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双廊等你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是在一个初夏的午后,抵达双廊。
  在小镇边摆好车,步行。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路上,迎来的是蔓延的绿,行道树全是葱绿的枫树,叶子有五个角,刚发出来的小嫩叶成嫩绿色,如蝴蝶般大小,挂在树梢,嫩绿与油绿的完美结合,甚是好看,远远望去,就像满树的蝴蝶在树尖开会,又如满树繁花灿烂。
  古道,老街,小巷,老宅,白族人家,是这里的主要元素。相对现代建筑,我更喜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风格和结构,飞檐,青瓦,彩绘,雕梁画栋,鱼或牡丹的壁画,象征年年有余,家家富贵,这些中国最传统最经典最耐看的元素在这里随处可见。
  登上南诏风情岛,一入眼便是一组巨大的石雕,叫做沙壹母群雕。这是根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的有关大理地区一则神话雕刻而成的。祭祷、狩猎、钻木崇火、移石筑屋等,刻绘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岛上风光旖旎,海天一色,风月无边,千年古榕枝繁叶茂;依依垂柳婀娜多姿;幽穴古洞盘曲交错;岛屿四围,阳光,海浪,沙滩,苍洱百里壮景尽收眼底,可谓“山同人朗,水与情长”。
  沿着环湖路由南向北再向西,绿,仍然是主调。垂柳、榕树、芦苇、竹子、青草、白桦树、还有那些不开花的花,都是绿色,淡雅的绿,青翠的绿,鲜亮的绿,艳丽的绿,深深浅浅,高高矮矮,层层叠叠,风,都是绿的,似乎还能嗅到绿的味道。
  各种颜色的格桑花、三角梅、菊花微笑着站在路边,清爽、飘逸、明媚、热烈。
  走过太湖石群落区,不远,就到一片海滩,水清沙白,一波一波的风挤着上岛,海岸为琴,海浪为弦,演奏出舒缓优美的乐曲。“洱海的女儿”正在沐浴,这是一对铸铜雕塑,一立一卧的两个渔村少女沐浴的形象,生动而飘逸,与岛上天然岩石“醉八仙”遥相呼应。
  偶尔还有几只海鸥,对于大海,海鸥最有发言权,羽尖翅尾都带着大海的秘密与故事。风来,海鸥依然翱翔于浪尖,海鸥是在读书,读洱海这本书,海的心事、海的前世今生,海的烦恼,海的乡愁一览无余。这本书,博大精深,广袤厚重,朴素浩荡。海鸥,读得得心应手。
  海边,一张一米多高的炫白的长条方桌,搭配以五十公分高的两条方凳,桌上的陶罐里插着素雅的小花,背后就是蔚蓝澄澈的大海,这已经成为双廊甚至大理的具有标识性的一景,大家争着排队照相,我也加入了队伍,似乎不再这里拍一张图片,就不算到过双廊。
  从风情岛返回小镇,寻了一个小窝,相约玉几客栈,掌柜是个热情的帅小伙。院门口一墙的爬山虎,尽情舒展,仿佛能聽到他们长叶拔节伸腰的声音。走廊上各种绿植,各色小花,葱葱郁郁,古色古香的木质雕花门窗,客栈顶楼,摆一方白色的小桌,四个白色的藤椅,一套考究的茶具。这里刚好可以看见洱海,风情岛就在眼前,或读书,或喝酒,或品茶,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四方方的院心,一口老井,有一种家的味道。老家也有一口老井,在离院门口两分钟路程的沟边,小时候,老家是个极其缺水的地方,天干的季节,老井的水就供不应求。
  记忆中,我几乎都是跪着在井口打水。每天晚饭后,我的任务就是挑水,直到把厨房水缸挑满,或是把老井的水打干。每次都在井底留下一部分水,每天晚饭后,一家人便带上洗漱用品、小凳子,到老井边洗脸,大人们洗去一天的尘埃与辛苦,我们姐妹几个则边洗脸边围坐在母亲身边叽叽喳喳地说着有用没用的废话。后来,老家有了自来水,我们也成家离家。这样的聚会再也没有了,但老井一直在,每次回老家我还是习惯到老井边走走,数数翻翻存储在这里的那些光阴,岁月。
