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聚物的新型3D打印材料开发进展

来源 :信息记录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onl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很多的领域都会应用到3D打印,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生物医学、机械制造、航天航空、建筑和军事、考古等等,也属于应用甚广的工艺形式。本文进行分析了高聚物应用于3D打印材料中的相关情况,并探究新型高聚物的3D打印材料推向市场以后,国际知名化工公司开展此项业务的进展情况。
其他文献
为探究山岭隧道火灾模式下竖井内火风压的变化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选取火灾发生在竖井附近及远离竖井时的烟气流动特性为研究对象,分析烟气在纵向通风作用下竖井内火风压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与传统斜坡隧道火灾不同,由于烟气涡流影响,竖井内火风压在纵向通风作用下均呈现非单调的变化趋势,故隧道火风压理论模型不能直接用于竖井内火风压预测;竖井内火风压随纵向风速从0 m/s增大至3.5 m/s时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最大差值约为40 Pa;火源靠近竖井时比远离竖井时,竖井内火风压更大,纵向无风时,两者最大差值约为25 Pa
通过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研究纵向通风对竖井排烟效果及隧道内纵向烟气温度分布的影响.试验考虑不同火源热释放速率和纵向风速.结果表明:纵向风速对正庚烷池火热释放速率存在影
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其中,水域救援逐渐成为其重要任务之一。本文深入分析近5年来水域救援处置中的伤亡情况和影响因素,梳理国内外经验做法,对照救援行动安全问题,从4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为救援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针对特高压变压器火灾引发蒸气云爆炸的问题,结合某特高压变压器爆燃事故案例,利用FLACS建立全尺寸特高压变压器模型,模拟变压器第一次蒸气云爆炸与蒸气云充分扩展后爆炸2种工况,确定爆炸超压破坏范围。研究发现:第一次蒸气云爆炸最大压力为7.2 kPa,集中在油箱上部,主要破坏油箱上部结构;第二次蒸气云爆炸最大压力为26.7 kPa,集中在整个变压器周围,变压器整体被破坏。依据爆炸模拟结果提出了合理布置自动灭火系统等注意事项,可降低爆炸对自动灭火系统的破坏。
为了解火行为指标影响因素,采用点烧试验方法,对妙峰山林场可燃物油松和栓皮栎枯叶地表火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火焰蔓延速率、火焰长度和火线强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均为风速和坡度(P<0.05);而可燃物厚度和针阔叶比例对火焰蔓延速率、火焰长度和火线强度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且在风速、坡度、可燃物厚度和针阔叶混合比例4个因素中,风速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在以风速4 m/s进行试验时,最大蔓延速率、火焰长度和火线强度分别可以达到:2.357 m/min、67.329 cm和119.62
为探究社会性因素对城乡火灾风险的影响权重,基于火灾历史数据计算GDP、常住人口和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与城乡火灾风险的关联性。计算分析发现,GDP总量与火灾数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在省份维度GDP总量与火灾数量呈现强相关,在城市维度GDP总量与火灾数量呈现中等相关;各省常住人口与本省火灾数量呈现强相关关系,但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关联性较弱;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时,教育水平与火灾发生数量呈负相关,高教育阶段时,教育水平与火灾发生数量呈正相关。
介绍了EDRO再生纯水技术在涂装电泳生产线改造项目的应用.通过现场数据实测记录,分析了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对EDRO技术使用策划、设计应用提出
基于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特征、天然气管道小孔泄漏速率模型及事故伤害模型,针对特定高后果区实际工况及人员分布特征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在应急响应时间变化干预下事故后果的动态变化。建立了人员死亡系数计算模型并运用Vensim_PLE软件对特定高后果区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不同泄漏孔径下的泄漏速率、泄漏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演化事故的人员死亡人数及综合死亡人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应急响应时间参数的调节最终得出该高后果区小孔泄漏事故零死亡的最短应急时间,为高后果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
以玻璃粉、云母粉和蒙脱土为陶瓷化填料,制备可陶瓷化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电子万能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研究陶瓷化填料对复合材料及其烧结后陶瓷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化填料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玻璃粉含量的提升以及烧结温度的升高均能有效提升陶瓷体的完整性和力学性能。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大幅增长的城市中(以杭州市为例)既有地铁车站客流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的城市中,地铁车站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将提前14年达到设计阶段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预测量,车站投入运营10年后将超过设计阶段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预测量的18.58%。对不同客流强度下车站疏散能力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当车站客流量达到设计最大客流量的10.88%时,所有人员疏散至安全区的用时将超过6 min,车站疏散能力不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