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元素在塑料包装容器设计中的应用r——评《塑料模具设计方法与技巧》

来源 :塑料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in_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塑料包装容器的外观设计与美术风格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塑料包装容器具备实用价值和审美属性.美术元素在塑料包装容器设计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更能够实现我国美术文化的传播,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增添活力.王树人编写的《塑料模具设计方法与技巧》一书对塑料包装容器设计中美术元素的构造作用进行系统阐述,探析美术元素在塑料包装容器设计中的应用.结合《塑料模具设计方法与技巧》一书分析美术元素在塑料包装容器设计中应用方法,为我国塑料包装行业的发展及相关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不断完善.塑料材料具备较强的可塑性和丰富的功能性,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工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塑料模具工业得到发展,但与国外顶尖工艺相比,部分塑料模具厂依然存在制造水平低下问题,如模具制造工期过长、修模次数过多、模具使用寿命不长等.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引入数学模型与建模算法,实现塑料模具工业的转型升级.由刘红良编著的《数学模型与建模算法》一书,通过介绍数学模型的基本知识,分析建模算法的基本方法,将数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提高模具的精度,可
期刊
全面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在塑料包装材料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是我国对高校专业教育教学的要求,更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现实举措.塑料包装材料课程必须注重学生的学情、思想状况,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原则.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崔戴飞、徐浪静编写的《思政活动课程建设案例集》一书不仅系统阐述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更指出高校各个专业课程加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对进一步开展塑料包装材料教学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本文基于该书的内容探讨塑料包装材料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思路,以期更好地培养高素质
期刊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塑料材料的重要作用日益呈现.舞台支撑装置设计需要塑料材料,以保障大型活动、演出、会议等舞台活动顺利开展,科学、有效地选择塑料材料十分必要.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张玉龙编、石磊编写的《塑料品种与选用》一书,指出舞台支撑装置设计中塑料材料的选用方法.该书介绍塑料材料在舞台支撑装置设计的作用,为相关行业及教学提供思路.
期刊
为研究膜过滤技术耦合紫外光(ultraviolet,UV)非热杀菌处理对椰子水品质的影响,采用陶瓷膜过滤耦合紫外光处理新鲜椰子水,并以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和感官评价为指标,综合评价处理后的椰子水.结果表明,500 nm陶瓷膜的膜通量稳定,并且过滤后椰子水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粗蛋白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整体与新鲜椰子水较为接近.膜过滤后的椰子水再经过UV处理,总菌落数在4℃冷藏的第14天仍然低于1×105 cfu/mL.感官评价表明,非热杀菌处理椰子水的感官评价与新鲜椰子水差异不显著(P>0.05),且显
随着我国塑料化工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飞速发展,塑料产品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塑料化工材料的生产研发中,需要先进的生产设备及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才能够促进材料的绿色发展,提升生产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塑料化工材料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塑料化工材料的使用过程中,通过理想化思政教育,提高塑料化工材料生产者的思想政治理念,提升其职业综合素质,提升塑料化工材料生产技术,促进我国塑料化工材料的稳定发展.
期刊
期刊
该文在发芽糙米馒头配方的基础上,研究发芽糙米醒发工艺的变化对馒头感官品质、质构的影响,确定发芽糙米馒头的最佳工艺为第一次醒发温度38℃、第一次醒发时间90 min、第二次醒发温度40℃、第二次醒发时间20 min和篜制20 min.此时制作出来的馒头感官评分最高为83.86.
为探究萌芽程度及花生品种对萌芽花生品质及烘烤萌芽花生风味的影响,对豫花37、豫花65、远杂9102和豫花9326进行不同程度的萌芽处理,分析其萌芽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及萌芽花生烘烤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萌芽花生中营养成分含量各不相同.随着萌芽程度的加深,萌芽花生中灰分含量变化较小,粗脂肪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粗蛋白含量先减少后增加.烘烤萌芽花生中共鉴定出吡嗪类、醛类、酮类、呋喃类、吡咯类、吡啶类、烃类和其它类共79种挥发性化合物,吡嗪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57.91%~62.42%
期刊
为筛选合适的发酵剂,研究不同乳酸菌发酵黄秋葵汁液中总多酚和抗氧化活性在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之后,黄秋葵汁液中游离的总多酚含量明显增加(P0.05);在胃消化过程中,黄秋葵总多酚释放量在消化30 min内显著升高,达到释放最高点(P0.05);在肠消化过程中,由于总多酚在此环境中易发生降解,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由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可知,黄秋葵消化液的抗氧化能力与总多酚含量呈正相关.植物乳杆菌发酵的黄秋葵样品消化终点总多酚含量相对较高,并具有较