  “云尚”、“楠”等各色独创服饰,“懒虫”、“春与溪长”等匠心别具的客栈,“晴朗咖啡”、“河马吧”等新奇的咖啡店,花花绿绿的手工糖果,各种茶叶店铺,租车行等,或林立街头,或隐匿于小巷深处。每次到双廊,我都要到这些小巷,走,看。放下所有尘世,所有牵挂,没有目的,走到哪儿算哪儿。看见好奇的问问,遇见美食大快朵颐,特别喜欢这样的缓慢与悠然。
  晚饭后,到租车行选一张自己喜欢的自行车,到海边骑车去,环海东路,往南边行进是最佳选择。微风轻抚,海浪声声。一抹斜阳穿透云层,海面像铺就了一层质地上好的绸缎,柳树、芦苇、海面、自行车,以及我,我们,都沐在一层层金色之中,柳浪,烟渚,无限的浩淼,此时的洱海是何等的温润而多情。面向洱海,面向斜阳,一些思念一些念想席卷而来,我就这样静静地站立,站立。《那个叫世界的地方到底在哪儿》,鲍尔吉·原野的一本书,这次出门,我一直随身带着,这样的景致我想我应该泡一壶茶,翻一本书,想一个人。
  清晨,在小鸟的聚会声中醒来。一夜风雨,洗去所有尘埃,寂静的海岸别样清新,昨天熙攘的人群仿佛一下就遁世了,只有当地的大伯大妈,三五个拉着家常,散着步。我突然很羡慕他们,坐拥这么好的山水人文,自然风光。每天枕着波涛入眠,在海浪声中醒来,简直是件幸福而奢侈的事。
  海面澄澈晴朗,十九峰一半在云之上,一半在云之下,太阳主持云的集市,心心念念的大青树葱绿昂扬,花花草草刚梳洗完毕,亭亭地站在海岸上,各色菊花带着露珠的微笑在岸边止步,又在岛上启程,念想启程,心,也从这里启程。
  又要离开了,经过一夜风雨的沐浴,小镇街头的枫树是否繁花更盛,想起席慕蓉的一首诗: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我想做一棵树,开满树繁花,在双廊等你。
  编辑手记:
  旅行是一种行走中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观察自然、社会和旅行地对话的载体,所以,旅行者也必需是思考者;通过游走继而盘卷于生活的肌理之上,从中汲取一个社会个体所必需的各种给养;在《云龙·暗流》中,作者的游历让很多与风景的相遇超越了普通的邂逅,其中人格化的景物描写尤其精彩,宏观流动的5个视觉—“暗流”为一种流动的视觉和思考在云龙的细碎流景中触摸着内心的孔洞,让文字成为会表达有感情的布景,在字里行间读出微言大义,凸显出游走中平淡深邃的诗意。沙溪曾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古镇一般指以四方街场为中心的寺登街和周边街巷;寺登街是茶马古道上幸存的古集市,那些古老的故事内化在时间的生命里;《古道茶香寺登街》中,穿梭于沙溪追寻凝固的历史,感悟古道小镇安静独立的力量。洱海的水、白家的渔船、别致的小屋勾勒出一幅双廊独有的文艺画卷,恬然的苍洱之景是天然的画笔,这里的人家、店铺和客栈无论从建筑外观,一花一草都透露着主人自己的喜好和生活美学,《我在双廊等你》里,在这个文艺浸润的小镇寻找自己舒放自如的灵魂,这里仿佛隔绝了城市的喧嚣,让人得以静心感受大理的慢生活。
其他文献
我故乡南方的一个个山坡  适宜生长桃树杏树李树梨树  我故乡南方的一个个乡亲  喜欢用勤劳的双手侍弄桃树杏树李树梨树  于是每年的三月  我故鄉南方的一个个山坡坡  就桃花杏花红李花梨花白  于是我故乡南方的一个个乡亲  就生活在梦一样的桃源世界  我故乡南方的一位位老人  即便最终走进一个个山坡  每年一到三月  就有桃花杏花李花梨花的芬芳  萦绕在坟前  就像我的爷爷我的奶奶还有我的母亲
期刊
冬日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澜沧江畔,循着白族吹吹腔的音韵,我来到云龙县旧州小镇,穿过小巷,一个叫三七的村寨恬静地坐落在江边。  在这之前,我就知道生活在这个村庄里的白族人,很多会唱戏。我来这里,便是来听一场戏,拜访一位叫赵彭云的老人。  “旧州”,在我心里,它不仅仅是一个小镇的地理名词,而且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一段悠悠的岁月。唐代南诏国时期。在有关史籍记载中,就有“云龙”之称。在宋代,则被称为大理国十
