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东来梦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y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有零碎的记不清楚的梦;梦,有迷失路途危及性命、醒来冷汗浃背的噩梦;梦,也有美梦。你做过吗?相信谁都做过美梦。
  这里说的是宋朝小皇帝赵昺曾逃难到广东湛江南海硇洲岛(某些辞书误写“碉洲”), 投降元军的宋朝大将张弘率领水陆军围追宋忠臣陆秀夫丞相、张世杰的部队,在江门、斗门、新会皇帝赵昺移驻的崖山等地方血战时的故事。
  时值六月,雾红像血,一只被炮火打得帆碎桅断的小战船,从沦陷的东莞东江冲出重围,潜航河涌绕过惠州元军,划到归汉南越王赵佗原辖龙川所属河源水湾芦苇丛。船上官兵多战死。年少的东莞京山巡检司(略等于今天的区公安分局局长)苏慕庵,身上披的牛皮“马甲”(铠)皮条断折,“马甲”破碎,右臂战伤流血,禁不住双膝下跪:“祖父示下,围破家亡,我们到哪里去?”其祖父苏天荣,号晋锡,广东番禺(今广州)县教谕(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局局长)。头缠中顶高前檐短的幅巾,是流行于朝野的“东坡巾”,五品官绿袍(番禺大地方,知县五品或四品)。他前额突出,与苏东坡异像。苏小妹曾戏笑大哥东坡:“未出卧房三两步,额头已到画堂前。”天荣公手拈翘尾斑白胡子,见幸存亲眷、官兵都在泪哭,便说:“我四川眉山苏氏家族,远祖汉朝苏武公、本朝主公东坡翰林院学士,陷落异国、海南,万世流芳,难道是哭出来的吗?”闻此,亲眷、官兵吞泪不再哭。面前天荣公,曾任四川富顺知县,已是奔七十的老人,还亲手开炮,打掉元军舵位;下乡劝学,中暑昏倒,醒过来仍到农家……苏天荣续弦夫人、番禺西关佳人李氏袭云(她习学至死侍陪东坡一贬再贬,直到惠州早亡的王朝云)说:“教喻爷话:‘国破惨殇,吾当开辟平生新境界’!”苏慕庵跪请训示“新境界”。祖父打开自绘广东地理图,说:“孙子起来看。《东坡志林》有‘梦寐’一章,《梦中坐<祭春牛文>》。你上太祖做梦在祭牛,‘以戎农事’。祭文说:衣服像画一样好,本来是从泥水里出来的,‘成毁须臾之间,谁的喜愠?’梦中请他写祭文的一个官说:‘这两句有人会发怒(愠:怒恼)!’另一个官说:‘不妨,此是唤醒他!’国破就是‘唤醒’,‘以戎农事’就是‘唤醒’啊!”苏慕庵进来,于烛下看图,祖父手点河源合水:“我四世祖做祭春牛的梦,我做合水‘紫苏’的梦。我告诉过你了。‘乎生新境界’,就在‘紫苏’梦中!”
  苏慕庵在说梦,亲眷、官兵又被东坡公“唤醒”欢悦。苏天荣当众打开一水罈,当中有多年节省的银两、圆梦的本钱。他横吹紫竹笛,袭云弹琵琶吟歌轻舞,一袭绿云飘响《苏武牧羊》的古曲。词略为:“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月亮星星都炸了!黑色的大浪翻卷,把破船上的苏天荣拉沉水底,瞬间将背着皇帝赵昺的陆秀夫投海进芦!苏天荣双眼一亮,五道金光射透水底,分开黑浪现出一条生路。苏天荣有了生气,跟着金光奔跑,上到一座水中洲渚。五道金光旋转,金轮飞舞,变化出五位须发白灿灿的老人!苏天荣拜谢过老人的救命恩德。只听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说:“向前看!”苏天荣往前望见合水环绕着一脉青山,一条龙逶迤腾舞,朝霞如紫,绿水喷流,他想必是龙泉。“再近看!”近看水台(洲渚)前面,露出墨绿色闪光的大石头。一位矮些的老人说:“这是火成岩所生,品质超凡,叫:紫苏辉石。”苏天荣长了见识。再看:紫苏辉石基上,葳蕤高挺半泽气象,一束光影照印着一大片虬龙树木,树枝略呈方形,带柔毛。月圆似的对生着树叶,颜色似蓝不蓝如红非红,独具色谱的紫色。身材高大的老人说:“这是紫苏。”苏天荣反驳:“紫苏,一年生草本,春种秋收,是‘发表散寒,理气和中’,主治感冒发热、咳嗽、鼻塞、肺胃涨闷的草药,四川人还当蔬菜下饭,不是树。”另几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先生差矣!只知有草,不知有树。”“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大尊者说紫苏树,是对苏姓先生的点化,为解开心结啊!”苏天荣连忙作揖,敬请指示。矮些的老人说:“紫气,‘宝剑之精’,‘紫气东来’,祥瑞之气!瑶池西王母也盼望,青鸟翩翩飞到她身边传信‘紫气东来’。”身材高大的老人说:“此地乃是南粤苏氏‘平山新境界’!”说完,五位老人化作金光飞入清晨红日中。
  却说苏慕庵巡检司,带伤登上洲渚,见一座“无显庙”,供奉着五位指路救命老人,即今景点“五显台”,可观活化石紫苏树。而当年苏天荣全家及官兵,攀上龙山,和刘姓等众乡人,做出“天工围垦”规划,放水筑堤,耕田读书,其风气一直绵延至今。
  正可谓:紫气东来。
  责任编辑陈昭庆
  
  作者简介:张永枚,作家,诗人,现居广州。曾当选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英雄模范,第三次全国文代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著作有《西沙之战》《骑马挎枪走天下》《螺号》《人民军队忠于党》《平原作战》(执笔)等。
其他文献
统编本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提出了“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的语文要素,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又提出了“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的语文要素。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以教材为凭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呢?笔者主要以《爬山虎的脚》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学习作者有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统编本教材采取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组织单元结构,更加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和重建,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抓手。什么是语文要素?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认为,“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笔者将从我校开展的“问学课堂”阐述落实语文要素的基本策略。  一、紧扣“问”,围绕语文要素,设计核心问题  “问学课堂”强调和关注的是“问题化学习”。教师要
