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滞留设施对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的削减效应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cui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径流热污染是水污染的重要方面,也是城市水体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生物滞留是缓解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不同填料的生物滞留实验,在人工模拟均匀降雨的条件下,探究了在不同降雨特征下不同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对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填料生物滞留设施热负荷削减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炉渣、石英砂、陶粒、沸石;径流温度越高,所携带的热量越大,生物滞留设施的径流热污染负荷削减率也越高;体积削减对生物滞留设施削减雨水径流热污染的贡献大于热交换。
其他文献
针对提质增效行动中污水管网排查体量大、投资费用高、耗时长等问题,分析了目前污水管网排查主要方法的优缺点,选取以水质对比法为核心进行管网排查。南京市某污水收集系统排查项目,采用便携式氨氮检测仪对污水管网重要检查井水质进行检测分析,逐步缩小项目排查范围后,再利用清疏检测进行辅助排查,快速有效找到低浓度问题后做到即查即改,整改完成后再进行闭环水质检测,验证整改成效。结果表明,水质检测是提质增效行动中的重
针对电厂循环冷却水中生物黏泥滋生问题,研究了三种典型生物酶通过不同比例复配对生物黏泥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溶菌酶比例为2∶1∶1的复配酶对生物黏泥的去除率最高,达(30.49±1.46)%,α-淀粉酶在对生物黏泥的剥离中发挥主要作用。比例为1∶1∶2的复配酶对降低生物黏泥活性效果较好,减少率达(61.70±3.81)%,溶菌酶对生物黏泥活性减少更为关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介绍了重庆永川区某排水管道非开挖翻转内衬修复的设计、质量检测和工程应用情况。实践表明,对于DN600病害管道,当设计水压为60 kPa、软管的厚度为9 mm时,采用双层结构,内、外层幅宽分别为1 770、1 700 mm,加工后的软管接缝处抗拉强度为7.45 MPa,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对长度约为140 m的病害管道进行原位修复后,固化管内壁无鼓胀、裂纹、褶皱等现象,初始结构性能满足《城镇排水管道非
本文探讨了基于智慧感知技术的机电运维管控系统的设计,以智慧感知技术获取前端设备工作状态、环境参数等数据,并通过各种组网方式将数据传输到边缘计算平台;边缘计算平台汇聚接入多路业务终端数据,经过分析发现前端设备的故障以及隐含问题,并及时准确推送到运维人员手中,实现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精细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