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力求通过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现校政产研的深度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基于此顶层设计以及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融合的逐渐深入,构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就成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
基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期间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环境构建,是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式之一。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一方面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宽广的研讨空间,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特别是人机交互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进行更多的语言实践,提升学生的英汉双语交互能力,更好地满足用人企业对应聘者职业英语能力的实际需求。
一、转型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的不利因素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期同时也是教育资源调整配置期,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契机。与此同时,各地方高校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的因素。
首先,物质基础相对薄弱。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在地方高校中普遍处于“相对边缘”位置。大学英语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在政策扶持、学科建设均处在相对劣势地位。随着学科融合的逐渐深入,基于各学科建设的网络平台建设如火如荼,鲜有专门基于大学英语的商务网络学习平台在地方高校得以规模建设。如此,学生在社会实践平台与网络实践平台学习渠道均不畅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其次,经费来源相对匮乏。面对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网络学习平台,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往往无力承担,学校层面也往往面露难色。在缺乏相对科学的融资模式的前提下,进行大学英语CALL环境构建具有相对较大难度。加之年均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维护费用,在心仪已久的网络教学平台面前,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往往望而却步。
再次,信息技术意识和信息技术素养相对较低。信息技术意识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和大学英语教学部门。信息技术意识的高低决定着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相关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 环境的构建速度与质量。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是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以及熟练应用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主要涉及大学英语一线教师和使用学生两个层面。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相对低下,使网络环境使用率相对低下,同时不能对学生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相对较低,影响了网络学习环境效能的最终发挥。
另外,传统教学习惯和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有赖于整个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在此基础上,传统的教学习惯和学习习惯均面临被颠覆的可能。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进行网络教学改革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CALL环境的构建进度,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的抵触情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CALL体系效能的发挥。
最后,班级规模相对较大。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授课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一方面,班级规模较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管理难度,部分教师上课较少考勤,不是没必要,而是一旦考勤就要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另一方面,班级规模较大增加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难度。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需要一线教师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之进行在线指导与交流,较大班级规模与较多授课班级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任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与综合素养。
二、转型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的有利因素
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需要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教育资源综合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期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契机以及多种有利条件。
首先,地方高校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一方面体现在依托大学英语教材的各种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如复旦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另一方面网络空间的投入运营使各地方高校具备了学校层次的网络教学和学习平台,在此平台任课教师可以上传各种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线或者下载学习资源,而且教师与学生实现了在线沟通,有利于各种问题的及时解决。
其次,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可获得多维度支持。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可以和学生工作部门进行横向合作,有效结合学生的其他业余活动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可以与教务部门进行横向合作,在获批一定程度教学改革程序的同时,争取一定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经费;同时,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还应具备产出社会效益的导向,在构建过程中,可以转型发展为契机,寻求与具有合作意向的驻地企业的资金支持,以实现后期环境共享,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再次,学生具备基于第二课堂CALL环境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最大使用主体,学生具备基于第二课堂CALL环境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为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学生因就业、毕业、出国、应试等方面的需求,具有较高的进行自主学习英语的心理需求,大学英语一线教师注意引导这种需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及第二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前提。
另外,地方高校具备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的专业团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及有效运转有赖于专业团队的支持。大学英语一线教师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熟知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结构,可对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提供建设性方案;高校相关教育技术部门也会提供专业的CALL环境运维服务。 最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带来了多种契机。一方面,转型发展基于高校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为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提供了资源契机;另一方面,转型发展期间地方高校大力拓展网络教学空间,课程融合带来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促进了校政产研的深度融合,为大学英语教学部门与校外企业合作提供了契机。
三、转型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探索
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期间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转型发展期的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积极搭建多维度网络平台。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可依托学校层次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所用教材所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同时配以微信、QQ等公共平台,搭建适合校情和转型发展目标的综合性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如此,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物理环境搭建完毕,重在基于此综合性网络平台进行丰富的、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的模块化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
