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db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浪潮席卷全球,人类正面临着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 从商品经济到知识经济,从现代农业到信息农业的转变,并逐步经历着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渗透到了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已和农业生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
  
   1.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当今,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从主要以科学计算、数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方法应用为主,发展到应用领域包括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处理、农业信息管理与推广服务、农业规划与决策和农业生产过程实时处理与控制等多个方面,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农业各学科。我国已建成农业科研项目计算机管理系统(ARICMS)、中国农业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成果库、中国农业研究项目数据库,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等,同时还引进了世界上几个最主要的农业数据库,并正在建设全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中国农业院网络中心”已建成,并与农业部、国家科委、国际信息网联网,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及其推广事业的发展,使各级领导、农业科技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了解国内外科技动态、水平及趋势,掌握科研课题的设置及进展,了解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为研究项目的立题、合作提供极为有效的手段,也使农民更容易得到需要的科技信息。随着网络的发展及网上智能化专家系统的建设,农民便可足不出户得到专家的技术指导,这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前景
   信息时代的现代农业正向着“精确农业”的方向发展,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通过传感器收集土壤植物数据,利用遥感技术提供农田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数据管理功能,运用全球定位技术精确定位导向,通过专家系统优化决策和指令自动监控的智能农机,如自动控制播种机、施肥机、喷药机、收获机及智能机器人进行精确操作。整个系统完全自动识别操作,在无人监管条件下24 小时工作。由于其农田管理精度是针对土壤而不是田块,因而可依据作物生长状况、土壤肥力、作物病虫害的细块分布进行操作施肥、打药等农事活动,从而达到减少施肥量、用种量、施药量,且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这将解决长期困扰农业工作者的有关化肥农药对环境污染、作物高产高效的影响问题。
   3.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农业在信息技术上的某些科研成果已经具有较高水平,但技术不配套,研究项目内容单一,目标分散,适应面窄,缺乏多学科专业综合应用研究;缺乏具有综合性、多项信息技术集成、多功能、智能化、网络化的应用成果;缺乏适用于我国农业国情的二次开发农业系统信息工具;且农业信息软件对上级服务的较多,面向农户、面向生产实用的较少。此外,作为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高层农业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缺乏,也制约了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4.针对我国国情发展农业信息技术
   当前国际上信息技术正朝着综合化、智能化、普及化全方位发展,针对我国的农业状况应以信息技术的二次开发即应用开发为主,边开发边应用,重点加强实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广,包括加强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在农业中的开发与应用,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综合和集成,应组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开发,集成具有经济学家、农学家等专家功能的巨型综合专家系统,加强农业应用软件网络化、多媒体化及可视化研究,使农业信息技术可实行远程推广和远程教育。政府应承担起农业信息化的引导责任,同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广大农民及社会其他力量的作用进行农业信息开发。战略上应普及计算机及计算机知识,培育农业信息市场和信息产业,促进和完善信息体系,为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推广提供良好环境。我国应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一规划和指导,逐步建立并完善各级信息资源,建立标准和数据更新体系,加强数据更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加强信息市场的管理和立法,避免信息数据库的重复建设,提高数据库的网络化水平,增强数据的共享性。大力开发和利用各省、市、县等地区的农业数据库,促进地方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区域网与国内主干网、互联网接轨,实现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农户入网。培养高级农业信息技术专门人才,以提高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力量。使农业信息技术走向实际应用——试验——推广的良性发展道路上。
其他文献
贵阳荣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荣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清镇市政府招商引资的企业。贵阳荣善公司的食用菌项目全部投资分三期进行,总投资人民币1亿元。一期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冷库面积近7000平方米,一期建设的全部工程的总造价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含生产线设备及流动资金)。一期建成后日产金针菇菌包48000袋,日产鲜品金针菇15吨。项目预计2011年10月动工,半年建成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期刊
按照“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的具体安排,省农委农垦处承担了东辽县安恕镇关门村的帮扶任务。为尽快实现帮扶目标,该处帮扶干部和处领导班子多次到关门村进行工作对接和调研,研究帮扶对策。经过积极努力,扎实工作,完成了三项任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使村民感受到了帮扶工作的初步成效。一是研究制定了三年帮扶规划。通过与村干部和村民座谈,在全面掌握关门村现状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经多次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和建议,制
期刊
为了尽快提高农垦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省农垦局提出全省农垦系统财务人员的培训计划。12月5日,2011年全省农垦系统财务培训班在长春市开班,各市县农垦财务主管人员、农垦企业财务的管理人员以及有意愿参加中级职称的财务人员参加此次培训班。   省农垦局局长麦朝在培训班上总结了农垦系统取得的成就。预计2011年全垦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7.47亿元,农业生产也取得大的成就。国有垦区危房
期刊
为贯彻落实全省冬春农业科技服务活动视频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吉林市冬春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全面落实各项任务,12月1日,吉林市农委组织召开了冬春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会议。市农委朱文彬副主任、科教处朱瑜处长、安竞初、市农科院王世范副院长、市农广校关丽娟校长、市农业环保站李卫国站长、王立副站长、市园艺中心隋志恒主任、市植保站孙丰年站长、市种子管理站孟繁波副站长、市农技推广中心佘炳林副主任、市农机研究所综合科陈长
期刊
白山市农委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积极开展“三帮扶”活动,使帮扶的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生产、生活都得到较大改善,薄弱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行一步增强,取得明显成效。   白山市农委在“三帮扶”活动中,结合实际,形式多样地进行进帮扶。在帮扶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时,一方面机关党员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帮扶方式,与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结成30个帮扶对子,倾听群众呼
期刊
2011年舒兰市阳光工程项目工作已接近尾声,9个基地共培训3800人,涉及到种植、农机、畜牧等6大类别11个专业。根据省、市阳光办的安排部署,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舒兰市阳光办和财政局组成检查验收小组对9个培训基地进行检查验收。   通过检查验收,今年阳光工程项目各基地工作开展得富有成效,主要体现在“实”、“准”、“特”三个字。“实”是培训基地在学员登记注册、理论培训、实践指导等环节工作抓
期刊
11月28日,通化市畜牧总站在东昌区金厂镇龙头村举办了2011年第一期阳光工程“畜禽繁殖员”培训班开班仪式,这次开班仪式的举行标志着通化市2011年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正式启动实施。市畜牧业管理局李云玉局长、张文兰副局长、市阳光办王辉科长、市财政局姜立杰、东昌区畜牧业管理局王启先副局长、龙头村李宪明书记参加了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由通化市畜牧总站站长高红军主持,市阳光办王辉科长和市畜牧
期刊
11月29日~30日,省农委法规处在长春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全省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全省各市(州)、县(市、区)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514人参加了培训。省法制办副主任赵旭东,行政应诉处处长、法学博士王继和相关专家就行政执法、行政处罚、行政救济法律制度、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文书制作等专题进行深入讲解。省农委法规处处长郑建东就农业执法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解答。   这次培训进一步丰
期刊
吉林市龙潭区在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及省土肥站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从2008年7月份开始启动,到2010年11月份结束,2011年通过国家验收,较好地完成了农业部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其成果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结合多年来龙潭区开展平衡施肥工作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完善平衡施肥技术的模型参数,指导当前高效农业的发展。减少不合理的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投
期刊
吉林省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隶属于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主要负责全省乡镇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农业部农产品加工预警中心吉林分中心(玉米)产品及加工品的预警工作、配合乡企局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各项工作及农产品加工的各项工作。   近日,本刊记者就我省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简称乡企质检站)的相关工作采访了乡企质检站站长林质彬。   林站长围绕乡企质检站3项主要职责进行了详细介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