放松技术是指人体快速运动中肌肉本身的放松能力,熟练地掌握放松技术,对速度的发展,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短跑的难点就在于将起跑后获得的最高速度尽可能保持较长的时间,
期刊
内容摘要:设置语文教学“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艺术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赏识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和谐 愉快 兴趣 赏识    夸美纽斯曾有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吞食,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反之,如果在饥饿感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去,那就会使人乐意的接受,并且很好的消化……这
期刊
摘要 构建理想高中英语课堂,需要把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思想转化为行动,需要关注教学实践、关注教学细节。细节的背后是一种理念,而设计的细节只有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才能彰现其价值。  关键词教学细节;师生关系;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一、引言    对于新课程理念,一线教师大多耳熟能详,而事实上,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在很多情况下理念与行为分离。因此,如何有效融合理念与行为、将理论化为行为是广大高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学情境的涵义及其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并论述了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五大途径:巧设问题,设置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关键词】情境教学 作用 创设途径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
期刊
摘要“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中提倡“个性化写作”。“个性化写作”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启动思想的航船,扬起想
期刊
摘要课堂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渠道。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我们在“自主参与”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取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条件,合理的“导”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关键,教师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健康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主体性     
期刊
内容提要在“接受美学”、“对话论”等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视教材、教参、教师为权威,漠视课堂学习的主体的不良现象,在阅读教学中提出“别样阅读”,即通过变换观点、人称,结构、角色、文体、语言等形式,将原作进行创造性阅读。这种阅读法肯定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是驾驭者,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而且能够变课堂教学单向信息灌输为多向信息传递。  关键词 对话论 别样阅读 创造性阅读    一、问
期刊
Nowadaya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end to be poor in writing,either for their poor grammar or for their small vocabulary.Above all,I think,one of the writing skill:prewrit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coll
期刊
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的高一新生按照新课标使用历史新教材,在历史新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指出,学习历史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饱满的学习激情。新课程目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求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和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要特别注意其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华和外人无法观察与干预的特殊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亲自体验与感受的权利。要达到这些要求,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到:“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多了。”这就是我们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经过我们的努力,付出心血和汗水,才会有所收获。  教师为何不能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呢?因为在小学中段学生的阅读道路上有一只拦路虎——阅读障碍。什么是阅读障碍呢?阅读障碍是指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