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恢复期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来源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wy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特点的脑血管疾病.研究表明,2003~2016年中国40~74岁成年人首次脑卒中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1].吞咽障碍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存预后,可导致误吸、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严重者需反复入院,增加家庭、社会负担[2],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已然从个人问题上升为社会公共问题.本次研究发现头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恢复期咽期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体验式教学在低年资本科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30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体验式教学对其进行护理科研能力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研究对象的科研能力变化情况及培训成果转化.结果 培训后,低年资护士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科研设计能力、资料处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t分别=7.23、5.97、2.02、5.43、6.93、7.21,P均<0.05),创新成果与培训前比较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验式教学能够更大限度调动低年
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黏膜的变应性和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鼻痒、鼻塞、打喷嚏和流清涕等[1].药物治疗仅能缓解患者80%左右的症状,加之极易复发,临床治疗相对棘手[2,3].因此,寻找可靠有效的诊断标志物显得极为重要.
期刊
目的 分析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叶酸(FA)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肝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14例CHB肝硬化患者,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Child-Pugh A级、B级和C级,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VitB12、FA、丙谷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VitB12、FA水平与肝功能分级的相关关系;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其生存状况,分析血清VitB12、FA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
目的 探讨新冠疫情下在线全科医学教育对医学留学生的优势与挑战.方法 招募疫情期间滞留国外的20名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第6学年留学生,对其以网络问卷形式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授课前全科医学理论学习与实践情况,留学生对全科医学学习意愿及需求情况,以及在线全科医学实践教育课程满意度评估.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35.00%的留学生在授课前有全科医学教育经历;所有留学生对全科医学教育表达较高意愿,有50.00%以上的留学生希望在全科医学教育为互动模式,教学内容围绕常见病、慢性病,增加案例分析等;医学留
目的 探究即时反馈型客观结构化临床教考模式(即时反馈型OSCE)对提高临床实习生的自信力和临床技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分别进行即时反馈型OSCE和传统培训考核模式,1个月后考察临床实习生的自信力水平、临床技能出科成绩、患者满意度、带教老师评价.结果 即时反馈型OSCE组临床实习生在训练后的自信力水平显著高于训练前(t分别=-2.85、-3.75、-3.67、-3.98、-3.54、-5.26,P均<0.05).即时反馈型OSCE组学员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患者各方面满意度、带教老
脓毒症是因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是全球死亡和危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遗留的长期生理、心理和认知功能障碍,对生存质量造成重大影响[2,3].尽早识别和治疗是临床上努力的方向.临床上针对脓毒症的诊断检验指标有很多,如细菌学培养、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等,但在基层医院很难开展,而血常规作为传统检测项目,其方便快
期刊
随着近年来手术设备、麻醉技术以及手术水平的提高,接受胃癌手术的高龄患者也逐年增多[1].临床中,高龄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脏器退行性变、活动量减少甚至长期卧床等问题,且多合并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其他系统疾病,再加上全身麻醉、术后长时间卧床等因素,导致此类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比其他年龄段患者更高[2].既往常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基本为遵医嘱机械性执行相关操作,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识别能力不佳,无法完全顾及到每名患者的个体差异[3].因此,本次研究尝试将静脉血栓栓塞症分层护理模式应用于高龄胃
期刊
精神分裂症系一类严重致残性精神疾患,约占慢性精神障碍疾病群体的3/5,约占全部住院精神障碍群体的1/2,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1].精神分裂症患者需接受长时间、系统性的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但有国外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造成患者骨密度下降,甚至会罹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其患病风险远高于正常人群[2].目前,关于精神分裂症罹患OP的具体机制尚未十分明确,涉及危险因素颇多,如年龄、泌乳素水平、性激素水平等,OP会造成骨密度下降、骨骼强度受损及骨组织微结构
期刊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维持生命的替代疗法之一,由于疗程较长,医疗负担较重,患者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1].共情是一种感受、理解和回应他人的心理过程,对提高护患双方的理解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显著效果[2].既往研究指出,患者感知医患共情能力越高,更有助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缓解,进而遵医依从性得到提高[3].本次研究以患者角度关注医患共情能力对治疗、服药和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期刊
临床目前对脑梗死和脑出血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和蛋白质均供给不足,免疫力低,长期处于负氮平衡,不利于患者预后[1].加之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无法自主进食,需给予肠内营养乳剂等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但由于其脂肪含量高,易引起腹泻、腹胀等并发症,导致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状况进一步下降[2,3],因此,需寻找更有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已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有效治疗此类患者的腹泻症状,改善营养状况[4],但缺少益生菌与低脂营养合剂联合应用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