其次,为巩固和保障第二课堂学习效果,必须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成功搭建的基础上,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模块化学习模式构建。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可以分梯度开展听、说、读、写、译五个学习模块。但总的原则是一致的:一方面,要注重模块学习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和考试只能是基于长期的第二课堂学习的检测,而不能为了比赛而比赛,而且比赛后学生得不到任何有助于今后英语学习的信息反馈。另一方面,第二课堂模块学习要注重梯次性,不仅五个学习模块要分梯次,每个模块学习内容也要体现出梯次。比如地方高校学生入校之初,英语听力普遍较差,在没有进行语法重构和词汇大幅扩充的前提下,直接进行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训练,明显有违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结构。可以从大学英语一级听力开始训练,随着语法的重构与词汇的逐步扩充,逐渐提高听力练习难度。另外,要特别注意第二课堂模块学习的强度,保障学习效果。第二课堂学习活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意的补充,因学习时间无限制性,特定情况下第二课堂学习效果会高于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实效。因此,在第二课堂模块学习活动形成长效机制的前提下,应按专业对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强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切实保障学习效果。
再次,积极进行考核方式调整,把学生第二课堂模块学习活动纳入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并占相当比重。与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模块学习在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传统的考勤、作业等形成性评估模块相比,第二课堂学习模块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实效。考试或考核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导向,把第二课堂模块学习纳入形成性评估并占相当比重,无疑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对第二课堂模块学习也不能 “一考定终身”,比如传统的口语测试,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只有一次口语测试的机会,而且四个学期的口语测试相对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任课教师可每个教学周或每两个教学周进行一次口语测试,每次口语测试提前给学生一定的参考资料和考核标准。而且每次考试必须达到教师规定的要求,但给学生多次补考机会。每次考试要学生提出个性化和针对性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进一步得以提高。
另外,注重横向合作,提升师生综合素养。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部门与驻地企事业单位进行多维度横向合作。无论是CALL环境开发与应用、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二者均可资源共享、共同受益。同时,在横向合作中,应该注重师生综合素养特别是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步提升,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效度发挥提供技术支撑。
四、结语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提供多维度便利条件,而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及有效实施必将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英汉双语交流能力,有利于地方高校为驻地企事业单位输送符合其实际职业英语能力需求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韩苏.论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156-158
[2]刘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2):122-125
[3]周微,徐永扬.计算机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培养[J].消费电子:2013(3):161-162
基金项目:2015许昌学院教研项目“需求分析视阈下高校转型期英语CALL环境构建研究”;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信息化时代的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SKL-2015-1151);2015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校转型期教师服务地方经济意识对比分析”(2015-QN-497)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
基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期间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环境构建,是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式之一。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一方面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宽广的研讨空间,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特别是人机交互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进行更多的语言实践,提升学生的英汉双语交互能力,更好地满足用人企业对应聘者职业英语能力的实际需求。
一、转型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的不利因素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期同时也是教育资源调整配置期,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契机。与此同时,各地方高校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的因素。
首先,物质基础相对薄弱。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在地方高校中普遍处于“相对边缘”位置。大学英语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在政策扶持、学科建设均处在相对劣势地位。随着学科融合的逐渐深入,基于各学科建设的网络平台建设如火如荼,鲜有专门基于大学英语的商务网络学习平台在地方高校得以规模建设。如此,学生在社会实践平台与网络实践平台学习渠道均不畅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其次,经费来源相对匮乏。面对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网络学习平台,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往往无力承担,学校层面也往往面露难色。在缺乏相对科学的融资模式的前提下,进行大学英语CALL环境构建具有相对较大难度。加之年均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维护费用,在心仪已久的网络教学平台面前,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往往望而却步。
再次,信息技术意识和信息技术素养相对较低。信息技术意识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和大学英语教学部门。信息技术意识的高低决定着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相关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 环境的构建速度与质量。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是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以及熟练应用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主要涉及大学英语一线教师和使用学生两个层面。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相对低下,使网络环境使用率相对低下,同时不能对学生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相对较低,影响了网络学习环境效能的最终发挥。
另外,传统教学习惯和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有赖于整个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在此基础上,传统的教学习惯和学习习惯均面临被颠覆的可能。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进行网络教学改革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CALL环境的构建进度,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的抵触情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CALL体系效能的发挥。
最后,班级规模相对较大。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授课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一方面,班级规模较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管理难度,部分教师上课较少考勤,不是没必要,而是一旦考勤就要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另一方面,班级规模较大增加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难度。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需要一线教师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之进行在线指导与交流,较大班级规模与较多授课班级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任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与综合素养。