期刊
健身锻炼的人越来越多  走路跑步跳舞太极瑜伽各显神通  公园路边广场随处可见  年龄越来越小  不只是爷爷奶奶大妈大叔  老中青三代齐全  时常还见少年儿童  菜市超市药店诸多保健食品药品  器材专柜  总是热热闹闹人流如潮  人們热衷健身和当年秦始皇炼仙丹一样  都是怕死  想要健康长寿  大家眷恋美好生活  愿意长长久久  留在这酸甜苦辣怨恨又爱恋着  活得越来越好难舍难离的人世间  这状况 
期刊
春风一吹  那金子一样的油菜花瓣  就在我故乡米甸小镇的田野里飞舞  亲爱的  我要小心翼翼地捡拾那些飘落的油菜花瓣  為你营造一张幸福的婚床  我不在乎  别人异样的目光和冷嘲热讽  我不在乎  别人把我当作现代的疯子  两个人在那婚床上一躺  亲爱的  你能想象那是怎样的幸福滋味吗  我想让你在油菜花婚床上随便翻一个身  就全身沾满油菜花的芬芳  亲爱的,我要让你记住  那就是我深深爱你的烙印
期刊
花一点都不诱人  像我三分羞涩七分朴素的乡村女子  半掩半露在绿叶间  不经意中破解了我的梦  不经意中点缀了我的诗  不经意中又从我的身边销声匿迹  这时我需要一段幸福而短暂的等待过程  一段杨梅花脱胎换骨的过程  我期待着  那些世俗的势利的眼睛看到脱胎换骨的你  亲口对我说  并非诱人的花才能結出诱人的果
期刊
撞开春天的大门  仓促间,一年  从守岁开始到守岁结束  推开腊月的门  瑟瑟寒风中  缕缕梅香宣告  新年正在赶赴春天的路上  红梅白梅腊梅  山茶迎春玉兰  庭院小巷山岗  花圃街道公园  早已挤满姹紫嫣红的倩影  岁月,是指尖的沙漏  不知不覺中  凉风变成冬雪  春花开成秋月  渐行渐远的回忆  被时光淘洗掉光泽  暗香,丰盈了时光的寂寥  未央的旧年  在撞开春天的大门那刻  已经拥有一
期刊
第一眼看  它是一幅画  第二眼看  它是一首诗  初春时节  蚕豆花开遍我故乡的每一片田野  是不是足以证明  我南方故乡的初春如诗如画  多看几眼  蚕豆花一转身  一个喷香的词汇  就以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姿势  诱惑得我夢里梦外垂涎三尺
期刊
来不及和春节握手告别  双脚已踏进三月的门槛  春风悠扬的口哨  唤醒陌上的桃红柳绿  采撷初春的明媚  熬制一罐七色的颜料  展开白雪染成的素笺  以春天署名  为三月写一首五彩斑斓的诗  沿着春的小径流连  花香盈袖  和风轻弹  在鹅黄嫩绿织就的春锦上  为三月写一首深情款款的诗  推开微尘轻落的窗  拥抱扑面而来的温暖  当春雨洒落心田的一刻  滴滴珠玑  以爱的名义  落地成诗  编辑手
期刊
那角绣着青青的豆麦  那角绣着金色的油菜花  那角绣着嫩嫩的柳芽  那角绣着粉红的杏花桃花  那角绣着雪白的李花梨花  那角绣着辛勤的蜜蜂呢喃的燕子  唱歌的小鸟  还有一角绣着挥锄春耕的农人  横断山脉的红土高原  我魂牽梦绕醉生梦死的红土高原  每年二三月份的微风轻轻一吹  春姑娘身上五彩缤纷的彩裙轻轻一摆  我的世界就一片眼花缭乱  我诗歌的源泉就在心海汹涌澎湃
期刊
夜  总要等黑吞噬了天与地  才像那尾胆小的鱼  偷偷滑出水面  想你  此刻 谁也看不清我的表情  包括睁着眼的星星  一盏孤灯  沉入心底  就会燃起思念的火花  不可匹敌地燎原千里  泛滥成这无边的孤寂  幸好  我可闭目驰骋  在你的话语和气息里  想象自己是棵千年紫藤  缠绕 蔓延  你体内  戒  荤腥  肥腻的欲念  久坐  呆滞的表情  雨夜  骤然清醒  命令自己去触摸  那些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