文言文《司马光》(统编本三上)选自《宋史·司马光传》,与《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组成了彰显人物“美好品质”的第八单元。文本以极短的篇幅、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智果敢、沉着冷静的小“英雄”形象。  反复细读文言文《司马光》,优秀传统文化之风扑面而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文章开头,寥寥数语,点明故事的起因;“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通过“众”与“光”的行为对比,凸显人
语用能力指的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等。语用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语用教学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语用缺失的现象,教师认为语文课应该包罗万象,使得课堂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出现了不少和语文相关性较小甚至无关的内容,这便产生了“伪语文”的问题,大大影响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的习作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在这样大目标的指引下,统编本教材各单元又进行了细化、分解,让习作教学体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序列。教学中,笔者努力将每次习作指导的目标更加明晰化,学生练习、评价的标准更加量化,从而让每次习作都着重于练习一种方法,收获一种能力。笔者以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提炼单元习作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始终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现今,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赏读式教学,指导童诗写作用力不多。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时,着力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童诗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转换视角,自主搜集整理民歌、童谣,像诗人那般动笔撰写、分享童诗,让童心童趣在童诗写作中飞翔。  一、感受诗歌魅力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分为“诗
统编本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在小学低年级安排了大量的识字任务。因此,引导学生积极识字、识好汉字,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成了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学中,我循着课标提出的“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等要求,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了多元识字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一、图文结合:在视觉刺激中趣味识字  低年级学生对色彩斑斕的图画异常感兴趣,而统编本教材为每一课的生字学习匹配了相应的插
统编本教材积极吸收和悦纳了其他版本的编写理念,具有很多创新的设计。其中,小练笔作为读写结合的重要体现,为整套教材注入了一丝清风。由于是首次将小练笔作为专门的题型纳入教材,很多一线教师在操作上就会出现各种困惑。比如,小练笔要不要专门进行教学?小练笔与课文、单元要素、单元习作有着怎样的关联?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对话编者理念,洞察教材小练笔的设置用意  纵观统编本教材,小练
培养猜想能力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但猜想与普通的想象不同,猜想需具有一定的依据。统编本教材也注意到这一点,及时将猜想纳入到了阅读教学之中。比如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就是一个特殊的预测单元。这种与众不同的课文结构,也意味着在教学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而单元解读是第一步。分析该单元,发现其由三个板块构成,即单元导读、课文呈现与实践任务。笔者结合单元内容以及特点进行解读。  一、解读单元
2010年4月17日是黄德智一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作为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之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广州市2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31岁的黄德智是最年轻的一位。毕业于高职院校仅9年的黄德智获此殊荣,既体现了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肯定,也反映我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1998年,黄德智就读于番禺理工学院(番禺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