二、转型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的有利因素
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需要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教育资源综合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期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契机以及多种有利条件。
首先,地方高校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一方面体现在依托大学英语教材的各种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如复旦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另一方面网络空间的投入运营使各地方高校具备了学校层次的网络教学和学习平台,在此平台任课教师可以上传各种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线或者下载学习资源,而且教师与学生实现了在线沟通,有利于各种问题的及时解决。
其次,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可获得多维度支持。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可以和学生工作部门进行横向合作,有效结合学生的其他业余活动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可以与教务部门进行横向合作,在获批一定程度教学改革程序的同时,争取一定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经费;同时,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还应具备产出社会效益的导向,在构建过程中,可以转型发展为契机,寻求与具有合作意向的驻地企业的资金支持,以实现后期环境共享,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再次,学生具备基于第二课堂CALL环境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最大使用主体,学生具备基于第二课堂CALL环境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为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学生因就业、毕业、出国、应试等方面的需求,具有较高的进行自主学习英语的心理需求,大学英语一线教师注意引导这种需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及第二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前提。
另外,地方高校具备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的专业团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及有效运转有赖于专业团队的支持。大学英语一线教师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熟知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结构,可对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提供建设性方案;高校相关教育技术部门也会提供专业的CALL环境运维服务。 最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带来了多种契机。一方面,转型发展基于高校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为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提供了资源契机;另一方面,转型发展期间地方高校大力拓展网络教学空间,课程融合带来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促进了校政产研的深度融合,为大学英语教学部门与校外企业合作提供了契机。
三、转型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探索
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期间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转型发展期的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积极搭建多维度网络平台。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可依托学校层次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所用教材所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同时配以微信、QQ等公共平台,搭建适合校情和转型发展目标的综合性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如此,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物理环境搭建完毕,重在基于此综合性网络平台进行丰富的、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的模块化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
其次,为巩固和保障第二课堂学习效果,必须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成功搭建的基础上,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模块化学习模式构建。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可以分梯度开展听、说、读、写、译五个学习模块。但总的原则是一致的:一方面,要注重模块学习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和考试只能是基于长期的第二课堂学习的检测,而不能为了比赛而比赛,而且比赛后学生得不到任何有助于今后英语学习的信息反馈。另一方面,第二课堂模块学习要注重梯次性,不仅五个学习模块要分梯次,每个模块学习内容也要体现出梯次。比如地方高校学生入校之初,英语听力普遍较差,在没有进行语法重构和词汇大幅扩充的前提下,直接进行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训练,明显有违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结构。可以从大学英语一级听力开始训练,随着语法的重构与词汇的逐步扩充,逐渐提高听力练习难度。另外,要特别注意第二课堂模块学习的强度,保障学习效果。第二课堂学习活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意的补充,因学习时间无限制性,特定情况下第二课堂学习效果会高于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实效。因此,在第二课堂模块学习活动形成长效机制的前提下,应按专业对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强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切实保障学习效果。
再次,积极进行考核方式调整,把学生第二课堂模块学习活动纳入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并占相当比重。与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模块学习在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传统的考勤、作业等形成性评估模块相比,第二课堂学习模块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实效。考试或考核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导向,把第二课堂模块学习纳入形成性评估并占相当比重,无疑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对第二课堂模块学习也不能 “一考定终身”,比如传统的口语测试,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只有一次口语测试的机会,而且四个学期的口语测试相对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任课教师可每个教学周或每两个教学周进行一次口语测试,每次口语测试提前给学生一定的参考资料和考核标准。而且每次考试必须达到教师规定的要求,但给学生多次补考机会。每次考试要学生提出个性化和针对性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进一步得以提高。
另外,注重横向合作,提升师生综合素养。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部门与驻地企事业单位进行多维度横向合作。无论是CALL环境开发与应用、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二者均可资源共享、共同受益。同时,在横向合作中,应该注重师生综合素养特别是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步提升,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效度发挥提供技术支撑。
四、结语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CALL环境构建提供多维度便利条件,而第二课堂CALL环境的构建及有效实施必将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英汉双语交流能力,有利于地方高校为驻地企事业单位输送符合其实际职业英语能力需求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韩苏.论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156-158
[2]刘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2):122-125
[3]周微,徐永扬.计算机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培养[J].消费电子:2013(3):161-162
基金项目:2015许昌学院教研项目“需求分析视阈下高校转型期英语CALL环境构建研究”;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信息化时代的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SKL-2015-1151);2015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校转型期教师服务地方经济意识对比分析”(2015-QN-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